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不服从乾隆临终嘱咐,抄家和珅,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清朝嘉庆皇帝对和珅的杀意追悔莫及)

观点一

嘉庆没有听乾隆的临终嘱咐,杀了和珅,15年后追悔莫及?这件事情,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从嘉庆后续的作为推测,他杀和珅应该没有后悔。只是嘉庆能力实在有限,意志又有点脆弱,导致嘉庆一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那和珅到底应不应该杀?答案很明确,该杀!

和珅在乾隆朝能够做到位极人臣,说明他的能力的确不一般。但是,能力强,就姑息、纵容,然后,和珅就一定会回报嘉庆,替嘉庆治理好国家?恐怕不会。乾隆一朝,之所以带着大清朝一路滑向了衰败,跟乾隆任用和珅,有着极大的关系。

和珅的确有能力

和珅有能力,但他在乾隆一朝的所做所为,所带来的危害却远远大于所带来的收益。

和珅长期把持朝政,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二皇帝”。但是,和珅并没有建议并协助乾隆,去延续雍正朝的改革,继续推陈出新,锐意进取,消除积弊。这就大大限制了和珅对大清朝所能做出的贡献。

和珅虽然出身有世袭爵位的满八旗都统之家,可是因为母亲、父亲相继去世,少年时过的并不好。所以,和珅当时很努力,精通了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还通读了四书五经等汉学经典,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和珅拉帮结派,结党营私

和珅因为能力出众,很快得到了乾隆的赏识,一路扶摇直上。最初的和珅,还是比较廉洁的,但是,和珅并不正直。

和珅情商很高,没人会质疑,和珅因此很善于结党营私。和珅因为拉帮结派,徇私舞弊,屡遭弹劾。但是,乾隆却偏袒和珅,说和珅是被人蒙蔽,不予处理。

和珅创建了清朝廷上下沆瀣一气,贪污腐败的格局

乾隆的纵容,助长了和珅的气焰。在处理李侍尧一案时,和珅侵吞了大量查抄来的罪臣家产,开始了大肆贪腐敛财之路。

和珅自己贪污,自然也会包庇一同贪污的同党。正是在和珅的主持下,终乾隆一朝,彻底形成了上下沆瀣一气,共同贪污的格局。这也让之后继位的嘉庆,面对如此积重难返的困局,一筹莫展,逐渐丧失了改革的雄心壮志。

就这一点,和珅足以被千刀万剐了。

和珅大肆排除异己

和珅利用修撰四库全书的机会,大兴文字狱,将所有反对他的文人诬陷为“私藏逆书”。和珅不但打击不支持他的文人,还大肆排挤阿桂、阿桂的儿子阿迪斯等掌握兵权的将领,大部分武将都被和珅诬陷,丢失了兵权。

和珅趁机抓取了清朝的大部分控制权。可是,和珅除了以此谋取私利之外,并没有做什么对大清十分有益的事情。

和珅撺掇乾隆吃喝玩乐,好大喜功

和珅抓取了朝廷大权,如果让乾隆发现了,肯定会处置他。他就开始蒙蔽乾隆,粉饰太平,让乾隆可以很安心的吃喝玩乐。

乾隆到处游山玩水,好大喜功,除了乾隆自己的原因之外,跟和珅的一味怂恿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和珅是一位真正为大清朝着想的人,他应该会劝谏乾隆节俭,节俭呀。可是不,他为了满足乾隆的虚荣心,还建议乾隆再办个千叟宴。

乾隆被和珅伺候的如此舒坦,自然不舍得处置和珅了,但是,对大清不利呀。

和珅污染了选拔人才的公平性

和珅还控制了科举,肆意收受贿赂,垄断了朝廷对人才的选拔,破坏了科举取士的公平性,将正直、有才干的人才拒之门外。朝堂缺乏正直直谏之士,全是和珅的党羽,清朝的弊政如何暴露出来,还怎么去除积弊。同时,这也进一步蒙蔽了乾隆的视听。

可见,乾隆除了好大喜功,贪图享乐之外,不见得有多圣明。他也就是凭借雍正留下的家底,造了个所谓的“十全武功”。

和珅破坏清朝法制

和珅为了帮乾隆创收,创制了议罪银制度,其实也是包庇,拉拢党羽,鼓励贪污腐败。

在这一制度的庇护下,清朝的不法官员们很开心,犯罪了交钱就可以免罪了,不用死了,自然也会对和珅感恩戴德。那议罪银的钱从哪里来呢?难道这些犯法的官吏会自己下地耕种,自己去挣?自然不会,而是会更加变本加厉的死命盘剥百姓。

