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的锡克族影响力如此巨大(锡克教徒在印度地位)

我们说到印度人时,一般大家都能想到的是:包着头巾、留着大胡子,名叫“辛格”,“辛格”是“雄狮”的意思。这就是典型的“锡克人”,印度有一百多个民族,但在世界上最能代表印度形象的就是“锡克族”,虽然他们在印度人口中,只占2%。

锡克人主要生活在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锡克”一词来自于梵语“shishya”,意思即“弟子”或“学生”。如同“塔利班”意思为“神的学生”一样。从名字可以看出,这个民族对宗教信仰的极端与狂热。

实际上,锡克人不但在印度影响力巨大,他们在西方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在英国,“锡克人”社区是仅次于犹太人社区的富人区,他们都很有钱,几乎藐视大英帝国那帮不争气的家伙;在美国,锡克族人也非常团结,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有所作为。

为什么“锡克人”有这么大的成就呢?这个印度的特点和“锡克人”自身的品质分不开。

一、印度人的口碑不怎么样,但“锡克人”和“贾特人”是印度人中的清流

印度是个“人种博物馆”,什么人都有,还因为特殊的种族文化,搞得人种融合在印度几乎不可能,所以我们看到的印度人,有的黑不溜秋,有的白皙漂亮;有的高大威猛,有的矮矬穷酸。

锡克人生活在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以前在那里还建立了锡克帝国。锡克人典型的装束是:包头、蓄须、身带短刀;他们身材高大魁梧,性格倔强、自尊、高傲。

锡克人为什么总是包头呢?

据说与印度被穆斯林统治有关。当时,印度进入了穆斯林统治的莫卧儿王朝,贵族穆斯林是包头的,他们不准印度教徒包头,说他们不配。

但锡克人偏不服,偏要包头。因为锡克人倔强善战,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穆斯林也就不管了,结果,包头成为锡克人骄傲的象征,谁也没法叫他们改过来。即使在军队,锡克人也不戴军帽。

印度很多人实在讲,并不怎么样,偷奸耍滑、不讲信用。但“锡克人”就很重诺守信,如同“贾特人”一样,给人以“堂堂正气、威风凛凛”的感觉。“贾特人”是以前大月氏人的后代,也是和匈奴死磕几个世纪的主。

二、锡克人从小受锡克教影响,养成了许多很好的品格

锡克人之所以有比较好的口碑,与他们从小生活的“锡克教”环境有关。锡克人一般都聚居一起,非常团结,讲究忠义、守信;他们自尊心特别强,不苟言笑、尚武骁勇。

“锡克教”教规规定:教民不准吸烟;必须蓄长发、戴发梳;男人要随身佩短剑、戴手镯、穿短裤、着长衫,随时准备战斗;教民不得崇拜偶像,提倡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锡克人内部要团结,大家互为兄弟。

在婚姻方面,锡克人特别重视。在锡克人看来,婚姻是神圣的,是人生存的根本和家族繁衍的必须;良好的婚姻有利于个人健康幸福、有利于社会稳定团结。所以,适龄的锡克人必须结婚,并且他们实行“一夫一妻制”,要求对婚姻的忠诚。

锡克人的勤快与印度人的懒散对比明显。上世纪六十年代,印度推行农业改革,搞“绿色革命”,就是用先进技术加上农民的劳动,提高产量。结果全印度只有锡克人居多的旁遮普邦成功了,他们把旁遮普邦搞成“印度的粮仓”。其他地方的印度人才不干呢,他们得过且过,天天拜佛,等下辈子当富人。

印度有很多乞丐,因为印度人认为:要饭是“神”赋予穷人的权利。但锡克人从不要饭,他们鄙视不劳而获,从而打心眼里看不起要饭的人。你在印度不会看到乞丐向包头的人要钱,因为要不来,还可能挨骂。不过这不是锡克人没爱心,他们对妇女、小孩有特别照顾;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也愿意帮助。他们反对的是“不劳而获”。

锡克人妇女很漂亮,大多白皙高大,印度的电影明星、选美冠军几乎都被锡克人承包了;锡克人内部还很团结,一人有难、大家帮助。很有意思的是,锡克人还喜欢“路见不平一声吼”,爱抱打不平,他们打抱不平搞不好就会动刀的。

有个新闻:为了防控疫情,印度旁遮普邦的警察到市场检查,印度警察吗,一直学者英国殖民者那一套,喜欢拿大棍子抽人,经常打得印度老百姓“嗷嗷”叫;这一次不知道怎么搞的,把几个卖菜的旁遮普人惹火了,他们拿起大刀就砍,把警察打得四散逃窜,还有个警察的手被砍断。

“锡克人”的暴脾气在印度是出了名的,但是,他们有很讲道理,所以口碑还不错。历史上,锡克人也是统治者头痛的“刁民”,印度从来就没有王朝把他们归化;就连莫卧儿王朝嗜血的巴布尔、好战的胡马雍都做不到,比如:巴布尔不让他们戴头巾,他们不但戴,还包头。

