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已被找到,探明是故宫的80倍,为什么专家迟迟不肯开挖?(秦始皇陵的打开与保护问题)

秦始皇陵的打开与保护问题

因为不敢挖啊!

首先我们必须要肯定的是,秦始皇陵的价值毋庸置疑!

一旦面世,且不说皇陵里文物,史料,将会对整个中国先秦历史的研究起到多大的帮助。仅仅是建景区收门票,其都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收入。秦始皇的号召力无疑是巨大的,仅仅是一个兵马俑就让游客们趋之若鹜,络绎不绝。如果是秦始皇陵打开,那么其估计会成为中国最火的旅游景点。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曾表示“如果打开秦始皇陵,每年仅门票收入就可达25亿元。”

这不是说说而已!

但是,为何秦始皇陵一直不挖?

因为怕啊,怕60年前的悲剧再度重演。

当年的“定陵事件”至今仍然时每个考古人心中的痛。当时在郭沫若和吴晗等人的坚持下,国家文物部门开启了对明十三陵的发掘考古工作。原本最初的选择是长陵,及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但是由于长陵规模太过宏大,考古人员选择先发掘较小的定陵(万历皇帝)练练手。

定陵被发掘之后,收获确实不小,不仅发掘出了三千多件有价值的珍贵历史文物,还找到了许多的珍贵史料和物证。比如根据万历皇帝的尸骨得出了万历皇帝身有残疾等结论。

但是,相比于这些收获,显然失去得要更多。

由于我们得考古工作者们经验不足,团队更缺乏相关的技术条件。由此造成了大量的文物损失。那些深埋与地下数百年的文物,在没有科学保护的条件下,根本无法抵挡时间的侵蚀。

从陵墓中发掘出来的大量字画、丝绸很快便氧化、变色、破烂不堪。就连万历皇帝棺椁旁的陪葬木俑,开始进去时还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少男少女,结果到了考古队员们的手中,全部都萎缩成了可怕的老头老太。

这里不是说考古队员们不重视文物的保存,作为考古工作者,我相信她们比谁都明白文物保存的重要性。但是明白是一码事儿,能力又是一码事儿。以他们的技术条件,根本无法对现有的文物做到有效的保护。

当时主持发掘工作的负责人之一,时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夏鼐教授,看到那些损坏的文物,心痛不已,急得眼泪都出来了。但是没办法,他们无能为力,只能是看着这些文物被时间毁掉。

至此,定陵事件成为了中国考古界一次最为惨痛的教训。

而正是因为这次教训,让国家意识到了“蛮干”的危害性。于是文物局出台了一个硬性规定。那就是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除非这个陵墓被盗了,或者有着被盗的风险;以及面对天灾人祸,比如地震、洪水甚至战争等有可能导致陵墓损坏的时候。文物部门才会派出工作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当然,还有一点,就是不小心给挖出来了,导致陵墓有着被盗的风险。比如修体育场盖楼什么,这种工地上挖出帝王陵墓的事儿还是很有可能的。这种情况也会进行发掘。

总而言之,就是不会主动的去破坏一个陵墓的安宁。

对于秦始皇陵,最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以现在的工程技术条件,挖是绝对没问题的,谈不上什么劳民伤财。但问题是挖了以后怎么办?

首先,这些文物怎么保存?定陵事件中,万历皇帝的家当距今不过四百年,尚且这副模样。秦始皇陵距今两千两百多年,谁能有把握说,能够保证里面的文物得到完好的保存?没有!

再者,秦始皇陵规模宏大,地宫结构非常负责,如何保证在发掘的同时不对地宫本身以及地宫内的文物造成破坏?我想没有谁敢保证!

仅仅这两点,就足以让大部分的考古工作者望而却步。比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其陪葬品每一件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损坏国宝这个责任谁担得起?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郭沫若脸皮那么厚,毁了定陵还敢嚷嚷着挖秦始皇陵。

这个骂名谁也背不起。

所以,秦始皇陵至今没有开挖!

