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传统文化中对狗会褒贬不一?

狗几乎和人类同时出现在地球上,也和人类一起生活,所以西方人认为狗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西方人对狗褒爱有加,而中国人则是褒贬参半,这有多方面的原因。

很巧合也算是很不幸的是,中国纵然有不下于100种狗,但是因为从黄土高原就流下来的农耕生活,这些狗多数是田园犬,也就是具备看家功能。

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中华田园犬,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土狗。这种狗具有领地意识,只要人进入了它的领地,就会吼叫,重则伤人。其他的,莱州红、广西土狗、松狮犬、冠毛犬,甚至包括藏獒、蒙古獒等,都是田园犬,都具有领地意识。

1、大家知道,中华田园犬基本可以代表中国狗,从南到北、五湖四海哪里都能见到,是它们留给了人们关于狗的第一印象,即狗会咬人。这种印象一直到今天还没有改变,许多外来狗比如金毛萨摩耶贵宾犬拉布拉多哈士奇大白熊圣伯纳阿拉斯加等并没有领地意识也不会主动攻击人的狗,也会让很多人害怕。其实中国土产的狗也有不主动攻击人的,拉萨犬西施犬京巴犬哈巴狗甚至体格非常大的哈萨克牧羊犬都很温驯,当然有的很胆小,但是他们不是中国狗的主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狗贬的

2、是吃狗肉的传统,西汉开国名将樊哙就是偷狗杀了卖狗肉的,古代很多花和尚也偷人家的狗杀了吃肉,流传到现在的成语有兔死狗烹、挂羊头卖狗肉等。既然狗肉可以吃,那么狗就和猪牛羊一样是很低贱的。所以狗被贬也是它们自身地位的体现。但是在主流上是从来没有吃狗的文化的。

3、就是狗的忠诚,这是一种奴性的表现。中国传统上是士大夫政治,统治阶级都是具有地位的,他们看不起给他们服务的人,因为两者是有严格阶级划分的;当然也就看不起狗的奴性,前面回答的朋友们说到的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犬马之劳等成语就这样来的。

但是,这些士大夫们也养狗,所以才有声色犬马、打狗看主人这一类成语。历史上关于士大夫养狗的记载事比较多的,这里举一个皇帝的例子。那就是雍正,此君给人的感觉是冷酷、铁面无私,然而还是个狗痴。根据流传到现在的画像,雍正养的是一条松狮犬和两条细犬。《雍正实录》记载,雍正曾经下过这么一道圣旨:

御膳房凡是粥饭以及其他美味佳肴,吃了肯定会有剩的,切不可倒进沟渠,应该给杂役等人吃,如果是人不能吃的剩饭剩菜,则用来喂养猫狗,就算猫狗都不能吃的,还可以晾干了给鸟儿吃,断不可以直接扔掉。朕将会派人来查看,如果没有整改,会重重治罪。

我们先别说一国之君竟然管得这么细致,只说这道圣旨体现了雍正是养狗的。根据《清史稿》《雍正实录》可知,雍正为最喜欢的两条狗取名叫“造化狗”和“百福狗”,他还亲自给狗做窝,给他们做衣服。他曾为“造化狗”设计过一种老虎式仿丝面软里子的套头衫,做好后,他又认为套头衫没安耳朵,“造化狗”穿上后,耳朵只能窝在衣服里,非常不舒服,命人在虎式套衫上再加上两个耳朵。

纵然是士大夫甚至帝王,他们也抵挡不了狗的诱惑,和狗成为亲密朋友。而且那时候的狗品种基本限于国内品种,很多会咬人,比如雍正皇帝的松狮犬。那种情况下士大夫们都能迷恋上狗,说明狗是很有魅力的。有魅力,就免不了有关于褒的一面。

不养狗的人不知道,狗是和人心灵相通的。国外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条陪护犬,专门看守一个会发癫痫的孩子,只要孩子发癫痫,狗就会大叫通知主人。这天,孩子上学去了,狗在家忽然大叫,主人赶紧打电话到学校,孩子果然在校发癫痫了。学校离家5公里,狗竟然能知道孩子发病。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狗通人性”,它们是这样的狗,人们又怎么不褒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