这和珅简直就是清朝不法大臣的大救星,和珅混的如鱼得水,自然正常不过。但是,在这些贪官、赃官治理之下的大清百姓,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呢?不言而喻。

和珅组织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犯罪集团

看完了和珅的所作所为,有何感想?和珅的确厉害呀,他凭借自己卓越的才华与能力,在大清朝建立了一个以他为首,遍布全国的犯罪网络。暨此,和珅还通过广东十三行,控制了海外贸易的收益,控制了全国的商业。

和珅家产被查抄时,竟然有8亿两以上的家财,是清朝十年以上的财政总收入。不过,这一点都不值得奇怪,整个大清都被和珅控制了,自然是富可敌国了。正所谓是“和珅跌到,嘉庆吃饱”,一点没错。

如果,嘉庆不处置掉和珅,只会让清朝的境况,更加迅速的恶化。

嘉庆赐死和珅

乾隆末年,整个大清朝,敢于反抗和珅的朝廷高官仅剩刘墉、董诰二人。此时的乾隆,已经老态龙钟,说话都已经不怎么清晰了。虽然嘉庆已经登基,但乾隆还是牢牢把握了大权,而和珅就是站在乾隆身边的传话筒。

嘉庆为了防止引起乾隆的猜忌,只能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全部政事等同都交给了和珅处理,甚至免除了和珅在非公开场合三叩九拜的大礼。嘉庆亲政后,不快速杀了和珅,已经不可能了。和珅权高欺主,嘉庆根本用不动和珅。

所以,乾隆一死,嘉庆就联合刘墉、董诰二人,列举了和珅二十大罪状,一条白绫赐死了和珅。

嘉庆后悔杀和珅传言的由来

嘉庆亲政后,一度壮志凌云,锐意进取,试图改革乾隆时留下的弊政。可是,嘉庆的能力和意志力的确有限。由于乾隆对权力的控制欲,深深限制了嘉庆的锐气,很快,嘉庆就因为挫折放弃了。

嘉庆一亲政,就开始改革,掀起了反腐风暴,他先处理了和珅,又将全国的十一位总督,换掉了六位。可是,治理贪腐,通常是拔出萝卜,带出坑,一牵连就是一大堆。那些原本因为举报贪腐,受到嘉庆提拔的官员,在由和珅缔造,乾隆朝留下的大环境下,也很快加入了贪腐的大潮。嘉庆开始怀疑人生了,这到底是怎么了?

同时,嘉庆接了乾隆的锅,为了镇压白莲教等起义,又花费了大量的白银,国库很快见底了。

嘉庆自己,还曾被人刺杀;天理教起义时,后宫都差点被起义军攻陷。

原本仁慈,对世界充满了美好期待的嘉庆,这下彻底颠覆了,难道改革做错了?通过改革,不但吏治没有好转,国力还日渐衰弱,真的错了?

嘉庆自省的结果就是,既然改革行不通,那就按照老祖宗的那套来吧。所以,终嘉庆一朝,再无作为。

正因为嘉庆的郁闷,让一些人想起了和珅,才设想如果和珅不死,那大清必然会继续康乾盛世。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嘉庆所面临的困局,不就是和珅造成的。嘉庆不杀和珅,大清只会亡的更快,嘉庆没什么可后悔的。

观点二

清朝嘉庆皇帝对和珅的杀意追悔莫及

常言道:无商不奸,无官不贪。虽然这句话描述得有些绝对,但是不可否认在古时候这就是商场和官场的基本形态。就拿历代官场来说,一旦有一个人贪污腐败必然会带动其他人跟着堕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贪污的集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时候有位立志做清官的人进入官场,试问他如果不随波逐流又如何在官场上立足?所以在古代封建制度影响之下,官场难以长期保持清明。

纵观历史,每个朝代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贪官,譬如西汉田蚡、唐朝元载、北宋蔡京、明代严嵩等人都是臭名昭著的大贪官,而要说其中贪污金额最多之人我想莫过于清朝的和珅。

