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小学教师薪酬偏低的根本原因(中小学教师待遇低的根本原因?)
探究中小学教师薪酬偏低的根本原因
中小学教师待遇低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地方财政困难。现在中小学教师的管理模式是县管校聘,教师的待遇除基础工资有国家的统一标准外,其它各项生活补贴主要是依据当地政府财政来负责保障,这样使得财政好的地方,教师的待遇就高;当地财政比较困难的地方,教师的待遇就低了许多。其次是职称晋升慢。现在教师的待遇主要体现在个人工资收入上,而工资的主要来源是职称工资和绩效工资这两大块相加所得。由于教师职称晋升条件设置繁杂,且条件比较苛刻,教师从入职的初级职称到中级教师,教龄少则五年以上,多则十多年,教师的基础工资基本上是停滞不前,难以正常增长。再次是绩效待遇差。国家有关部委曾明确要求教师生活待遇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但在许多地方的实际操作中,大搞政策变通,只单一保证了教师的基础工资达到了公务员的工资水准,但在年底的绩效奖励中,公务员的绩效发放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而本地教师的绩效只是象征性的几千元,或是一万多元,比政府公务员相差了大半截。
中小学生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事关青少年未来的发展成长,教师又是这个基础环节的教导者和传授者,重视和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师资质量建设,激发教师爱岗敬业,合理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是稳定教师队伍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是要建立教师正常的薪资稳定增长机制,执教时间越长,教学能力越强,待遇回报就越高;二是要建立教师正常的职称晋升机制,简化职称晋级流程,减少教学外的附加条件,突出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资历和教学效能;三是要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教师待遇要求,不管是基础工资,地区补贴,还是年终绩效奖金,都要公平公正对待教师,达到或超过当地公务员的奖励份额。
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与社会对教育职业价值的认知偏差,导致中小学教师薪酬体系缺乏竞争力。
这一个问题背后,首先是基于一个判断中小学教师待遇低。其实,关于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准确地说,应该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因为“待遇”包含的内容太宽,至少有“物质上的报酬或政治上所给予的权利、地位”两个方面的内容,如果我们将“待遇”理解为“物质上的报酬”,就更加准确一些。
对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低”这一判断,其实,不同的比较对象,是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来的。比如,和律师、医生、公务员等比较,总体来说,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要低甚至低得多。但如果和农民、清洁工人、普通工厂工人比较,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并不低——何况,还有那么多的下岗工人、低保家庭呢?
所以,高或者低,比较的对象很重要。至于究竟该与什么样的人比,只要不是杠精,都是明白的。
另外一种比较,是地域性的比较。这些年,深圳的中小学教师,总体工体收入绝对数值很高,有的已经达到20-30万,所以,才能吸引名校的博士加入。如果用他们的工资收入来比,那就完全不能得出“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低”这一判断。
但事实上,作为从教2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个人认为,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总体来说并不尽如人意——道理很简单,颁布实施30多年的《教师法》,迄今都没有落地,不能不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那么,造成教师工资收入低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首先,教师是一个专业化程度不高的职业。
从经济学的角度,专业化程度与工资收入是成正比的。比如医生,能把大脑切开又缝上,全社会能做的不多。但教师,能做的人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至于能否做好,本身就没有绝对量化的评价标准。
其次,教师是一个风险不大的职业
总体来说,相较于其他职业,教师的失业风险不大——即使在一些民办学校,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不犯致命错误,学校是不会随便解聘的。很多时候,风险程度与工资收入也是成正比的。
再次,教师是一个被人为笼上各种光环的职业
很多年来,蜡烛和春蚕、阶梯,就是对教师的形象比喻,“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就是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待。这样一来,只要教师一提待遇,就会被认为是颠覆了教师形象。甚至,即使是用自己的劳动、李永杰间日做一些兼职(与培训无关)也会遭受各种质疑。
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的是“教育优先发展”——但所谓的“优先”,从来都是硬件设施设备优先。我们从来没有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在教育的若干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各地修了很多的新学校,为学校添置了若干的新设备(不客气地说,绝大多数设备刚安好就落后),但落实教师工资收入,却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没有雨点!
核心,其实就是不重视教育。当然,不重视,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教育具有非常典型的滞后性,见效太慢。修一所学校,2、3年就看见了,重视教师,10年都难见成果!
其实,真正的重视教育,首先就是重视教师;而重视教师,首先就是重视教师的工资收入。只有教师的工资收入有了保障,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补强教师队伍——深圳,已经在用行动,为全国诠释什么叫“重视教育”,只可惜,睁眼瞎实在是太多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