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造车你怎么看?

1、恒大的造车计划被外界广泛知晓,始于2018年6月恒大健康曲线入主Faraday Future。

然而,在扔进去67亿港元后,贾跃亭和Faraday Future半年多里没有为恒大造出一辆量产车,甚至还为公司控制权等问题与后者对簿公堂,双方闹得不可开交,灰头土脸。

但这并不意味着恒大造车计划就此偃旗息鼓。2019年伊始,在了结与贾跃亭的恩恩怨怨后,许家印启动“买买买”模式,开始了全球大采购。

1月,恒大健康以9.3亿美元入主瑞典国能汽车NEVS,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制造资质问题,并获得一座位于天津、年产能可达15万辆纯电动车的生产基地。半个月后,恒大健康又以1.5亿欧元入股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

与此同时,恒大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频频出手,先后收购、控股、合资了国内外多家公司,覆盖动力电池、轮毂电机、动力总成、充电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恒大造车”这场大戏的高潮,当属尚停留在纸面上的南北两大生产基地。

6月上旬,恒大先后与广州和沈阳市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将分别在两地投资1600亿元和120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包括年产100万辆整车的新能源整车研发生产基地,以及与之配套的50GWH生产规模的动力电池超级工厂、电机和电控系统生产基地、轮毂电机研发生产基地等。

短短一年内,许家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频频出手,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和投资动作,完成了从技术研发、整车制造到零部件供给、充电设施、终端销售网络的全产业链布局,对外宣称的累计投资额接近3000亿元。

要知道,恒大2018年的净利润是722个亿,现金储备也只有2000多个亿。

2、许家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押下史无前例的重注,与恒大的产业布局直接相关。

根据恒大研究院今年3月发布的报告,在恒大四大业务板块中,地产为“基础”,文旅、健康为“两翼”,新能源汽车则是“龙头”。

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宏观背景下,许老板选择了新能源汽车作为恒大的未来突破口,不仅步子迈得最大,口号也喊得最响:3至5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恒大造车,看中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规模潜力。

许家印在恒大2018年业绩发布会上曾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与恒大的目标相匹配。

当时,许老板说了几句大实话:“在多元化的布局上,恒大曾选择进入粮油、乳业、矿泉水等产业,但经过探索,我们发现这些行业一年销售就几亿、几十亿的产业体量,这跟恒大年销售6000亿的规模是不匹配的。”

在他看来,未来5至1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达到几十万亿的规模。对于年销售额超过5000亿元的恒大而言,这块蛋糕的体量足够诱人。

3、恒大造车,最大的优势是雄厚的资金实力。

与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企业四处找钱相比,房企积累的巨量财富,为造车梦增添了最重要的砝码。

有钱的好处之一是,房企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收购等方式,拿下一张造车入场券。在造车资质愈发紧俏、行业大门即将关闭的情况下,“拿钱买路”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打法。

不过,想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里分得一杯羹,全靠砸钱是远远不够的。

汽车作为最复杂的工业消费品之一,技术积累和口碑沉淀尤其重要,而这是初出茅庐的地产商们的软肋。即使买来了技术,理解消化、转化为可售卖的产品仍需要时间。

然而,时间并不站在房企这一边。

放眼国内汽车市场,几乎所有主机厂都在加速电动化转型,造车新势力们则在竭力扩大产能、压缩交付时间,而特斯拉等跨国车企的新能源车型已经占据不小的份额。

相比之下,包括恒大在内的所有房企,恐怕在短期内都拿不出一款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因为根据行业经验,一款新车从规划、设计到量产、交付,通常的周期是3至4年。

对于把新能源汽车视为下一个历史机遇的恒大们而言,这将是一段漫长而焦灼的时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