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3这飞机到底什么水平,和F15这种区别到底在哪里?(米格23与F15:性能差距巨大,类似歼8与歼11。)

米格23与F15:性能差距巨大,类似歼8与歼11。

米格23和F15的区别,就犹如歼11和歼8的区别!

目前世界上的战斗机划代有两种体系,一种是美式一种是苏式(俄式),美式战斗机划代相对简单一些:第一代为亚因素喷气式战机,如F86。第二代为超音速喷气式战机,如F4。第三代为注重机动能力的超音速战斗机,如F16。第四代就是具备隐身能力的超音速战斗机,如F22。

苏式战斗机划代就复杂一些,因为苏式划代考虑到了战机的航电和武器配置,基本就是把美式划代中的二代机一分为二,如航电简单任务单一的米格21被划为二代战斗机,航电复杂一些,能执行多种任务的米格23被划为了三代战斗机。但不管米格21还是米格23,这就犹如歼7和歼8,统统当作二代机就可以了!

米格23采用变后掠翼设计,高空飞行速度突出,可达2.3马赫,水平加速性能优秀,可以执行低空突防和高空拦截等多种任务,米格23装备有对空探测雷达、导弹告警装置和导航系统,可携带R-23和R-60空空导弹,整体性能相对米格21提升较大,并且米格23生产数量超过3000架,除装备苏联空军外还出口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失为一款优秀的战斗机。

虽然同为上世纪70年代开始装备的战斗机,但米格23和F15的性能差距巨大。F15是当时美国空军研发的一款新一代主力重型战斗机,大量采用新技术,瞄准的就是未来几十年的制空作战,而米格23只是苏联在米格21之后的一款延续机型,苏联空军也从没想靠米格23来支撑起未来几十年的国土防空重任。

F15无论是雷达航电还是武器系统,均超过米格23,而且强调机动性能、制空作战和多功能的F15在研发理念上就远远领先米格23,归根结底米格23还是一款依靠速度的截击型战斗机,米格23与F15的差距就犹如歼8和歼11的差距。

米格-23战斗机:一款征战五十载的飞机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问题,关于米格-23战斗机,这是一款很有故事的飞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服役,从东欧苏联加盟共和国到西亚北非的中东国家,从非洲的南非到南美洲的古巴共和国,它的足记遍布各大洲;从中东战争打到海湾战争,再到今天叙利亚与利比亚的冲突,它征战沙场五十载,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它能跟早期的F-16打个半斤八两,在贝卡谷地,它被以色列体系作战虐成了狗,几十架被击落;在东欧,它曾无人驾驶,飞跃过东西两德,砸死一个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比利时青年,中国空军博物馆还收藏有一架米格-23,是从埃及得到的“猴版”,为我军了解苏联空军作战做出过贡献……

图为中国航空博物馆里收藏的米格-23,还保留着埃及空军的涂装。

先解答你第二个问题,喜欢战斗机的军迷朋友们,经常能够在军事节目和相关文章里听到“三代机”,“四代机”还有“五代机”,有时同一种飞机,有的人叫四代机,也有人叫三代机,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这也并不是什么笔误,而是两种划分的方式。对于战后喷气式战斗机代数,美国和苏联有不同的说法,划分的标准也有着差异。通俗点来说,处在同一性能指标的战斗机,苏俄要比欧美高出一代。比方说美国的F-22,F-35包括苏-57和歼-20,要是按照欧美标准,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机,要按照俄罗斯划分标准,就算五代机了!为何苏联人要多出一代呢?美欧战机是根据时间进行划分的,这很好理解,五十年代的服役的算一代机,六十年代设计的叫二代机,七十年代以后新出的自然就是三代机了,九十年代末,以F-22为代表的具备隐身能力的战斗机,叫第四代战斗机;苏联人多出的这一代,就是多在了米格-23身上,苏联将初步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的米格-21和米格-23单独划为一代,为三代机,按照美国人划分,米格-23和米格-21则是标准的二代机。

图为米格-23和米格-21组合,普遍的观点,它两个属于同一代战斗机,两者高低搭配,互为补充。

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苏联将“可变后掠翼”战斗机,如米格-23和F-111“土豚”单独作为一代,要是这样说的话,米格-23和米格-21就不是一代,米格-21算二代,米格-23算第三代,F-15按美国人标准算三代机,苏联人标准看做四代机。其实,现在对战机划分上是个乱套的,也就不去乱这个牛角尖了,不过从人“好大喜功”的心理上看,貌似称歼-20五代机要比四代机更能过得受众们心理上的满意,所以一般都“往高了说”!

