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个皇帝,为什么叫大清十三王朝?(多尔衮:满清崛起的功臣,草莽武夫与政治家。)

多尔衮:满清崛起的功臣,草莽武夫与政治家。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有关于这个王朝的各种历史与故事都使我们沉迷不已。而纵观清朝的历史,一共有十二位皇帝,但是人们对于清朝的说法却总是满清十三朝或是满清十三帝,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个说法主要是和满清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多尔衮有关,多尔衮一生也是很戏剧性的,曾经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多尔衮年少时就十分英勇,曾被赐予“墨尔根戴青”的称号,还是正白旗的旗主。之后的多尔衮更是不断建功立业,还掌管了六部之中最为重要的吏部,之后的官员升迁,贬黜更是被多尔衮一手把持,在朝廷内也是势力庞大。

他第一次与皇位擦肩而过,是在自己年少时,当时他的母亲阿巴亥十分受努尔哈赤的宠爱,后来更是一跃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大福晋,多尔衮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非常人可比,八岁的幼龄就被允许参与国政,虽然多尔衮年幼,并不能对国政有什么影响,但也可以看出,多尔衮的荣宠与地位都很高。但是就是因为他年纪太小,虽然在努尔哈赤众多儿子中还算有实力,但是并没有人拥护他,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因病逝世,阿巴亥也被逼殉葬。多尔衮此时十五岁,虽然野心勃勃,但是实力不足,又失去了母亲的庇护,自然是与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无缘了。

第二次是在清太宗皇太极猝死之后,由于他生前并未确立继位人,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豪格便是这场皇位之争的参与者。多尔衮实力强大不必多说,豪格也是军功赫赫,而且已经被封为贝勒,背后又有正蓝旗、正黄旗、正红旗的势力支持,也是不可小觑。双方争夺不休,但由于手中的筹码相差无几,谁也无法奈何谁。在这种僵持不下的状态下,多尔衮提出由皇太极的第九子、只有六岁的福临继承皇位,这一提议得到了认同,于是懵懂无知的福临就这样成为了皇帝,而多尔衮则担任辅政大臣。虽说多尔衮可以影响甚至控制小皇帝福临,距离权力的巅峰更近了一步,但是他却在此次的斗争中与皇位失之交臂。

这主要是因为多尔衮在清军入关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女真从努尔哈赤时期便开始了与明军的作战,这场战争从公元1618年一直打到了1636年,可谓是战事艰难,而多尔衮在这场战争中中也是功劳显著。

十七岁的多尔衮就开始跟随皇太极与明朝的军队作战,在广渠门打败了明朝著名将领袁崇焕带领的援军,次年,多尔衮又在与明军的一次交锋中大获全胜。如此累累军功,也让多尔衮在朝堂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受皇太极指派,开始掌管吏部诸多事宜,但也没有停下征战的脚步。

大凌河之战中,多尔衮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怕死惜命,反而是身先士卒,带兵直奔大凌河城下,随后将大凌河城围得水泄不通,又连挖四道壕沟,杜绝了明军突围的可能性。大凌河城被围困十数日,城中弹尽粮绝,而城外来援兵也不能成功救援,清军大获全胜。这一战,对于清军来说绝对是突破性的胜利,同时也加快了清军入关的脚步。

总而观之,多尔衮在夺取天下的这场大战中,一共打下了三十六座城池,与敌军对阵打败敌军十数次,俘获了俘虏和牲畜更是有二十五万七千多,甚至还活捉了大明朝的一些亲王、官员等。可见,多尔衮的确是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仅如此,在清朝建国后,在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与皇长子豪格争夺皇位,在僵持不下时,多尔衮提出立福临为帝,在当时是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一方面是防止清朝的八旗之中出现内斗,破坏政治稳定,二是防止自己的势力的在内斗中被消耗,也可以让自己的权力更加庞大。

在多尔衮作为摄政王的时期,在政治上也有许多于民有利的措施。在顺治元年,多尔衮刚刚进入北京城,就宣布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还下令要与其他民族和平相处,采取联姻以及进贡赏赐的方式,维护了北方边疆地区和平与稳定。由此可见,多尔衮并非寻常的草莽武夫,而是有勇有谋。

多尔衮在顺治七年时在一次骑马时堕马受伤、不治身亡,年仅三十九岁。顺治帝十分哀恸,下旨将多尔衮追封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丧仪也是按照皇帝的礼制来举办的,这也是多尔衮会被视为皇帝的原因,也是满清十三帝这种说法的由来。

俗话说:“将军狗死人吊孝,将军死后无人埋。”多尔衮生前权势滔天,无人敢触其锋芒,但他死后虽然没有到“无人埋”的程度,但是有许多大臣都纷纷跳出来,指责他大逆不道,犯了许多的重罪,在这种千夫所指的情况下,多尔衮被判处十四条罪名,毁墓掘尸,褫夺一切封典。有人对多尔衮赫赫功劳加以称赞,结果被流放充军,好在多年之后,乾隆皇帝为多尔衮翻了案,下旨为他修复墓地,又恢复了他的封号,也是自此开始,对多尔衮的各种评价才算是恢复了公正。

中国皇帝年号制度及其特点

这里的所说的是“朝”,实际上就是年号的意思。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到了明清两朝,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清代有十二帝,但是清朝的第二位清太宗皇太极有天聪和崇德两个年号。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年号为天聪;到了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同时将年号改为崇德,因而1636年也被称为崇德元年。所以皇太极一个皇帝就拥有了两个年号,即两朝,而其他的皇帝都只有一个年号,因而出现了满清十二帝十三朝的情况。

另外需要说明一点,天聪时国号是后金,皇太极是汗;崇德时国号是清,皇太极是皇帝。皇太极之前的努尔哈赤也是汗,国号也是后金, 所以努尔哈赤的天命也是后金的年号。而在明朝也有一个特殊情况,明朝本来历经16位皇帝,但是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后失去皇位,在“夺门之变”后重登皇位,因而就有正统和天顺两个年号,所以明朝是十六帝十七朝。

皇帝在世的时候有年号,死后还有庙号和谥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而谥号是对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例如雍正皇帝,他的后世简称为“世宗宪皇帝”,“世宗”就是庙号,“宪”就是谥号,雍正是他在世当朝时的年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