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国家和地名的斯坦是什么意思(地名中的斯坦是啥意思)

在中国的14个陆上邻国中有8个国名中都带有“斯坦”这一后缀。

由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演变而来的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乌兹别克、土库曼这五个中亚国家的国名都带有“斯坦”这一后缀。巴基斯坦的国名中也带有“斯坦”一词。事实上阿富汗的英文名其实叫Afghanistan,只不过汉语中没把“斯坦”翻译出来。此外国际上也有“印度斯坦”这样的说法,西亚还有一个巴勒斯坦国。除了这些主权国家的国名之外“斯坦”被用作地名后缀的例子还有很多。

雷吉斯坦、达吉斯坦、锡斯坦、胡齐斯坦、库尔德斯坦、俾路支斯坦、鞑靼斯坦、吐火罗斯坦.......为什么“斯坦”会被频频用于国名地名的后缀呢?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这些名称中带有“斯坦”的国家或地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印度教的印度斯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外。久而久之一些人就开始以为”斯坦“一词来自于伊斯兰教。比如法国就随着越来越多的穆斯林移民涌入被人戏称为正在变成法兰西斯坦。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会:名称中带有“斯坦”这一后缀的地区的确绝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不过这些地区的名称之所以带有“斯坦”后缀其实和伊斯兰教并没直接的关系。在所有名称中带有“斯坦”后缀的地名中“巴勒斯坦”是最为独特的一个,因为它的“斯坦”后缀完全是由于汉语翻译造成的。如今“巴勒斯坦”一词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巴勒斯坦国;二是指巴勒斯坦地区。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间“巴勒斯坦”一直是一个地区的名字。传统意义上的巴勒斯坦是一种地理文化上的概念,而从来都不是指的一个国家。直到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以分治的方案后才有了“巴勒斯坦国”这个概念。综合百度百科和汉语辞海的定义:巴勒斯坦地区是指位于地中海与死海、约旦河之间的地区。巴勒斯坦地区在上古时代被称为“迦南”。

古代的迦南地区包括今天的巴勒斯坦国和以色列国以及约旦、黎巴嫩南部地区、叙利亚西南部地区、红海北部地区和埃及的西奈半岛东部等地。公元135年罗马人在镇压了当地犹太人的起义后把这一地区变成了自己统治下的行省。罗马人将迦南地区的犹太人逐出,同时从其他地区移入非犹太居民。罗马人为抹去当地的犹太痕迹还将“迦南”这一名称改为“巴勒斯坦”。

罗马人所起的这个“巴勒斯坦”的名称本来应当写作PALESTINE,后来逐渐转写成Palestine。这个单词的正确读音本来应该是“非利士丁”,然而汉语在进行翻译时将其译为巴勒斯坦。巴勒斯坦的国名中本来并没“斯坦”这个后缀,所以这完全只是汉语在音译过程中使用音近字造成的结果。除了巴勒斯坦这个特例之外其他被用作地名的“斯坦”其实都写作stan。

stan最早起源于古波斯语的来源,指的是人居住或聚集的地区。在我国东北人会问你是哪旮瘩的,云贵川人问你是哪个坝子的,山西人会问你是哪条梁子的,而在古波斯人们会问对方是哪个stan(斯坦)的人。在斯坦前面加上前缀就表示某一民族聚居的地区:哈萨克斯坦就是指哈萨克人居住的地区,乌兹别克斯坦就是指乌兹别克人居住的地区,库尔德斯坦就是指库尔德人居住的地区.......

那么有人会问巴基斯坦难道是指巴基民族居住的地区吗?事实上巴基斯坦并没一个叫巴基的民族。巴基斯坦的国名其实是将伊斯兰教概念中的“清真”(paki)与“地方”(stan)所组成的一个复合词——“清真的土地”。“达吉斯坦”则是将突厥语的“高山”(dage)与波斯语“土地”(stan)的组合——“高山之地”。“努里斯坦”是将“光明”(Nuri)与“土地”(stan)的组合——“光明之地”......

这些地名中的stan(斯坦)和英语中的State一样都是用来表示地方、地区、区域、土地的含义。波斯萨珊王朝时期随着帝国的扩张使stan(斯坦)一词的使用逐渐普及起来。如今一些国名中并不带有stan(斯坦)的国家当年也曾被波斯人称为xx斯坦:希腊被称为玉努尼斯坦;亚美尼亚被称为阿尔明尼斯坦;格鲁吉亚称为格尔斯斯坦;中国被称为秦那斯坦(秦人生活的土地).......

