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将陵墓修在烂泥滩里?

观点一

光武帝刘秀?咋说呢?这皇帝的谥号当中,如果能够加上个武字的,这都是牛哄哄的存在。

所以这刘秀做事他有点不拘一格,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和他的出生有着莫大的关系。

他这人虽然是刘邦九世孙,但到他爸爸这块,已经不是啥显贵了,就是一县令而已。

而且更加要命的是,刘秀九岁的时候,他爸爸死了,他这就成一孤儿,随后这身份也就变成了平民老百姓了。

所以他这打小这家境就不好,为了口饭吃,天天的忙乎着田地里头的事,就为这事天天的让他大哥刘縯笑话他没啥出息。

所以他就是这么个人,他这人看事情就和一般的达官贵人看事情有些不一样。

结果就是他选择这墓地,要是让一般的皇帝来瞅,这就不是啥风水宝地,灵穴这都算不上。

当然您非要说他是啥烂泥滩的,这也不合适,毕竟人家也是一代帝王,而且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不至于把自己个放的这么低,充其量这就是个河滩。

刘秀这墓地他叫原陵,离这黄河边不远,这要是搁过去,黄河经常性的决口,就这点子距离,黄河分分钟钟就能把这原陵给淹了,但实际上呢?自打刘秀下葬到原陵这里,这都过去了多少年了,原陵就没有被黄河水淹过,这也是他的奇特之处。

搁过去,人们选宝地的时候,都喜欢背靠山,面朝水。

大家伙可以想象一下,这背后靠着山踏实,一坐起来就能瞅见水,这心里也舒坦敞亮不是。

可刘秀不,他是背靠这黄河,面朝着山,你说奇不奇。这不后来就有了枕河登山,汉皇仰卧的说法,这种形式搁风水学当中是不提倡的。

这也不知道刘秀是咋想的。

就因为这事,后人就编了这么个故事,当然这故事的可信度极低,但咱说出来大家伙听听,就当是听故事。

话说这刘秀和他的继任者汉明帝,虽然是父子关系,但俩人总是拧着来。

刘秀让汉明帝去抓个鸡崽子过来,汉明帝能给你乐乐呵呵的抓个猪崽子过来,刘秀让汉明帝跑步过来,汉明帝能给你慢慢悠悠的挪过来。

总之呢啥都和刘秀对着干。

所以刘秀死的时候,他就感觉他要是让汉明帝把自己个葬在了山顶上,他一准给你葬到了黄河边上。

所以他死的时候,把这埋葬的地都是反着说的。

可结果呢?汉明帝心说,这都最后一遭了,就听老爹的了,这一家伙就把刘秀给葬成了这样。

这事听着可乐,但不能当真,毕竟这原陵是在刘秀还活着的时候修的,压根就不是汉明帝修的。

而且为了找这地,他还给大臣圈定了内容,这内容就和现在的原陵很符合。

再有他的规模,不是题主说的两亩地。

还是那句话,人家毕竟是皇帝,而且还是开国皇帝,虽然体会了民间的疾苦,也提倡节俭,下葬的时候,也确实弄的是薄葬,但也不会节俭成两亩地。

这就算是手里有两糟钱的土财主也比这两亩地大不是,人家整个算起来有一百亩,七万多平方米。

这在帝王当中,这也算是小的了,这到是真的。

但就算是薄葬,陵墓的规格小点,最后也没有逃过被盗的命运。

那么是谁盗取的呢?就是那肚脐眼被插了一根灯芯,让点了天灯的董卓。这货当时为了敛财,就派吕布到这块把大大小小的墓都给盗掘了。所以这事上有点子可惜,没有逃过董卓的毒手。

那么还有啥奇特的地方呢?

苦恋柏!

这是近代发生的事,说原陵这块有一颗千年的古柏树,十几年前,忽然之间,就搁这古柏树的树干上就长出了一颗苦楝树。

树中树,这少见,所以后边的人就开始编故事,说这是刘秀实现了当年的诺言“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他不仅当了皇帝,还把小时候想要娶阴丽华为妻的目标给整实现了,这就有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说法,最终刘秀就和自己喜欢的阴丽华葬到了一块,合葬到了这原陵里边。

这苦恋柏就是暗示了刘秀和阴丽华这段感人的爱情故事。

说实在的,这不靠谱,因为这苦恋柏是十几年前才形成的,这离着刘秀下葬的时间点老鼻子远了,够不着啊!

再有就是原陵里边数千棵古柏没法点清楚的事。

说原陵周边种了老多老多的柏树,这些个柏树被人称为御林军,就是为了守卫刘秀的墓地的。

所以这些个柏树都灵着呢?这么些年过去了,就没有人能把这些树有多少颗给数清楚。

据说当年有一个大将军,就不信这个邪,他偏要数清楚。

这就命令亲兵去数,你也说奇了,这帮子亲兵蹲树林下边数了大半天,居然没数明白,这事弄的老尴尬了。

“呦吼!还真奇啊!俺就不信了!”

