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没有放走刘备,赤壁之战时,仅有孙权一家能否抵挡住曹操?(刘备是孙权在抗曹斗争中的重要支持者)

刘备是孙权在抗曹斗争中的重要支持者

没有刘备的支持,孙权那个时候是要投降曹操的,根本不可能鼓起勇气跟曹操一决雌雄。看着地图上孙权的版图蛮大的,其实能投入战斗的兵马真的不多。

而且孙权刚继位没多久,根本就不具备震慑江东豪族们的实力。当时豪族们可是纷纷要投降曹操的。光靠周瑜一个人支持,是不足以成事的。

孙权能调动的兵马,其实也十分有限。因为当时各大豪族控制着本部兵马,而孙权只能调动他哥哥孙策留下来的部分兵马,这里面还有一部分是支持降曹的。

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加入,使得孙权有了坚定抗曹的决心。如果光靠他一个人的话,可能他也会像刘琮一下,举双手投降曹操了,至少不失封侯之位。

不少人把赤壁之战的功劳都归功于周瑜一个人,这是非常错误的一个理解。因为当时孙刘联军大概有5万人左右,其中3万人是周瑜、程普领导,剩下的2万人则是刘备领导。

刘备手底下有1万人马是关羽训练的荆州水兵,还有1万人马则是刘琦的江夏兵,这么来看,刘备的兵马只比孙权出的少了1万人。

但是刘备所处的位置,却是大前线,曹操要想夺取江东,必须要先把刘备给拔出,把整个江夏夺到手里。也就是说刘备是挡在孙权和曹操之间的挡箭牌。

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三国志》

所以说正面主战场,一直都是刘备大军在和曹军厮杀,而孙权的人马是前来支援刘备,使得刘备不至于被曹操大军彻底击败。

主次关系分析清楚以后,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说刘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周瑜的确在赤壁大战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绝对不能说他是这场战争的主帅。

因为在最前线和曹军大战的,始终都是刘备集团。就算承认火烧赤壁是一件真事儿,那么到了陆地上以后,其实周瑜的作用就小很多了,曹操盘踞在荆州的各处钉子,全都是刘备给拔除的。

击败曹操以后,周瑜一心想着夺取荆州最大的南郡,而刘备则负责清除弱小一些的荆南四郡,可惜周瑜始终打不下南郡,而荆南四郡则被刘备一一收服。

孙权在江东的地位,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那个时候他一没有登基称帝,二没有自立为王,只是一个讨虏将军、会稽太守。

孙策在的时候,不管什么身份,都能震慑手下群雄。可是当时孙策已经死了,孙权是寸功未立,这种身份如何震慑这帮老将和豪族们呢?

所以说,当时孙权要考虑的是如何稳住自己的地位,只有把自己的地位保住了,才能去考虑要不要对付曹操。

而刘备的加盟,无疑是帮了孙权一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刘备看得起孙权,他把孙权当成了江东之主。

豪族们虽然有兵权,可是每家每户都是三五千人马,不足以成就大业,只能够自保而已。孙权调不动这帮人,却也不想得罪这帮人,所以处于两难境地。

刘备手里有两万大军,他支持孙权以后,孙权这才有胆子鼓起勇气,不顾豪族们的反对,公然与曹操对抗,从而获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

其实关键不是孙权打不打得过曹操,是孙权会不会进攻曹操。难道荆州的刘琮就一定打不过曹操么?真的不一定。

刘表临死前,至少给刘琮留下了十多万人马,这些人马好好利用起来,至少可以和曹操抗衡很长一段时间。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时甘宁在夷陵,为仁党所围,用吕蒙计,留凌统以拒仁,以其半救宁,军以胜反。---《三国志》

因为刘琮不敢跟曹操斗,这才使得曹操兵不血刃就得到了荆州。同样的道理,孙权面临的问题,和刘琮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

孙权打不打得赢曹操,这件事真不好说。毕竟孙权是和刘备联手才击败了曹操,如果没有刘备,战况没办法预料。

关键是孙权会不会主动投降曹操,如果孙权没有胆量和曹操较量,那么所有战斗力的假设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了。刘备是孙权对抗曹操最重要的定心丸,这是确信无疑的。

