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称之为“喜丧”,怎样才算“喜丧”?(河北农村的喜丧习俗与盛况)

河北农村的喜丧习俗与盛况

河北农村,老人去世后,也有“喜丧”一说。所谓喜丧,指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寿双全,家族人丁兴旺;年纪在八九十岁,这样的死者葬礼可谓喜丧。《清稗类钞》记载:

家里有人去世了,是哀伤的事,应该悼念。而死者福寿兼备,这样的人葬礼可算喜丧,儿孙们就可以不用那么悲伤,可在停灵三至五日内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 ,丧事当成喜事来办。河北人说的“喜丧”的人,指的是各方面都是全稞人。

不是老人去世就可称“喜丧”,人去世是丧,是哀伤,要称喜,就必须具备一些喜的条件,没有一定条件,便不能称喜丧。这个人首先要高寿,四世同堂以上且全部健在,有儿有女,子女孝顺。人丁兴旺,形成一大家族。在家族中德高望重,被尊为祖者。

逝者满八十岁,最低年龄也要超过古稀之年的七十岁。当然,年纪越大越为喜。古代讲求人不满甲子六十不为寿,六十称初寿,八十算中寿,百岁期颐称上寿。真正称得上喜丧,应该在九十岁之后。另外,此人比得善终,圆满地结束了一生。生前积德行善,广做功德,临终不受病痛的折磨,无疾而终,自然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正常死亡的,如意外的天灾人祸致死,则不能算作“喜丧”。河北地方喜丧习俗

年纪越大的人,喜丧办的越大,也越热闹。人倒头后,开始,亲属们还都哭一报,后来再有哭的,就有人劝了:别哭了,别哭了!年到寿到的,老丧为喜了!

主家门前搭着大戏台,有吹鼓手,有唱流行歌曲的,有唱河北梆子的,有舞狮子的,这些轮流上场。到了晚上,方圆十里八村的百姓,特别是年轻人纷纷来这里瞧热闹,老百姓都说真是死人唱大戏。

三天的流水席,搭起帐篷,不太铺张,几个家常菜,就着馒头。孝子们吃饭时更热闹,大人喊,小孩叫,呼呼噜噜,风卷残云一般,就像办喜事,个个吃得心满意足。喜丧上,孙子、重孙辈的孩子要穿红衣服,头上的白孝帽要点缀红布。吊唁、行堂祭、烧纸草、起灵、下葬,要说的非常多,在这就不一一交代了。

总的一句话:喜丧在农村是一件家庭脸上有光的事,但,农村喜丧并不多,因为兼备喜丧条件的人太少了。

中国人对于老人过世的不同看法:喜丧与悲伤

喜丧不论年龄岁数的。

凡该死的都归喜事庆事,只不过用于狠怨大及仇人间罢了。

亲近的邻友的则是久病受罪太多的人,死去是喜事了,即不再遭罪了。

而老人一般超60一个甲子的,再亡故可划入喜丧了,即亲友们可不必太忧伤了。

而现今中国人基本70来岁寿命,超出者可归喜丧了。

只不过有的地以为过80岁,甚至90岁为喜丧。

喜丧本是死者亲朋好友可不发悲的意思,古人还有相庆仪式存在呢,现在有些地区还保留这一相庆式的。

这是好死赖活被实用形成的,近些年议论的安乐死属此观念的再议。

本质是注重生存质量形成造成的。

即,有人浑身病痛又死不了,治久仍无改善,活的太受罪了,死就解脱了。

而,自可行动少病痛就是几百岁都归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因可知自家族有长寿基因式血脉,从而比仅40来岁就亡故的人家心气高得多。

本题所述老人多大岁数亡去是喜丧,与上述不同的含义。其专指不悲伤少悲伤意,而称喜丧,因而不论年龄,凡服伺很久的病缠身的人,亡去归喜丧,专指老人则现在应以80岁以上可称喜丧了。因人均寿70多岁了。

在农村是可请戏班子唱戏的。所以见乡村办丧请唱戏的,可别见为怪了,而是高寿者走了,显其高寿的待遇方式体现。

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