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0出口刚获准,英伟达在华遭约谈

美国官方终于正式松口,同意恢复英伟达H20芯片的对华出口,让不少迷信美国芯片行业优势的中国人松了口气。

然而,次日,中国方面却传出了英伟达因算力芯片存在安全隐患遭到网信办约谈的消息。

尽管英伟达事后紧急表态,称自己的芯片绝不存在任何后门,不会被远程访问或控制。

但紧接着,作为中央喉舌的人民日报又发表了一篇题为《英伟达,让我怎么相信你》的评论文章,证明中国官方并没有完全接受英伟达的解释。

这场风波似乎证明,中国官方对于恢复芯片进口并不着急。

毕竟美国芯片有后门的传闻早已风靡多年,若是中方真的急需美国先进芯片,就不会在美国刚刚恢复H20出口的关键时刻对此揪住不放。

中国政府如此行动,难免让人生出猜测:美国在中美竞争中最为倚重的芯片牌,真的如舆论中所认为的那么管用吗?

美国王牌

长期以来,美国都将芯片视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深为自身在芯片行业中占据关键地位而自得。

他们的自得其实不无道理,算力确实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关键工具,芯片作为算力的硬件基础,某种意义上确实代表着未来。

而在芯片产业上,美国凭借自身先发优势和富裕的财力支持,从某种意义上做到了对先进技术的垄断:

虽然最尖端的芯片和相关设备并不一定是美国生产,但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要用到美国的工具、美国的设计软件和美国的知识产权。

在全球化运行良好的时代,这种垄断尚且只是美国用来炫耀,标榜强大的资本。

但等到中国崛起让美国感受到了威胁,美国军事施压无效,又不想也不敢真的与中国开战,选择以贸易战手段遏制中国发展时,芯片垄断就成为了美国眼中用来对付中国的工具。

从2018年将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公司向有关企业出售产品、软件和技术,到2019年开始长臂管辖,要求使用美国产品、技术的海外公司也终止与有关企业合作,再到将禁令由特定中企扩展到针对中国,美国的对华芯片制裁步步升级。

面对美国的无理制裁,中国政府和企业表现地相当硬气,一方面反对美国无理制裁,一面推动自主研发,争取国产替代。

可中国舆论场却因此乱作一团,人们普遍对美国断供芯片感到担忧,认为这会给中国发展造成巨大伤害。

即使是相信中国的乐观主义者,大多也只能从美国相关企业同样会因此损失巨大,可能游说政府解禁和禁令刺激中国坚定自主研发决心,加快产业自主步伐的角度找补。

中国政府的反对和中国舆论的担忧,让美国愈发坚信,先进芯片是他们手中的一张王牌。

然而,最近,美国难得放松了对中国的芯片管制,批准了一批H20芯片的对华出口申请,中国却在美国官方证实这一消息的次日,以H20芯片存在安全隐患为由约谈了英伟达。

这难免让人猜测,中方是不是并不急于恢复芯片进口。

若由此更进一步推测,甚至会有人产生怀疑:芯片牌真的如舆论所炒作的那样,是美国针对中国是有效手段吗?

伤敌有限

事实上,如果抛开先进芯片受制于人的不安,冷静理智地去分析问题,就会发现,美国的芯片制裁能够给中国造成的影响并没有那么严重。

毕竟,美国的垄断并不是对全行业的垄断,而是仅限于先进制程芯片,28nm以上的成熟制程芯片生产并不一定要依赖美国技术或产品。

但在实际应用层面上,成熟制程芯片已经可以满足国防关键需求和大部分生产生活需要,占据了70%以上的芯片销售市场。

反倒是被美国追捧的先进制程芯片,用途相对有限,主要用于以手机为代表的小型消费电子产品,和对算力需求更高的数据中心、人工智能。

甚至,即使是在这些领域,先进制程芯片是否真的不可替代,也需要打一个问号。

在消费电子领域,使用更先进的芯片固然能够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但成熟制程芯片也并非不能用,且芯片只是产品性能的众多影响因素之一。

先进芯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作用,也是基于美国的人工智能要用算力堆的说辞,并不一定代表真实情况。

今年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通过算法优化,仅使用2000块GPU就达到了与使用10万块GPU的GhatGPT接近的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更佳。

这一事实已经证明,先进芯片并不是人工智能发展当中权重最大的关键要素。

既然先进芯片并没有那么不可或缺,美国在先进芯片领域对中国的垄断,显然也不可能给中国发展造成什么严重的阻碍。

甚至,即使后退一步,假设先进制程芯片真的对发展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美国的芯片封锁就真的那么可靠吗?

