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学历如此重要?(为什么要获得专科、本科等高学历?)

为什么高学历如此重要? - 高学历的人思想观念超前、知识丰富、毅力坚定、学习能力强

高学历不仅是一纸毕业证书

第一,学历高的人思想观念比较超前。

高学历的人都是踏进大学校园的人,接受着最先进的教育。接触的都是大学生、硕士、博士,讲师、教授等知识分子,思想观念比较超前,单位需要观念超前的人。

第二,高学历的人知识丰富。

经过12年寒窗苦读,踏进大学校园,在大学里面接受专业教育,丰富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高学历的人一般都读书比较多,从书中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单位需要知识丰富的人,帮助单位解决问题。

第三,高学历的人毅力更坚定。

如果没有坚定的毅力,很难取得高学历,因此,一般具有高学历的人,毅力都比较坚定。单位喜欢毅力坚定的人,工作中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这样才能为单位创造更多价值。

第四,高学历的人学习能力更强。

经过层层选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能取得高学历。在此过程中,能取得高学历的人一般都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人,单位需要学习能力强的人,这样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现代社会的高学历需求与教育普及化的思考

这是社会和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现代社会的高度组织化,决定了每个人在驶向未来社会的巨大战车中,都会有着自己相应的位子。不同的学历标签决定了绝大多数人占据的基本地位和发挥的基本作用。

首先,学历是选人用人的基本条件。

社会的庞大复杂决定了学历是目前应用最普遍也可能是最好的分层手段。人力资源部门是没有办法实现对每一个人的全面和深入地了解的。一般情况下,同样的岗位,能招研究生就不会招本科生;能招北清的本科,就不会招一般的本科生。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教育已经通过考试和培养帮人群作了一个基本的分层。

为了避免阶层的固化,促进阶层之间的流动,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国家主导下的人事制度一般对招聘条件只有相应学历、专业和要求,而不会把学校的好坏作为限制条件。但通常情况下,虽然会有少数非名校出身的人脱颖而出,但大部分的结果是与学校的好坏相匹配的。

国家主导的制度都是通过各种政策法规来维系的,控制严格的就是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对想进入体制内的人来说,本科已经是基本的起步条件。对有着高度经营自主权的非国有企业来说,虽然可以完全自主地进行选人用人,但也大多会有着类似的标准。社会也是如此,现在哪个年轻人结婚会完全不考虑对方的受教育经历?

其次,高学历和受教育年限的增加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虽然教育带有很强的公益性色彩,但因教育产生的消费已经实际上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量。工业文明的巨大生产力已经将服务业推到了产业结构中占比最多的地位。况且,无论钱多钱少,中国家庭都会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为子女提供接受更高教育的可能。当前,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3.8年,每一年需要投入的钱是巨大的。中考、高考对每个人和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人生的一道必须要经历或者跨过门坎。

再者,专科早已不是高学历,本科才是基本条件。

早几年,国家已经开始面向社会招收全日制高职学生。对于前不久刚刚参加过高考的学生来说,估计只要不是交白卷、不挑学校,也一定至少有个专科上。专科是没有学位的,而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学位帽也是不同的。

前不久,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18岁-22岁)之比。一般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阶段。1978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1.55%,2002年达到1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开始进入普及化阶段 。北京早在2005年就达了50%,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普及化阶段的地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