英国殖民印度过程中,简直顺利得快乐加愉快,几百人的“东印度公司”就把各个土邦打得跪地求饶,唯独旁遮普邦的锡克帝国,让英国人费力不少劲。他们从1845年打到1849年,死了五千多人,才吞并了旁遮普邦,完全征服印度。

三、印度人就服“强人”

正因为印度是个四分五裂的状态,所以,印度人基本服膺“强人”。比如现在的莫迪,上台以来基本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但是他的位置在印度超级稳,因为他够“狠”、够“强”。

对于“锡克族”这个特性的强势民族,他们尽管人少,但在印度这片土地上却影响巨大。印度教徒怕他们,也服他们。印度政坛、军界很多重要位置都是锡克人。比如:以前的总统贾尼·辛格、总理曼莫汉·辛格、首席大法官贾格迪什·辛格;等等一堆的“辛格”。

军界就更厉害了,他们的空军元帅阿扬·辛格、五星上将阿贾·辛格、陆军元帅尔巴格·辛格等等,还是一堆的“辛格”,在军界,都形成一个“锡克族军官群体”。要不是法律规定,印度的军队就被这个人口只占2%的民族包圆了,因为锡克人热爱当兵。

“锡克人”喜欢当兵,这是有传统的。英国殖民期间,他们并没有特别让锡克人当兵,而是更多招些印度教的士兵和穆斯林士兵。但是就因为让印度士兵口咬牛油纸,犯了他们的忌讳,导致一场巨大的兵变,差点干翻英国人的殖民统治。

镇压完这次兵变以后,英国人不愿意在印度教和穆斯林中间招兵了,转而招彪悍、尚武的锡克人当兵;也就是从这时起,军队里到处都是头顶“大磨盘”的锡克人。到现在,印度的“锡克人”占比不到2%,但军队里的军官有20%是锡克人。

锡克人当兵是真滴能打,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骗印度说:你们帮着打仗,战争完毕之后就给你们自治。在这个信念支撑下,120万印度兵到处帮英国打仗,其中大部分是锡克人。结果,战后英国人食言了,印度不但得不到独立,反而被英国压迫得更厉害。

暴脾气的锡克人受不了这个,在“阿姆利则事件”之后,他们发动了一次著名的暗杀事件,一会我会写到。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人还希望印度帮着打,军队里也有锡克兵,这时,他们不打了;不但不打,还处处找英国麻烦。

四、“不服就干”的锡克教徒“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处事作风,在印度影响巨大

锡克族一直保持着尚武的传统,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锡克人一般不啰嗦,能动手就少说话,真正的是:人狠话不多。比如:

一战结束后,英国人不但没让印度自治,还变本加厉压迫印度人;1919年3月,推出一个《罗拉特法案》,就是要延续以前的政策。其他地方的印度人很佛系,在甘地的带领下搞“非暴力、不合作”,让英国人的大棍子抽死不少。但是旁遮普邦的锡克人哪里忍得了,他们要争取自己的权利。

许多从一战战场上回来的锡克军人和当地的老百姓一起,不管旁遮普邦总督奥德威尔的禁令,开展了罢工、罢市;在他们的领袖被抓起来后,对抗活动渐渐变得激烈。英国人奥德威尔决定武力镇压,他秘密调来军队。

4月13日是印度教与锡克教的重大传统节日丰收节,就跟我们过年一样,印度人聚集在锡克教圣地金庙附近的一个小公园。这时,奥德威尔调来的军队包围了公园。当印度人冲出公园时,英国军队开枪射击,据后来英国人统计,英国士兵共射出1650发子弹。打死印度人超过千人。

这就是屠杀啊。英国人没当回事,把总督奥德威尔调回英国,放在贵族俱乐部保护起来。英国人以为这次屠杀和以前的一样,过几年就淡忘了;但他们小看了锡克人,他们可没忘。

一直到1940年7月,一位自称为罗摩·默罕默德·辛格·阿扎德的锡克人在伦敦刺杀了奥德威尔,他是当着很多英国权贵的面,用手枪顶着奥德威尔的胸脯杀死奥德威尔的。他说自己就是当年“阿姆利则屠杀”的幸存者,他为这个机会已经隐忍了几十年。

当然,罗摩·默罕默德·辛格·阿扎德不是他的真名,他只是个锡克人。他说他的名字代表了印度教、伊斯兰教和锡克教的先圣之名。在法庭上,这个锡克人笑眯眯地,法官问:你为什么要刺杀?他说:我恨他,他杀了太多印度人,21年了,我只为这个机会。

这个锡克人在英国被绞死了。他的骨灰回到印度,印度时任总理英迪拉·甘地、总统尚卡尔·德亚·夏尔马到机场恭迎。这就是典型的锡克人性格。

后来还有很多著名的暗杀,比如: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刺杀;1984年10月31日,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被自己的警卫刺杀。都是因为他们的政策让锡克人觉得自己被出卖了,于是,本着他们一贯的做法,刺杀是他们唯一选择。

总之,锡克人在印度影响非常大,与他们一贯的作风有关,与民族性格有关,也与印度人普片不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关。在印度,锡克人被其他民族衬托得格外突出;格外有影响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