毕竟,在美国这样一个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只要能赚钱,什么活都有人愿意干,产品走私那可是太常见了。

芯片这种产品,体积小重量轻,随便一个背包就能装上几千几万枚,走私起来相当方便。

只要有芯片走私商存在,美国想要凭借制裁彻底断绝对其他国家的芯片供应,就完全是不可能实现的。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自俄乌冲突以来,欧美对俄罗斯施加了空前严厉的制裁,从理论上来说,俄罗斯已经不可能再从欧美得到任何先进科技产品。

就算在此之前,俄罗斯有一定的芯片、武器库存,但在高强度的战争消耗之下,这些库存理应很快被耗尽。

可实际情况却是,在战争进行了2年多之后,乌克兰拆解俄罗斯导弹时却发现,其中使用了来自欧美企业的芯片。

制裁管不住俄罗斯获取欧美芯片,难道把针对对象换成中国,美国的政策执行效率就能发生质的飞越?

这话显然无法令人信服。

伤己不轻

在对中国的伤害不及预期的同时,美国对中国滥用芯片制裁,还给自身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诚然,在尖端芯片领域,美国能够控制几乎所有原有卖家,要求他们不得对华出口芯片,但中国世界最大工业国,也是芯片的主要买家。

离开中国市场,这些卖家生产的销售顿时急剧萎缩,不得不承担巨大的利润损失。

有关卖家愿意扛着损失接受美国政府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按照美国设计的剧本,中国很快就会屈服,这种损失不会持久,且未来他们的产品卖给中国时能够获取更高的利润。

但中国并未按照美国的剧本走,而是加紧了自主研发的步伐。

随着损失超出预期,中国却依旧没有展现出任何屈服的预兆,有关企业一个接一个的开始动摇。

尤其是在中国的自主研发出了成果之后,眼看再继续制裁下去很可能永久失去中国市场,甚至在中国之外的市场也要面临中国本土芯片的竞争,不少企业都慌了神。

事实上,早在2023年,美国主要芯片企业就曾齐聚一堂,要求美国政府停止收紧对华芯片出口限制。

不过,这些企业对美国政府的影响力并没有大到能够在美国整体反华的背景下,让政府放弃手中一张能够拖慢中国发展王牌的程度。

并且,在许多不了解情况是美国人眼中,芯片作为未来的方向,那必然是备受追捧,有的是人求着要买。

然而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包括欧洲在内的大多数国家事实上没有跟上信息化革命的浪潮,芯片作为信息化革命的关键产品,主要买家就只有中美。

偏偏美国去工业化严重,消化不了那么多产品,美国芯片企业不卖中国,就只能坐视利润减少,进而导致研发投入下降,最终逐渐丧失在产业中的支配地位。

比起短期的利润下降和长期的竞争力下降,更让美国企业甚至是美国这个国家都难以接受的是,中国打破了美国的算力神话。

无论是华为的双芯叠加技术,还是DeepSeek的蒸馏模型,都极大地动摇了美国先进芯片就是未来,未来对先进芯片需求无限大的假说。

这一假说是支撑美国芯片企业股价节节攀升,市值达到年营收总额的数十倍,带动美国整个金融市场空前繁荣的关键基础,而金融又是美国经济的最重要支柱。

同时,芯片代表的算力,还是美国在美元信誉严重下降的今天,为美元寻找的新的价值绑定物。

美国一直力图让世界相信,算力是未来最重要的生产工具,而这种生产工具只有美国掌握,只能用美元购买。

但美国对华芯片制裁没能有效限制中国发展,反倒证明了他们在夸大了芯片算力的重要性,这对美国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之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