和珅自幼失去双亲,从小孤苦无依,在老家丁刘全的照顾下他才得以存活。艰苦的童年生活经历让和珅养成了坚毅的性格,也让他对于财富与权力有着莫大的渴望。

后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他考上了咸安宫,并且从23岁开始他的仕途就一直顺风顺水,甚至坐到了内阁大学士、首辅军机大臣这样的高位上。不仅如此,倚仗着自身出众的容貌与靠谱的办事能力,和珅越来越受乾隆皇帝的宠信,一直到他驾崩之前和珅都还是其身边的大红人。

起初和珅还是中规中矩地为乾隆皇帝办事,但随着权力越来越大,他那深藏于心底的欲望也渐渐凸显出来,利用职权的便利,和珅开始了漫长而又庞大的贪污事业。

或许在早期乾隆皇帝对此并没有察觉,但是到后来和珅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大贪官,他消息再不灵通也不可能不知情,不过为什么乾隆皇帝后来还是一如既往地重用和珅呢?这是因为他看重了和珅的才干,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和珅都能处理得又快又稳妥,让人无比放心,再加上他拍马屁的功夫出神入化常常弄得乾隆帝龙心大悦。

与此同时,乾隆帝也明白贪污腐败是几乎每个朝代所无法避免的,虽然和珅巨贪无比,但是至少他对整个国家没有危害,所以为了充分利用这样的人才,乾隆帝对于和珅贪污之事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在临死之前他还嘱咐继承人嘉庆皇帝不要杀死和珅。

不过嘉庆皇帝并没有把乾隆帝的话铭记于心,相反他十分看不惯和珅的做法,所以乾隆帝死后不久他就立刻查办了和珅,将他一切贪污所得全部充公,并找了一堆真假难辨的罪证将其处死。

有句话说得好: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将和珅的财产查封后,国库一下子就充盈了起来,要知道先帝乾隆在位早期虽然勤政爱民,国家也算是比较富裕,但是乾隆帝本身就喜欢四处游玩,尤其是到了执政后期,更喜欢置办隆重排场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所以在嘉庆皇帝接手皇位之时,国库已经空虚。

而和珅巨额的资产就像一场及时雨缓解了嘉庆皇帝的燃眉之急。据统计,从和珅家中搜查出来的财富总额可达八亿到十一亿两白银,可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仅有5000万两白银,换句话说和珅所拥有的财富至少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总和这是多么吓人的一个数字!

所以在扳倒和珅以后,嘉庆皇帝手头宽裕了许多,清朝财政政策也趋于宽松,此时整个王朝的局面开始好转。但是时间一长嘉庆皇帝就发现问题了,和珅是倒台了,可朝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处理掉的贪官,他们就像蛀虫一样一点点啃食着清王朝的基业。

此外,朝廷上再也没有像和珅一样能干的大臣,每次有事情各大臣都是互相推诿,即使最后接受任务也完成得很不利索,并且还常常会有纰漏,到了这时嘉庆皇帝终于明白先帝为何告诫他不要杀死和珅,原来只有和珅才能扛起处理朝政的大旗,因此后来嘉庆皇帝时常追忆和珅处理政务的日子。

但是要说嘉庆皇帝对于杀死和珅这个决定追悔莫及我认为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除了贪污腐败之外,和珅还有两个必死的理由:

观点二

乾隆皇帝在临终的时候嘱咐嘉庆不要杀和珅,但具体原因他没说。而嘉庆的理解,就是因为和珅是乾隆的红人。其实乾隆更深层的用意是和珅是能人,办事利索,能摆平很多事情,甚至是能摆平皇上都摆平不了的事情。也就是说虽然和珅贪,但是能力很强,且对朝廷忠心耿耿。

那么乾隆为什么要嘱咐嘉庆不要杀和珅呢?肯定是乾隆能够看到嘉庆和和珅之间的矛盾,或者能看到嘉庆眼里对和珅的恨意与杀意。

可是嘉庆却没有看到乾隆皇帝的用意的深远,他看到的只是和珅对自己皇位的威胁。

直到15年后,嘉庆15年,史官在记录和珅过往,把和珅黑的一无是处的时候,嘉庆才想起当年乾隆的嘱时,大喝一声:和珅并不是一无是处。

和珅这个人从小受尽了人间的冷遇,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从侍卫到国家一品大员。凭借的是自己长相不错,机灵的脑瓜,卓越的能力,再加上他的情商特别高,嘴特别甜,拍马溜须的功夫也非常到位。

