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明明是国际劳动节,为什么大家很多都出去旅游呢?
观点一
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GDP以每年6%~10%的水平迅速上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开始需求精神生活了。人们要放松自我,放飞精神。
五一正是春暖花开最好的季节,给劳动者放长假。让他们随其爱好,去看看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草原戈壁,看一看城市的车水马龙和高楼大厦。从而放松精神,减轻精神的疲劳,这也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也体现了社会对劳动者的关爱。
再则:五一放长假人们出去旅游,衣食住行,参观门票,买点纪念品,等等,更是促进了餐饮、旅游、服务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在经济上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利润收益,同时也解决了很多人员的就业问题,减轻了国家的就业压力。所以五一放长假既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关爱,又解决了社会的诸多问题。
观点二
劳动节归根到底也只是节日,大家通过节日空闲时间出去旅旅游,看看风景,放松放松,这应该是旅游的目的。
至于楼主所说劳动节该干嘛,或者说这个问题是劳动节干嘛不去劳动呢?其实我想说的是,中华民族作为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之一,一直都在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节假日出去玩自然是无可厚非的。如果国家不放这个假,我相信中国人民依旧会热衷于工作,依旧努力生活,可是工作毕竟不是生活。如上图片是我截的我国铁路工人劳动场景图,可以说,这只是冰山一角,中华民族都是如此勤劳的生活工作。
政府放假也是为了休养生息,让人民群众能够在苦中作乐,能够保持一个更好的健康的身体,所以说五一劳动节并不一定非要去干特定的事,旅游也不是非要为之,只是大家习惯性的放假出去走走而已。
观点三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起源
1886年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被视为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起源。1886年5月1日当天,美国35万工人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4.5万工人涌上街头。工人们要求缩短工时,希望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并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但显然资本家不会轻易让步。
五一大罢工后,随之而来的是秣市惨案(也称干草市场暴乱)。5月1日的游行活动得到了芝加哥纺织工人、鞋工人、房屋装修工人的支持。5月3日,警察开始向罢工的人群开火,打死打伤四人,一些非政府人士号召第二天在干草市场集会,抗议政府的暴力镇压。5月4日晚,工人群众在干草市场召集大会时,突然有人扔出一枚炸弹,炸死了几名警察。警察立即开枪,当场打死数人,打伤200余人。警方以此事件为由,逮捕了数百人,包括此次活动的积极倡导者。
虽然这场斗争最终被镇压,但其意义深远。此后由于各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和不断斗争,终于赢得了8小时工作制和劳动节。为了纪念美国工人阶级的英勇斗争,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了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中国的劳动节
我国人民最早庆祝劳动节的活动要追溯到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7卷6号“劳动节纪念号”出版。发表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题词和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同时,还登载了《旅法华工工会简章》及唐山、山西、长江等地的劳动状况调查。
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1950年,中国劳动人民第一次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那年的5月1日,天安门广场盛况空前,在全国大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到处都是红旗招展,歌声洋溢,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组成一幅劳动人民斗争胜利和祖国兴盛强大的壮丽图景。
这就是五一劳动节的由来 。
到现在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工人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五一劳动节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工人这一群体,各行各业都加入了庆祝五一劳动节的行列中。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才是五一劳动节的精髓所在。
或许今天的人们难以体会到当时工人们奋起反抗的心情,但有了他们的付出,才使得后世之人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放假休息的时间、外出旅游、放松放松心情、调整一下状态。
再加上我国一年之中的法定节假日也就这几个,许多人也是趁着这个假期才有时间带上父母和孩子外出去旅游呢。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在这个国际劳动节出去旅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