图为F-111“土豚”,标准的“可变后掠翼”战术轰炸机。

米格-23战斗机,北约代号“鞭挞者”,著名的设计师米高扬亲自操刀设计的最后一款战斗机,使用了当时很多新潮的设计,诸如可变后掠翼的机翼布局,两侧进气道设计,机头超视距火控雷达,还有那个蟹爪式起落架。相比于前一型号米格-21,是彻彻底底的变化,如果说米格-21走的是“防御性质”的高速截击路线,那么米格-23走的就是“远距离高速突防”的进攻路线。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2.35马赫,可变后掠翼可根据飞行状态在16度-45度-72度进行变换,或者通过飞行员手动控制,同时期的F-14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可变后掠翼,不需要飞行员做什么,操纵性是米格-23没法比的。直到八十年代的改进型米格-23才具备了自动控制的能力,飞行员才彻底被解放;

图为F-14“雄猫”,可变后掠翼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比米格-23先进的多。

米格-23之前的苏联战斗机,超视距作战需要地面雷达引导,并不在机载雷达上下大功夫,这个思想从米格-23开始改变,米格-23配备了RP-23 ,也称“蓝宝石”-23(北约命名“高空云雀”)火控雷达,该雷达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对于16平方米目标探测距离达到80千米,可在30千米视距外发射空空导弹,这要比之前的任何苏联战斗机高上一层楼。米格-23于1970年服役,随后装备苏联防空军和东欧华约国家,并且大量出口,叙利亚,埃及,印度,利比亚,古巴等国家都有大量装备,并参与过中东战争,安哥拉内战,海湾战争等多场局部战争和冲突,和F-4,F-16,F-15,以及幻影F.1等多型西方战机交过手,实战表明,面对F-4这类的二代机和早期F-16,米格-23在超视距攻击能力上有一定优势,但面对后来F-15,F-16这样的第三代战斗机,无论在机动性上,火控系统,还是飞控系统上,都有不小的差距,在于F-15/16的较量中总是被按在地上摩擦。

图为米格-23配备的蓝宝石-23机载火控雷达。

米格-23首飞于1967年,服役于1970年,主要分为S型和M型,S型为早期型号,苏联人急于求成,很多新技术还未验收完成,S型用的是米格-21的火控雷达,尚不配备超视距空战能力,而且飞行状态极不稳定,后来的M型比较成熟,是制造数量最多的米格-23,装备R-27发动机,苏联自用装的是“蓝宝石”雷达,MF和MS型为出口阉割版,火控雷达为“木鸟”或“蓝宝石”低配版,只能打R-3M,不具备发射R-60中程空空导弹的能力。米格-23的飞控系统存在严重缺陷,尤其是中低速状态下,极不稳定,容易失速,还有那个液压控制的可变后掠翼,更别提空中格斗能力了,很多飞行员都死于故障和操控失误。一直到米格-23ML出现,重新设计的布局和控制系统,并换装了R-35系列发动机,飞行稳定性才有了明显改善。

图为米格-23的座舱,仪表盘的天下。

八十年代推出的米格-23MLD是米格-23的最后一个改进版本,也被称为最强的米格-23,之前的飞行不稳定问题彻底得到解决,可变后掠翼也实现了自动控制,用上了脉冲多普勒雷达,航电系统也一并得到升级。但这已经是八十年代中期了,世界已经进入了三代机时代,F-14/15/16/18满天飞。苏联这头,米格公司研发的米格-29与苏霍伊公司的苏-27也都已经问世了,米格-23又成了一个落后的代名词。出现在80年代的米格-23MLD可以算当时最强的二代机了,不过再强也就是款二代机,可惜了,要是早上十年,绝对可以称王,真应了那句话,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图为米格-29“支点”,待到米格-23解决完缺陷,下一代的米格机已经批量装备了,黄花菜都凉了。

贝卡谷地,叙利亚和黎巴嫩的伤心地,也是米格-23的落凤坡,面对以色列以预警机为核心的体系作战,仅靠地面雷达引导的米格-23和米格-21本就捉襟见肘,再加上以军的强电子干扰,米格-23那点超视距作战能力也荡然无存,被以色列杀的丢盔卸甲。当然了,83:0的战绩以色列吹牛的可能性极大,因为多方证据表明,以色列也有战斗机被击落,这里面就有米格-23的战绩,但总的交战结果,米格-23肯定是吃了大亏,米格-23的损失最少也是以色列战机的三到四倍,海湾战争的时候,处在绝对劣势的伊拉克空军,还依靠米格-23击落过一架多国联军的F-16,也是有亮点的!

图为以色列E-2“鹰眼”预警机,贝拉谷地之战为以色列机群提供雷达引导和指挥,压制住了叙利亚的机群。

1989年,一架苏联前线空军飞行中的该型号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高度极速下降,飞行员斯库里金上校在距地面仅150米的低空安全弹射出舱,飞行员跳伞后,飞机控制线路奇迹般的恢复了正常,这架没有人的米格-23一路向西,飞离波兰,飞越民主德国,联邦德国,进入比利时,最后油料耗尽,砸在比利时的一栋房子上,砸死了一名在看电视的无辜年轻人,很有意思的是,有算命的说这位年轻人将死于一场空难,此人就深信不疑,坚持不坐飞机,结果还是死于了一场“空难”,真应了哪句话:人算不如天算!

这是米格-23的飞行路线,一路上多个国家的战机进行了伴飞,热闹极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