乾隆无论把什么棘手的事情交给和珅去做,和珅都能给处理得非常的漂亮,从来不会惹什么麻烦。

特别是在朝廷上,和珅能够倚着乾隆这棵大树,以一己之力,让朝廷运转的还不错。而乾隆可以放心地四处游玩,放手让和珅给安排,且不用担心和珅对自己不忠心。

和珅与乾隆皇帝的关系不是一般的铁,但是与嘉庆的关系就要差很多了。

在乾隆的眼里,和珅从来不会觊觎皇位,但是在嘉庆的眼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嘉庆觉得和珅总是给他使绊子。嘉庆想把自己的老师提拔到身边就职,但是和珅告状,导致他的老师不升反降。嘉庆想安排自己的人去某个部门当职,但是和珅知道他和嘉庆的关系不同一般以后,又告状,把这事给搅黄了。

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谁心里不拔火呢?

特别是乾隆皇帝把皇位传给嘉庆帝以后,乾隆皇帝又当了三年的太上皇,把持着朝政大权,这其中和珅起了很大的作用。

和珅就怕乾隆这棵大树倒了对自己不利,于是就说乾隆还可以干好多年,同时,即使乾隆年龄大了,和珅也做乾隆的左膀右臂,有什么军政大事都是乾隆让和珅先过目,两人商量好办法之后,再象征性的让嘉庆过一下目。

甚至到最后出现了在朝廷上,乾隆、和珅和嘉庆三人同台出现的场面,明摆着和珅传递乾隆的旨意,嘉庆似乎就成了摆设。

而且和珅还安排了自己的人到嘉庆身边,美其名曰协助其工作,其实是监视嘉庆的一行一动,让嘉庆非常的反感。

嘉庆置和珅于死地,首先在于出口气。乾隆死后,嘉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即查办了和珅,给他罗列了20条罪状,然后赐他自绫让他在狱中自尽。乾隆活着的时候,嘉庆处处吃和珅的气,现在自己说了算,终于要报仇了。

其次,在于嘉庆怕和珅觊觎他的皇位。和珅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了,这是毋庸置疑的。和珅的这个权力是乾隆给的,和珅是对乾隆中心耿耿的,但是由于之前嘉庆的感觉,他不一定忠心于自己,所以怕和珅对自己的皇位不利,才尽早的查办了和珅。

最后,嘉庆知道和珅是一个大贪官,家里有很多钱,而当时国库又比较匮乏,所以为国家考虑,查办和珅充实一下国库,让自己手里能够运转的银子多一些。确实和珅的家产在被充公之后,合计有10亿两白银左右,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十几年的财政收入。

但是嘉庆在给和珅罗列20条罪状是什么呢?其中的几条如下:

大罪一:在乾隆尚未对外宣布嘉庆为皇太子时,和珅提前呈送如意给嘉庆,泄露机密以为拥戴之功。 大罪二:曾在圆明园内违规骑马,违反君臣之礼,实乃大不敬。 大罪三:曾乘坐轿撵出入神武门,直入宫中,亦是僭越。 大罪四:偷运宫女出宫,偷纳为妾。

从上面可以看出,和珅的罪状是泄密、不敬、纳宫女,办事不利,目无法纪,一手遮天,排除异己,任人唯亲,而最后才是家里财宝多。也就是把和珅最大的罪状贪污之事并没有列在首位,这应该是嘉庆在给自己的父皇乾隆留面子。

因为和珅是乾隆一手提拔上来的,如果把和珅的贪污列在前面的话,那就说明乾隆是用人不当了,而且容易激起民愤。因为大家对贪还是比较不能容忍的,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和珅竟然贪了如此之多。

和珅死了15年后,嘉庆随着年龄的渐长,再加上朝廷的一些棘手的事情。才渐渐的明白为什么当时父皇乾隆能够活得比他潇洒,轻松一些,就是因为得益于有一个好的助手和珅。

而现在嘉庆再看看朝廷,满朝的文武大臣,处理事情的能力上比和珅要差一大截子,面对用人荒时,嘉庆才有些后悔。

校书郎工作室出品,柒月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