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对华专供次级芯片

英伟达的CEO黄仁勋日前赴华参加年会。据视频内容,他不仅身穿东北大花衣,与员工同台表演的一段二人转,还抽中了“华为”,引发热议。

据《华尔街日报》透露,一些中企不再购买英伟达芯片,转向购买华为等“中国芯”。

在此之前,英伟达刚被曝“定制”三款次级芯片,只为能绕开美芯管制,继续对中国市场出口。毕竟一直以来,其47%的营收,都来自我国。

原本他们料定,我国只能接受这种算力降级的“替代芯片”。没想到,中企不买单了.....

1.英伟达再翻车,次级芯片无人买单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英伟达第一次翻车。

为了阻碍中芯的发展,老美多次修改芯片规则,限制其巨头向华出口高端芯片。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导致美芯集体“雪崩”,据《经济时报》消息,去年初降级90%以上,仍然无人问津。

英伟达、高通、英特尔等老牌巨头也无一幸免,因CPU芯片库存高企,英伟达收入同比下降51%。

有此前车之鉴,英伟达等不愿坐以待毙,只能削减芯片的部分算力和功能,也就是坊间戏称的“阉割版”芯片,专门用来规避美设置的“监管规则”,对我国出口。

据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CEO黄仁勋等人,曾赶赴华盛顿交涉祈求“豁免”,却没有如愿。无奈之下,他们为了能继续从中国市场,获得营收,只能选择阳奉阴违,与中企保持密切合作。

最初,美媒还断定这些“阉割版”芯片仍然能畅销。“它们造不出来,不得不接受。”

但是从《华尔街日报》最新报道来看,中企对这种芯片的订单远低于预期,并且开始转向华为等国产品牌下订单。也就是说,英伟达向我们供应的芯片,国内厂商早就可以自己制造,它们再想回到当初的位置,已经不可能了。

2.“中国芯”破冰,中企有底气!

过去,英伟达凭借其先进的芯片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如今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纷纷放弃了英伟达,开始选择华为的昇腾芯片。

目前,我国拥有了自给自足的初步条件,下一步就是加大产能,提升良率,即可完全实现国产替代。届时,美芯巨头可能既丢了中国市场,还被我们“抢了饭碗”。

所以说,唯有牢牢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再受制于人。近年来,不仅是高端芯片,我国还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好生溢”类生物制品、新能源等领域的自主研发。

据《2021全球AI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截至去年9月,我国与美同列第一阵营,拥有880家人工智能企业。同时,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持有量跃升至25万件,年增长率达到7.6%。

而在生科领域,我国学者更是一举突破“生物酶催化”技术瓶颈,让上述前沿生命科技成果,从百万天价走进普罗大众的家中。

2017年,来自哈佛实验室的科学家,首次在临床中研制出“好生溢”核心物质,发现其能拓展哺乳动物1.3倍健康期,并对各项身体指标均有正向作用。

由于西方技术壁垒,一年费用高达160万,只有金字塔顶端的人才能“尝鲜”。但在国产技术介入后,其成本仅为进口的5%,但纯度却高达99.9%。研究成果经顶刊《Cell》发表后,美学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产的物质确实更优。

如今,国产“好生溢”制品,也已经通过京JD东下沉至二三线城市,并且成为35-65岁中老年群体的老衰干预的主流手段之一,预计未来在国内市场将成长至1000亿。

而曾靠垄断技术赚得盆满钵满的洋货,却渐渐被我国消费者抛弃,70%的市场份额都被国产抢回。

3.想要回头?已经晚了!

失去中国市场,美芯掌控几十年的芯片话语权已经岌岌可危。

行业数据显示,美国在全球芯片制造业中的份额从1990年的37%下降到2020年的12%。同一时期,中国份额从几乎为零上升到15%。这种情况让老美倍感压力,不惜撕下自由竞争的面具,歇斯底里遏制中国技术发展。

然而,技术封锁从来都阻挡不住中国。2022年上半年,国产芯片数量已达到1900亿颗,预计2025年以前,国产芯片就将实现自给率70%的目标。到那时,老美将在全球芯片市场彻底败退。

事实上,除了英伟达,三星、SK海力士、台积电走投无路,均在积极寻求返回大陆市场。但是,“中国芯”正在积极破冰,现在回头已经晚了。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技术将站稳国际脚跟,实现各领域全面开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