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为什么选择了建在合肥?
观点一
中国科技大学是由于战备疏散迁出北京,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后,中苏关系恶化,党中央和毛主席判断前苏联很有可能对中国进行突袭,甚至可能使用核武器。在此背景下,首都一些重要单位,中央决定采取疏散政策。
据中国科技大学校史记载,学校南迁原定在河南南阳,后改为安徽安庆。从有关资料也可以看出,中国科技大学是想建在河南的。河南之所以拒绝中科大,最权威的说法是怕大学师生挤占河南的主、副食品。
当时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兼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的李德生同志,得知中科大要搬迁,积极主动请求中央将这所大学迁往安徽。
中国科大先接到疏散到安徽省安庆市的指示,1969年12月,中科大近千人到达安庆。部分师生认为安庆条件困难,反对学校搬迁。
当时李德生同志说,“中央决定将科大下放安徽,原来考虑放在安庆,现在看来不一定合适,可以放在合肥”。
安徽省革委会研究决定,撤销合肥师范学院建制,将合肥师院的各系师生分别充实到安徽师范学院(芜湖市)、安徽劳动大学(位于宣城市宣郎广农场)和安徽师范学院安庆教学点。于是,中国科大6000名师生家属和仪器图书迁至合肥,在原合肥师范学院校址办学。
中国科大在局势好转后一直想迁回北京,毕竟它要依托中科院办学,但安徽方面极力挽留,最终中国科大没有回成。为了挽留中科大,地理上不集中供暖的合肥,给中国科大装了暖气,这在合肥是首家。另外安徽省积极与铁道部协调,开通合肥——北京专线,以便科大教职员工回北京探亲,由于这样中国科大取消了回北京的念头,一心留在合肥市办学。
于是安徽取得了对中国科技大学的长期拥有,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安徽拥有了一所中国顶尖大学。以中国科技大学为基础,安徽省还争取到中国科学院在合肥建立研究所、研究院。国家筹建的20个顶级的国家实验室中,安徽有三个,仅次于北京。
观点二
60年代末,中苏关系紧张,为了战备需要,北京很多高校都开始外迁,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是奉命外迁高校之一。当初考虑的选址有四个,分别是河南、江西、湖北、安徽四省,但是河南明确表示接纳不了,网传原因是因为解决不了口粮问题。江西和湖北因为当时分别有了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的五七干校,所以也没有能力接纳中科大,最后中科大选择了安徽,而且得到了安徽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最初选址是在安徽安庆,但是条件很艰苦,没有搬迁完,就停止了搬迁。为了挽留中科大,安徽拿出了合肥的师范大学校址给中科大,所以中科大落址在了合肥。
历史证明,中科大落址合肥其实是一项双赢的决策。合肥因为有了中科大,科研实力大增,获得科教城之名。中科大因为落户在了合肥,得到了安徽的大力支持,安徽似乎是在举全省之力支持中科大,中科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中苏关系缓和后,很多内迁的大学纷纷迁回原址,中科大也曾有此意,但再次被安徽的热情所挽留,所以永久落户在了安徽合肥。就在上个月,安徽省把省立医院“给”了中科大,挂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中科大发展医学提高支持。可见安徽对中科大的慷慨之处,也能看出安徽重视高等教育的过人之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