由此卡机并不是所有带“斯坦”的地名都是伊斯兰教地区。stan这个最早出现于古波斯语的词汇要比伊斯兰教的历史要久远得多:古代波斯人其实是信奉琐罗亚斯德教的,直到公元7世纪波斯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后波斯人才逐渐改信伊斯兰教。曾受波斯文明影响过的西亚、中亚大部分地区如今都已皈依伊斯兰教,以致于stan这个本来出自于波斯文化的词汇也渐渐被一些人误以为源自于伊斯兰文明。

随着古波斯政治影响的扩展、波斯文化的传播、伊朗语各族的繁衍以及与其他民族的密切交往使stan(斯坦)这一词汇被印地语、乌尔都语以及突厥语族的诸语言所借用。如今的中亚五国中只有塔吉克斯坦使用的是伊朗语族的语言,而其他四国使用的都是突厥语族的语言。这其实就是因为这些突厥语族的国家借用了古波斯语中的stan(斯坦)这一概念用来指代地方、地区、区域。

stan(斯坦)一词用作地名最早其实是一种自然地理概念,而不是指的国家政权或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划。近代以后有些国家把stan(斯坦)一词用于国内特定行政区的名称乃至国家名称之中。时至今日stan(斯坦)一词既可以用于传统意义上自然地理概念,也可以用来指代某一特定的省区乃至国家。这就造成了传统地名、历史地名和行政区名字完全相同而指称范围不一致的情况。

比如俾路支斯坦是一个在古代就已出现的地区名称,然而这一地区到了近现代已分属于巴基斯坦和伊朗两国。目前巴基斯坦境内有一个俾路支斯坦省,而伊朗境内也有一个俾路支斯坦省,所以今天的俾路支斯坦就有了三重含义:一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俾路支斯坦地区(包括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斯坦省和伊朗的俾路支斯坦省);二是指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斯坦省;三是指伊朗的俾路支斯坦省。

再比如库尔德斯坦作为传统地名指的就是库尔德人居住的地区,然而如今库尔德人的居住区分属于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亚美尼亚五国。这其中的伊朗就在本国库尔德人聚居的地区设有库尔德斯坦省。这种情况发生在一国之内问题不大,如果出现在两三个国家之间就需要注意区别,因为这是一个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我国外交部门在翻译这种地名时都会充分照顾当事国家的习惯。

stan(斯坦)一词不仅被一些国家用于国内行政区划的名称,而且有时还会被直接用于国家名称之中。20世纪90年代中亚五国独立后全部以stan(斯坦)作为国名构词成分。这使一些人甚至以为所谓“斯坦”就是指的“国家”。其实stan(斯坦)可以用于国家名称,也可以用于某一国家的行政区名称,还可以用于纯粹的自然地理名称。有时传统地名、历史地名还可能与国名、行政区名称发生一定冲突。

波斯语中的stan(斯坦)基本上就类似于英语中State的含义。与此类似的还有蒙语中的“浩特”:我国内蒙古地区就有呼和浩特、二连浩特、乌兰浩特、锡林浩特等多个名称中带有“浩特”后缀的城市。其实“浩特”这个词汇最早以前就是用来指蒙古牧民居住的自然村落。由于蒙古族以前是一个游牧民族,所以最早的“浩特”是非固定的半移动定居点。直到明朝万历九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俺答汗建造了最早的呼和浩特城。

俺答汗所建造的这座城池使用了大量青砖,因此蒙古族牧民称其为“青城”。在此之前蒙古人不筑城,所以就用以前称呼牧民聚落的“浩特”一词指代城市。蒙语中的“青色”念作“呼和”,因此所谓“呼和浩特”就是“青色城市”的意思。当时明朝方面则称其为归化城,到了清代称其为归绥城。1954年4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按蒙古语的习惯将首府归绥市改称为呼和浩特市。

蒙古语中的Hoton(浩特)最早指的就是水草旁的“聚集地”、“定居点”。到了近代以后“浩特”被用来指代“固定的城堡”(也就是“城市”)。除了呼和浩特以外内蒙古其他几座带有“浩特”后缀的城市也大抵如此:所谓乌兰浩特是蒙古语“红色城市”的意思;所谓二连浩特出自蒙古语“色彩斑斓的城市”;所谓巴彦浩特在蒙古语中指的是“美丽而富饶的城市”;所谓锡林浩特在蒙古语里指的是“高原旷野上的城市”。

拉丁语的“尼亚”其实与波斯语中的“斯坦”一样是表示地方、地区、区域、土地的含义。这个词的词根其实是“-ia”,在汉语里这一词根除了可以翻译为尼亚之外还可以翻译为利亚、西亚、地亚、吉亚、比亚、维亚、尼西亚等等。世界上带有“-ia”这一词根的地名有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坦桑尼亚、澳大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哥伦比亚等等。

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名是以“-land”作为后缀。这个来源于日耳曼语的词汇和斯坦、尼亚一样是指地方、地区、区域、土地的含义。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有England(英格兰)、Scotland(苏格兰)、Ireland(爱尔兰)、Netherland (尼德兰)、Poland (波兰)、Finland (芬兰)、New Zealand(新西兰)、Maryland(马里兰)......事实上英格兰这个词的本意就是英格兰人的土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