周代是我国古代礼制最兴盛时期,这种礼制在玉器上如何体现的呢?(玉器在西周礼制中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周代玉器:丰富表达礼制与等级制度的重要工具

周朝是我国历时很长的一个奴隶制王朝,从建国到横跨春秋与战国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其具有明显反映社会制度的《周礼》对后续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基础。而《周礼》中的玉器类别也是非常之多,周代别具一格的玉文化也是反映在其玉器规制的严格区分与身份等级相联系的过程之中。这与前朝的夏商二代相比,周朝的礼制度更为发达,而承袭礼制的主要工具之一的玉器体现如下:

一.繁琐的礼玉

在新石器文化时期与夏商两代,晶莹透亮的玉就被先人们看作既是通灵天地鬼神之物,又是受民众顶礼膜拜之器,成为重要的祭祀用品。而到了周代,统治者在对祭祀的仪式更加细化,其用玉的种类之多,颜色考虑之周详:例如从天地的角度而言,玉璧(白色)用来祭苍天、玉琮(黄褐色)用来祭大地、玉圭(青色)用来祭祀东方、玉璋(红色)用来祭祀南方、玉琥(白色)用来祭祀西方,玉璜(微透明)用来祭祀北方,而且对这些玉器的尺寸也是细心考虑,这在以前的《考工记.玉人》中有大致记载:

“祼圭尺有二寸, 有瓒, 以祀庙”;圭璧五寸, 以祀日月星辰;两圭五寸, 有邸, 以祀地, 以旅四望; “璋邸射,素功, 以祀山川, 以致稍饩” 。

二.朝堂之上等级森严的手持玉

玉器是周王分封诸侯的重要赏赐之物,以表扬他们守土有功。各路诸侯定期也会来朝觐 周天子,而其中的君臣之礼的都是用双方手中所握之玉器得以表示。大小诸侯有公、候、伯、子、男等级之分,而手中所持之圭既有镇、桓、信与躬圭之别, 也有谷与蒲璧之不同,它们形状各异,大小不一。

三.自成一派的佩玉

玉在周代也是重要的随身佩戴的饰品之一,有佩戴在身,也有饰于冠上。考虑到佩戴的便利与减轻垂挂时所产生的重量负担,周代的佩饰玉器都在雕琢上采用平面体为主,这是因为通过浮雕与阴刻相结合的方式使得玉本身分量减轻了很多,有时根据具体场合加入可以辅助的圆雕与镂雕。从雕刻工艺来看,周代玉器在继承商代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时,还自创了具有本身特色的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雕琢技法,这在鸟形或兽形佩饰上得以充分体现,例如青玉双鸟纹是以双钩阴线雕琢两组鸟纹,鸟呈站立状,长尾翘过头。刻线环曲自然,是西周鸟纹玉器的精品 。与商代玉器相比,周代饰玉虽然表面看似呆板,但却体现了当时严格的宗法与细致的礼俗制度。

四.井然有序的葬玉

葬玉在周代玉器中占有重要类别,这比汉代葬玉制度早了近千年,古人认为玉具有生性寒凉的自然特性, 故具有防腐的作用, 所以当时玉来敛尸的传统很盛行 。但对于葬玉也采用了严格的规定,虽然品种有圭、 璋、 璧、 琮 、琥与璜之多,但对于在与死者陪葬时所放的位置也非胡乱堆放,其正确的摆放方法是:圭在人体左部, 璋在人体的头部, 琥在人体右部, 璜在人体的双足部, 璧塞在人体背后, 琮放在人体腹部,以体现一个死者离世后的尊严。 除了这些摆放型的葬玉之外,还有一种可放入口中,又称含玉或饭含,或直接将玉捣碎成碎粒状塞入死者的口中。以表示逝者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后不再饥饿。

玉器的使用规则与上尊下卑的等级制度对于周代统治的眼里是具有紧密相连的作用,所以周代玉器也具有地位的象征。周代严密完整的用玉制度是建立在玉本身所具有的类比四方与附测人事的基础之上,故成为其仪式与礼乐文化所具备的重要内容 。

首先, 不同场合所用玉器的外形与制度都具有不同的既定规则, 而自带文化符号的玉器在周代被看作是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该朝统治者把不同形制的玉器与天地万物和世间人事相类比,来寄托其宗教观念、例如前段我已经说过,周代的先人们将璧与其它四种关键玉器以色泽为参考,分别用作礼玉来祭祀天与地与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向,但先人们还能根据它们各自外形为参考进行丰富的想象后再次灵活运用于天地与季节之中:圆形的璧像一望无际的天空、四方平整的琮像田野纵横的大地、圭像万物初生的春天、璋像赤日炎炎的热夏、琥如秋高气爽的凉夏、璜貌似寒风凛冽的严冬。