其实当时曹操的处境并不好,首先是军中瘟疫肆虐,其次是北方军马不熟悉水战,大多数都晕船。这是赤壁之战曹操输掉的重要原因。

而且曹操自己放火烧船的概率是最大的,周瑜纯粹是趁火打劫,这才有了火烧赤壁的美名。由此可见,如果孙权鼓足勇气对抗曹操,那还真的可以战胜曹操。

三国最憋屈的诸侯,肯定就是刘琮了。这哥们运气好,接管了整个荆州,在当时算是一夜暴富了。

可紧接着他面临的新问题就是曹操南下的事情。和孙权一样,大多数豪族都表示要投降曹操,只有少数人表示反对。

这个时候刘琮没有知会刘备一声,就投降了曹操。这把刘备给气的,差点就反水攻打他的襄阳城了。

刘琮有刘备这样的盟友,却不知道如何去用,所以丢了荆州的基业。而孙权主动找到了刘备这样的盟友,最终获得了成功。同样的问题,处理的方式不同,结果自然就不同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观点二

凡事无绝对,在曹操立足荆州未稳,东吴周郎尚在的情况下,谁也不能保证没有刘备帮忙的孙权,就不能击败曹操。但可以确定的是,就算孙权能赢,那么这个过程也会非常艰难。

关于赤壁之战,在许多人的认知中,似乎刘备并没有那么重要。《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胜利乃是诸葛亮神乎其神的“借东风”;而正史中,大部分人又将周瑜捧上神坛,以其火烧赤壁而作为决定性因素。至于刘备,好像就是个打酱油的,和孙权结盟之后,就没多大存在感,还乘机占据了荆南四郡,成了最大赢家。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整个赤壁之战的过程中,刘备和他的军队都是不可忽视的,其对于整场战争的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最为明显的一点,在参战兵力上,刘备可不比孙权少多少。当初孙刘联军的总兵力大致是五万人左右,其中东吴军三万余,刘备军则两万余。其中还包括了关羽所领的万余精锐水军,就算刘琦的那一万江夏军因为与东吴有血仇而出工不出力,但关羽这水军精锐,绝对是赤壁之战破曹的主力。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三国志·诸葛亮传》

因为,在最为关键的火烧赤壁战役中,刘备大军是参战了的,而且还和周瑜一直追击曹操到了南郡。

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而在后续收尾过程中,荆南四郡那是人家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自己打下来的。而且刘备此后还和周瑜一同打曹仁,并派遣关羽绝北道。

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

而在周瑜攻克南郡的战斗中,刘备也派了张飞相助。

此外,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夕,刘备就已经和曹操大军接上火了,当时刘备击退了江夏太守文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曹操。

兴都志:刘备战沈鹿,击文聘,败之。

所以,在整个赤壁之战过程中,刘备的参与度都非常高,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在后方打酱油。在后方打酱油的那个人应该是孙权。

其实如果细读赤壁之战的相关史料,我们都很容易发现,刘备在这场战争中,一直都是占据的一个主体位置。

比如《周瑜传》、《吴主传》中说的那都是和刘备并力击曹。

《鲁肃传》中就比较厉害了,直接是周瑜打辅助帮助刘备。

魏书及九州春秋曰:曹公征荆州,……肃因曰:“今事已急,即有他图,何不遣兵助刘备,而欲斩我乎?”权然之,乃遣周瑜助备。

甚至于在以曹操阵营角度来记录的《武帝纪》中,关于赤壁之战的主角那就是曹操和刘备,至于孙权提都没提。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以上这些史料说得都很明白,赤壁之战刘备不仅出力了,而且还是绝对的主角。这场战斗并不是周瑜所率领的吴国大军单独打赢的,刘备的作用不可忽视。

如果,没有刘备的加入,很可能孙权连抵抗曹操的勇气都没有。当初孙权之所以决定连刘抗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备主动派遣诸葛亮到东吴倡议结盟,促使孙权下定决心抵抗曹操。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诸葛亮传: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而孙权答应和刘备联盟,估计不仅仅是诸葛亮的嘴炮那么简单。因为如若不是刘备的大军在后边撑着,诸葛亮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也没用啊。更为重要的一点,刘备当时可是名副其实的刘皇叔啊,如果说之前所谓的中山靖王之后只不过是刘备出门在外的自我包装,懂的人自然懂,没多少人当回事儿。那么如今这个刘皇叔的名头可是经过了汉献帝的亲自认证的,假的也成真的了。特别是“衣带诏”事件之后,刘备成为了传说中拿着天子诏书讨逆的人,是汉室的正统所在。孙权跟他联盟,无疑就是再昭告天下,自己是和刘备一样,为天子而战。

其乃是对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强武器。因为当时曹操打的也是天子旗号,替天子征伐四方,师出有名。孙权即使有心抗曹,但当时东吴内部的投降派明显可以拿这个作为借口阻碍孙权。

刘备的到来,则完全打消了孙权这一顾虑,使其决心抗曹。

由此可见,刘备在赤壁之战过程中的作用有多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