当然,考古工作者们也不是完全没事做,他们围绕着秦始皇陵目前主要在做两件事儿。第一是探测,尽量的弄清楚地宫结构,以保证在必要的情况下,能够对秦始皇陵进行有效的发掘。毕竟谁也不能保证,那些盗墓贼不会找上门来,或者说某些天灾人祸。所以第二个就是保护秦始皇陵了。

其实话说回来,秦始皇作为中华民族一个象征性的人物,说他是先祖也不为过,他的陵墓在那里安静的躺着,不受打扰,是咱们大多数人的愿望。毕竟从咱们民族文化角度来讲,挖人家祖坟,是缺德。更何况是挖自己家祖坟呢?不仅自己不能挖,别人来也不行。

秦始皇陵:宏伟复杂的世界奇迹,周恩来为保护文物而拒绝开发计划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的陵墓修建规模之宏伟,内部结构之复杂,可以说是其他很多皇帝都不能相比的。秦始皇的陵墓从他13岁时开始修建,一直到秦始皇去世前后,一共修了38年。

秦始皇陵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高约11米,底部周长三十八公里。秦始皇梦想着死后你也能够像他活着一样享受荣华富贵,因此他的皇陵基本格局是按照秦朝的首都咸阳为模板修建的。里边是水银泻地化成山川河水,头顶有夜明珠日月交辉,金银珠宝更是数不胜数。

按照阴阳家的规划,秦始皇陵依山傍水,南靠骊山,北临渭水。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皇陵的修建进度非常缓慢,只是大概上搞了一个轮廓。从公元前221年开始,每年都征调几十万人力来修建,不管是规模,还是豪华程度空前提高。但在秦始皇死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秦始皇陵最后的收尾工作就草草收场,成了一个豆腐渣工程。

秦二世镇压农民起义的军队就是修建秦始皇陵的囚徒和民夫组合而成,最终直到秦国灭亡,这些人要么战死在巨鹿,要么在河南新安县被项羽活埋。不过此前秦始皇陵内部的结构已全部完成,其实外部园林的维护工作略显有一点草率。

此后的几千年,沧海桑田,历经了数次地震,秦始皇陵已经深埋地下。虽然历代都有不少。盗墓贼想打秦始皇陵的主意,但最后都只能浅尝辄止,以当时的工具和人力根本不可能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再加上里面机关重重,更是加大了开发的难度。

早在1965年郭沫若对秦始皇陵和中国的文物有莫大的兴趣,他要求考古专家编制对挖掘秦始皇陵的详细计划,并提前做了考察研究。最后把这个计划报到国务院的时候,被周恩来总理一票否决了。

当时接受郭沫若的委托,陕西省的文化局长武伯伦已就挖掘秦始皇陵做了非常充分的前期准备。他认为只等国家的一声令下,就马上可以准备工程和人马马上动工。

他们认为当时挖掘秦始皇陵的好处比较多,7就是对文物进行修复式的挖掘,秦始皇陵历经了2000多年,并且传说在宋朝曾经被盗过,再加上2000年间的数次地震和沧桑巨变,很有可能出现很严重的破损。现在如果挖掘出来,还可以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后者在多年以后再去挖掘就有可能全部被大自然破坏。

陕西省文化部门认为,现在开发的第2个好处就是能够和秦始皇的兵马俑形成配套,构成完整中的陕西黄陵旅游区。当时的中国经济非常落后,人民生活非常困苦,也许这些可以缓解陕西关中人民的艰难生活。当然他们也希望这些能够作为自己的政绩,让自己的前途更进一步。

周恩来总理找到国家文物局的相关专家开了几次会议,要求他们综合各方面要素提出一个全面的意见。最终文物局的相关专家坚持此前的明确规定:不主动挖掘帝王陵墓,这是坚定不移必须执行的既定政策,不能动摇。

随后专家又提出了其他的意见,根据目前的秦始皇陵考察结果,墓中确实有大量的水银和金属存在。如果秦始皇陵在宋代曾经被盗过,那些水银就会渗入地下。既然现在还能监测到有大量的水银存在,说明秦始皇陵内部还是比较完整的。如果现在贸然开放,水银对文物的保护作用就会消失,就有可能造成对文物的破坏。

进一步文物局的专家强调,此前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挖掘,因为相关维护技术的落后,出现了大量不可逆转的破坏,比如颜色的变化和表面物质的脱落。

类似秦始皇兵马俑的外部陪葬群还有200个左右,同样有可能造成大量的破坏。秦始皇陵墓的主墓面积之大、结构之复杂、物品之丰富精美都是显而易见的,就更容易遭到外部因素的损坏。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最终周恩来总理拒绝了秦始皇陵的开发计划。周总理的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而对郭沫若的开发计划进行了不含敌意的拒绝。

当然在民间还是有很多传说的,传说秦始皇驾崩以前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就算自己死了以后,在地下也有他的灵魂来保佑华夏民族千年万世永不衰竭。因此后世的中华儿女都不愿意去挖掘他的陵墓,希望有他的英灵来保佑中华民族万事不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