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哓,为何赢不了司马懿?(诸葛亮与司马懿能力高低不决胜负,胜败在心性与实力。)

诸葛亮与司马懿能力高低不决胜负,胜败在心性与实力。

单从个人能力这个方面来讲,诸葛亮明显要强于司马懿,但是能力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对决的胜负,更要看心性,看客观的实力。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世家大族出身,有着良好的教育基础,两人的能力在同辈人之中也都是出类拔萃的。

从历史评价上来看,诸葛亮蜀汉丞相,武乡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简单概括就是博学多才,什么都会。

司马懿呢?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擅长权谋君略,小说演义中多将其定位为阴谋家。

两者的对决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但是牛逼轰轰的诸葛亮穷尽一生也无法战胜司马懿,多少都会让人惋惜。不过胜败总有因果,两者的对决,从一开始就已经分出了胜负。

一、大势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决实际上是蜀汉政权和曹魏政权的对决,从实力上来说。曹魏政权占据着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司隶、凉州,徐州,豫州、兖州和荆州的部分地区,这部分地区虽然经过东汉末年的战乱摧残,但是在人力物力上仍然是仅有益州帝蜀汉政权所难以比拟的,而且经过曹魏争取的多年经营,这些地区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恢复。诸葛亮的每次北伐曹魏都可以很快动员起优势兵力迎击。和实力远在自己智商的曹魏政权打消耗战,就算诸葛亮再厉害,也没有撒豆成兵的本领。

况且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政权人才凋零,所以才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典故,反观曹魏政权则是人才济济。可以说蜀汉政权和曹魏政权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之上。可诸葛亮和之后的继任者还一而再再而三的北伐和曹魏政权硬碰硬呢。

蜀汉政权将自己看成是继承了东汉王朝的正统政权,如果不北伐,如何凝聚人心,如何体现自己的正统呢?即使面对北方人心已经归于曹魏的现实,还得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是蜀汉政权的政治包袱。曹魏方面则没那么多顾虑,毕竟是接受了汉帝禅让才建立起来的,正统性不需要证明。

二、个人比较

在小说《三国演义》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诸葛亮为了激司马懿出战,特地送给司马懿一套女人的衣服,故意羞辱司马懿。司马懿则借机会问使者诸葛亮的生活怎样,在了解诸葛亮食少事烦,之后就坚定决心,耗死诸葛亮。果然不久之后,诸葛亮病死,蜀汉退兵,北伐再次失败。

分析这个情节,我们可以的出以下的结论;身为蜀汉政权掌舵者的诸葛亮凡事都亲力亲为,身体状况自然不会好。难道蜀汉政权真的就没有人才么?我们都知道,起码在诸葛亮主政蜀汉政权的时候,蜀汉政权内部的还是有很多人才的。但是由于蜀汉内部存在的派系斗争,作为荆州外来者的诸葛亮显然更重视跟着过来的这批人。但是这些人更多的只是扮演了基层执行者的角色。不信任下属,能够分权是诸葛亮相对于司马懿的一个劣势。

司马懿体现出来的是忍耐力和大局观以及缜密的思维,洞悉蜀汉和曹魏的综合实力对比,对诸葛亮的羞辱忍耐下来,并得知诸葛亮的神态状况不佳。从大局出发,耗死诸葛亮明显就是上策。

当然这是小说演义,却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历史上的诸葛亮相比军事上的成就,其政治上的成绩明显更加出色,会的多不代表就厉害。司马懿心性坚韧,巧谋善断,专心做好一个权臣应该做的事情。虽然致死都是魏臣,却是稳稳当当的带领司马氏,夺取了曹魏的江山,进而结束了三国时代。

蜀汉政权的结局就更是众所周知,蜀后主有云:“此间乐,不思蜀也!”

胜敌之关键:天时、地利、人和对魏国的占据详解

首先分析下魏国占据了什么:天时、地利、人和。汉室已倾斜,曹操挟天子号令天下,稳占天时;魏国当时拥有大部分土地,收获袁绍下面很多将士,经济军事远胜吴蜀,可谓占据了地利人和。蜀国惟一的拥有的是聪明的诸葛亮和为数不多的忠诚死士。司马懿虽然才不及诸葛亮,但我不攻,我只守,凭人力物力,魏国远胜蜀国,耗我亦把你耗死。诸葛亮愈急,司马懿愈缓丨,反间计司马懿装疯卖傻,逃过一劫;上方谷火烧司马懿,天降雷雨,又救司马懿一命。天不灭魏,非人力可为。诸葛亮不得不面对现实,天命不可违。虽然有点迷信色彩,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