其次, 周代统治者也明确的规定了王室和各级诸侯在如何使用玉器的要求, 并以此来确定天子与诸侯间尊卑上下的关系。 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身上和冠冕之上所佩玉器的形制与质地等都各不相同。

例如玉圭是朝觐所用的频繁之器,但对周天子与众诸侯手中所持之圭的尺寸与纹饰都有严格的规定:

周天子所用镇圭长度为一尺二寸, 以四镇之山为饰; 公所用桓圭长度为九寸,圭有双植纹饰; 候所用信圭与伯所用躬圭长度都为七寸,而上面的纹饰都是人形, 子所用的谷璧与男所用蒲璧直径都为五寸, 前者纹饰是谷粒状,而后者是以蒲为饰。

除了上述要求之外,周天子与各诸侯所用之玉的玉料也不同,前者所用的玉讲究质地好,纯而全,而后者不同等级的诸侯所用之玉也只能是停留在龙”(当为尨)、 “将”(当为埒)、 “瓒”之类的杂玉范围之内。

作为佩饰与礼器的玉器经过了新石器的启蒙阶段,再经过夏商两代的成熟阶段,在周代被继承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与等级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上尊下卑、宗教色彩,等级分明的用玉制度。这个阶段的玉文化发展对后期的文化演变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之,周代是我国礼制进入了非常兴盛时期,而玉作为礼制之一的体现工具,其表现在:

玉器在西周礼制中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先讲我的观点:玉器和中国古代的礼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礼”字的甲骨文形状,就是两串美玉放进器皿中的祭祀的样子。在礼制完备的西周,祭祀、葬礼乃至日常生活中,玉器的使用都具有体现礼制的功能。

接下来铁锤文史就从西周的祭祀、葬礼和日常生活三个角度,介绍玉器在西周礼制中的运用。

前面讲过,甲骨文“礼”字,就是两串美玉放进豆状器皿中祭祀的样子。如图所示:

王国维先生解释这个字的时候就说“象二玉在器之型”。

在西周的祭祀礼仪当中,玉器的使用相当严格规范。其中六种玉器被称为“六瑞”,《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

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解释,用来礼神的礼器一定要有表征的含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礼天已经要用圆形的苍璧;地是方的,大地又是黄色的,因此礼地就用黄琮。东方代表着春天,万物出生,在大地上冒出尖锐的芽尖,所以用锐利的青圭礼东方;南方代表夏天,夏天万物茂盛,但是从另一面来讲,生机已经是过了一半,处于半死之态,圭的一半是璋,所以用红色的璋来礼南方;西方在《周易》里面代表的就是白虎,就是肃杀,就是秋天,因此用白琥礼西方;北方在易学里面属于冬季,万物收藏,所以用象征天的一半,也就是半圆形的璜来礼北方,当然了这个璜必须是黑色的。

从这一段记载中可以看到,现在视为神秘的周易学说,当时在西周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普遍的体现。

这是因为中国古人认为玉器有保护尸体腐烂的神奇力量。大名鼎鼎的金缕玉衣已经属于晚辈了,早在西周时期,王侯贵族死后就会在脸上覆盖玉面具,手上握着玉,嘴巴里还会含着玉。例如曾侯乙墓发掘之后,不但有编钟,还有大量的玉器礼器。最有意思的是,还发现了大量的用白玉雕刻的小动物。据说这样是希望曾侯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依旧有吃不完的猪马牛羊。

当然了,就像上面祭祀天地的玉器都有严格的规制一样,不同等级的人,葬礼上面使用的玉器种类也有严格的规定。何休在《春秋公羊传》的注释中记载:

天子用珍珠,诸侯用白玉,大夫用璧,普通的士只可以用贝壳玩一玩了。

而从礼制上面考察,日常生活中玉器的使用,最能体现礼制的,是佩玉的规格。死人陪葬的玉器不一样,活人佩戴的玉器也不一样。首先,玉佩是贵族独占的享受,老百姓是沾不上边的。其次,就算是在贵族里面,也要分三六九等。《礼记·玉藻》记载 :

除了品种配饰的不同,还有一个简单的判别方法,玉佩组合越复杂越长的,身份越高;反之,玉佩组合越简单的,越短的,身份越低。

你能想象吗,一个身份高贵的大王出场,人还没有出现,就听见叮叮当当玉佩、玉环碰撞在一起声音连绵不绝,就像过来一个杂货摊子一样。这就是西周古人的讲究,哈哈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