说着他又调来几千个大头兵。

“都给俺抱住了,每人一棵,到时候给俺报数!”

话说这办法不错,但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整了大半天下来,每次报的都不一样不说,一帮人吵吵把火的那叫个乱呀,咋都弄不明白。

就搁这个时候,一股狂风可就起来了,这古柏树被风这么一吹,立马向着黄河边上歪歪起来了,这就要到的架势。

“俺不数了还不成吗?俺撤了!”

将军撑不住了这就撤了,他这一撤得咧,原陵这块又是一片的祥和。

这事弄的。

但这事就是个故事,传说,现在您要到了原陵的管理处去问,这地有多少棵古柏树,就连扫地的阿姨都会告诉你1458棵。

因为早些年工作人员就已经把这树数清楚了。

观点二

关于刘秀,有人把他称为“位面之子”,也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大概意思就是他能成为皇帝很大程度上得天道相助,是运气特别好的皇帝。

当然了,刘秀运气好,其实也是他努力的结果。他虽说是正儿八经的大汉皇族后裔,但到他那一代时,家庭早已破落。

不过,刘秀不甘沉沦,努力学习,在长安研学期间,立下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人生大志。

后来,刘秀更是白手起家,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最终建立了东汉政权。

刘秀统一天下后,对军队和吏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百姓休养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并几次释放奴隶,减少赋税等。在他的治理下,很快便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刘秀生前由于善待开国功臣,推行仁政,深得朝臣和百姓赞誉,是历史上近乎完美的皇帝,受到了后世不少赞扬。

可是,在他刘秀去世后,他陵寝所在地的选择,却让后人颇为费解。

要知道,在封建王朝,皇帝对自己的身后之事总是特别重视,他们往往登基之初就会四处选择吉地,并大兴土木修建帝陵。

一般而言,背山面河的阳面之地,往往是帝王们的首选。按风水学来讲,这种地方开阔通便,不仅彰显他们开阔的胸襟,驾驭万物的志向,并能福荫后人,永固江山。

比如,洛阳北部的北邙山便是历代皇帝首选的上好吉地,由于它山势开阔,又面对黄河,因此是历代中原建都的皇帝们首选陵寝之地。古代一直流行“生在苏杭,死葬北邙”,意即如此。

然而刘秀的皇陵,却偏偏在北邙山对面的黄河滩上,也就是传说中的“枕河蹬山”。从风水学上来看,这似乎并非吉地,对后世江山也没有好处,那么一向“有权略”的刘秀,为何会葬在这里呢?

关于这个问题,野史上有个记载,说刘秀本来是想在北邙山上修建陵墓,但太子刘庄偏偏是个反骨,他说向东,刘庄一定向西,总之处处跟他不对付。

刘秀担心就算自己在北邙山建了陵墓,刘庄也会存心捣乱,把他葬在黄河滩上,所以犹豫不决,一直没有建造陵墓。

结果这一拖就到了62岁,刘秀得了一场大病,眼看就到了弥留之际,刘庄在病榻前问他,想葬在何处?刘秀本想说北邙山,但一想到刘庄从没有依过他一件事,便改口说自己命中缺水,死后就葬在黄河中便是,说完便驾崩了。

刘庄想到多年来,总是顶撞刘秀,心里愧疚不已,不免大哭起来,并对着刘秀的遗体发誓,这次一定听从他的嘱托。

随后刘庄召集天下能工巧匠,打造了图案精美的龙船,作为刘秀的灵柩。

待到下葬吉时,刘庄命人将灵柩抛入汹涌的黄河中。

谁知灵柩落入水中不久,汹涌的黄河水竟向北涌去,而灵柩落地之处的河床却显露了出来,紧接着又刮起一阵大风,瞬间灵柩所在的地方便高高隆起了一座陵丘,于是此处便成了刘秀的原陵所在地。

当然,这个野史不足为信。

据史书考证,刘秀在公元50年时,便开始在北邙山和黄河之间建造自己的陵墓了。

由于刘秀是个谦卑的人,他认为自己“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所以他在建造陵墓时,要求“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才令流水而已”,意思是陵寝占地不要超过二三顷,同时也不要把陵墓修得如山陵一般,只要排水畅通即可。

刘秀弥留之际,还特意交代说,随葬品只可用瓦器即可,切不要把金银铜锡等贵重器皿作为随葬品。

在刘秀的指示下,他的陵墓被修建得简朴庄严,再加上后人都知道他墓中不过是些不值钱的瓦器,因此当北邙山的帝王陵墓被疯狂盗挖时,刘秀的原陵却从没有盗墓贼光顾。

当然,除了墓室中没有什么值钱的陪葬品外,还一个原因,就是原陵处于黄河滩上,它的下面就是流沙结构,所以盗墓贼就算想下手,也不敢贸然行动。

所以,刘秀的陵墓最终“枕河蹬山”,都是他关心民间疾苦,提倡节俭的缘故。与他生前的作为是一脉相承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