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进高考题意味着什么?

2019年高考数学卷的《周易》选择题及其背后的意义

先说一下2019年高考数学卷的《周易》选择题的正确答案。

题目如下:我国古代典籍《周易》用“卦”描述万物的变化。每一“重卦”由从下到上排列的6个爻组成,爻分为阳爻“—”和阴爻“--”,右图就是一重卦,在所有重卦中随机取一重卦,则该重卦恰有3个阳爻的概率是?

答案是A:5/16。

计算方法如下:

步骤一:计算一共有多少重卦。每一重卦一共六个爻位,每一爻位可能性有两种,阴爻或者阳爻,那么就是2*2*2*2*2*2=64种组合;

步骤二:计算同一个卦中出现3个阳爻的排列组合,计算方法是C6/3=20种;

步骤三:用20/64则得到结果,选A:概率为5/16;

当然,如果考生平时了解过一些中国历史,学习过《周易》或者相关的传统文化,就会很清楚的知道,一共有64卦,可以节省步骤一的计算时间。

上述的题目,是一个排列组合问题,完全可以用abcdef等纯代数的方式来出这个题目,并不影响其考察考生数学能力。

但是,2019年的高考数学题,其重点在于,其以官方权威(高考为中国最权威的选拔考试)的形式,为中国的《周易》文化做了某种程度上的正名,这正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所兴奋的地方!

在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到几个重点:

“我国古代典籍《周易》”

公开承认《周易》是我国古代典籍,是一种进步!任何一种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其古老文化经典的哺育,承认《周易》的典籍,并向广大的中学生做这种普及,可以说明,官方现在不再将《周易》批判成为一种封建迷信的书籍,而趋向于承认其哲学性和逻辑性的一面。

文(ge)十年动乱,中国人把自己的文化根源从头切断,把古老相传的智慧经典如《周易》、《道德经》、《论语》等批判为糟粕、毒草,甚至打上“封建迷信”的恶名,如今,终于能开始认祖归宗,这是一个好现象!

“《周易》用“卦”描述万物的变化”

这句话也是深度概括了《周易》的哲学性,《周易》就是一本讲“变化”的书,甚至其英文译名直接就是《The Book of Change》,我想出高考数学题的其中,一定有精通《周易》的高人,否则根本没必要加上这一句话,因为这句话对理解题目内容并无任何帮助!在这里写上这句话,恐怕是留给后面5到10年的高考学子们看的,因为历年的真题,一定会让大家印象深刻!

说句实话,《周易》进入高考数学题,固然说明国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但是也不比过分激动。

因为,《周易》的真谛,还是少有人知的。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周易》就是个算命书,是用来占卜算命的,除此之外别无用处;

在另外很多人的心目中,《周易》又是本专门讲大道理的哲学书,是用来“穷天理,灭人欲”的,讲的都是玄之又玄的道理,普通人根本不能理解。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不错,《周易》包罗万象,有神鬼莫测之机,确实可以用来占卜吉凶,同时《周易》又阐述万物兴衰之理,确实能从中学到很多治国安邦、修身养性的道理,但是《周易》绝不仅于此。

《周易》还教会了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中国人的阴阳、中国人追求的“天人合一”,中国人所信仰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无不源自《周易》。

观点二

高考八卦题详解,也是唯一正解。其他都是瞎蒙。不正确。 本题涉及两个问题: 1、有多少重卦。 2、有多少重卦中含有三个阳爻。 第一个问题严谨的答案是,重卦如何得来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这里的两仪是指一阴爻,一阳爻。两仪生四象,历来众说纷纭,但都不正确。四象,指,两个阴爻一象,两外阳爻为一象,阴爻在上阳爻在下为一象,阴爻在下,阳爻在上为一象。四象生八卦。两仪中的每一仪与四象组合,生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象。 八卦相互组合生成7*8=56个变卦,另加乾乾天,坤坤地,震震为雷,巽坎离艮兑 八个本卦。共64卦。 能不能用2的6次方=64计算?你不知64卦的来历,这种计算属于蒙,不是必然如此。虽然如此,不过是巧合。 本卦本就可不用,只是为了书写上的统一,弄了八个本卦。 第二个问题严谨的答案是是,乾与坤一下一上,得两个重卦。震与巽、离、兑得6个重卦。坎与巽、离、兑得6个重卦。艮与巽、离、对得6个重卦。2+6+6+6共20重卦。20/64。 能不能拿出坤坤地卦来,从地卦中任意抽出三个不同位置的阴爻,有多少种抽法?C6-3=20种,把每次抽出来的阴爻,换成阳爻再放回去,就得本题答案?这也是蒙。不是必然如此。虽然如此,不过是巧合。 2019高考数学题目,颇多诟病。 本题,不能假定学生懂周易之数。 维纳斯那题,既然是黄金分割,计算结果没有答案,就不正确。1.75与0.28,就不是黄金分割。什么是可能?可能性是多大? 题目迂腐不堪,题干啰嗦,考的不是数学,是旁门左道。且远不是学生能够接触的旁门左道。解答用的数学理论,不值卷面分值。题干应当直来直去,不可转弯抹角。 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远超过本题数学知识,只是因为题干象老太婆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型晕了学生的思路,这种题目会让考生懊悔终生的,这样的题目,考的不是数学修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