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你会买电动汽车吗?(电动车的发展对传统汽车产业造成了影响)

电动车的发展对传统汽车产业造成了影响

替换掉我那台美式大排量肌肉车——迈锐宝。这台车虽然外形硬朗霸气!但百公里加速才11.7秒,十分可怜。而且通用出品的老迈6AT比我还喜欢思考人生,在高速路上想超车的时候总是很铁不成钢。

在日常驾驶中,最常用的性能之一就是加速。这一点电动车有基因优势。特斯拉就不说了。BYD也挺快的,虽然有点傻快,稳定感不够好。未来的电动车新品,很多百公里加速都会在5-8秒之间,令人满意。

2 电动车很有趣电动车很可能不保值,很可能用起来不特别方便,但我觉得有趣。我喜欢新奇。我后悔没有买第一代iPhone,而是从iPhone4才开始下手。我后悔没有更早转投Macbook。我非常开心从传统大车企离开,加入互联网创业公司。体验新奇,是一种人生乐趣。如果等到大家都开始买电动车,比如10年之后,那也不错。但对我来说,就会错失挺多。

电动车在性能特点、使用习惯等方面,都会和内燃机车有很大区别。我想早点去感受。

3 受特斯拉影响Elon Musk和特斯拉最初的创始人Martin,最开始也没有想过要造一台电动车,直到他们试驾了ACZero打造的一台性能电动跑车。ACZero是麻省理工一帮Geeks男的业余爱好,他们很享受,但没想过商业化。Elon Musk和Martin则看到了商机。他们被这台车的独特魅力感染:超强加速、超级平顺、如闪电如丝绸。

我则被特斯拉影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去买一台电动车,直到多次试驾过Model S和Model X之后。我开特斯拉的时间加起来大概也就10多天,但已经足以完成“被洗脑”的过程。有些特斯拉车主说:开过这台车,就不太想摸汽油车了。老实说,我能理解他们。这跟有些人用过Macbook后就不想碰Windows Laptop是类似的心情。

我没觉得特斯拉什么都好。但我确实比较喜欢。你喜欢一个东西,就会给它高分。这跟一个特斯拉、奥迪、宝马到底谁更好,没关系。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主观的。所以我订了一台Model 3,然后正在观望魔都二手Model S的价格。

4 自主品牌未来也可以考虑最近我试驾过一次上汽荣威荣威ei6 插电混动。1.0T+电机。这台车在上海有补贴和牌照赠送。说实在的,有点吓到我。动力系统调教相当成熟,难以觉察到顿挫,发动机和电机的配合非常到位。并不逊色于任何国际车厂。而价格则低很多。我以前试驾过比亚迪唐、北汽电动车,也开过荣威更早起的550plug-in。说实在的,感觉不太妙。

我看了看荣威ei6的仪表和中控,上汽阿里合作的这个斑马系统,无论是清晰度还是功能,整个UI体验比凯迪拉克CT6还要好。凯迪拉克的UI和Onstar的功能,在传统国际OEM中,其实是比较突出的。不是我吹牛,上汽阿里合作的这个斑马系统,已经反超国际车厂了。 发动机和变速箱是没机会反超的,在我们有生之年都没机会。但新东西有。

所以我也很期待,2018年,能不能看到一些真正优秀的本土新能源车出现。早几年的本土品牌电动车:实在太烂,补贴产物。最近两年的本土品牌电动车:勉强尚可,是个车。18-20年的新作品应该会越来越好。

5 原生纯电平台,有利于产品体验特别强调一点,只有研发原生纯电平台,才有可能做出真正体验好的电动车。这是特斯拉的成功经验,也是麦肯锡拆解了14辆不同品牌电动车之后的观点。即使像凯迪拉克CT6插电版或者Volvo S90插电版或者荣威ei6那样,其实也是妥协的作品:本质上内燃机架构,但可以适度修改调整成插电混动车。这种情况下造出来的车,都会有无法避免的限制和牺牲。比如把行李厢空间阉割一半。

6 牌照和补贴?这个不是我太关心的。有最好。但不强求。如果我在补贴期买到了新能源车,其实说明这种产品还比较幼稚,需要政府扶持。如果过了补贴期,那它基本也成年了,性能不会差。

有些人骂中国政府瞎补贴,其实全球都补贴。只是中国补贴力度确实比较大。你在使用天然气、太阳能、风能、高铁、地铁的时候,怎么不骂政府补贴?其实政府经常补贴,扶持新产业或者公共服务。背后都是有考虑的。没事瞎起哄,这是无良无能自媒体和喷子的水平。

不过,说实在的,如果在2019年/2020年的北京上海,买到一台新款电动车,而且享受到稀缺的免费牌照和现金补贴(会比现在退坡,但也无所谓),那还是非常划算的。那个时间段的新品会比现在的电动车强一截,但还能赶上补贴末班车。从北京上海目前电动车资源的稀缺度来看,届时的竞争将非常激烈。北京18年全年的名额听说已经提前排队占满了。

7 续航和充电?

日产Leaf是全球销量最高的电动车。最近国际上刚换代,40kWh的电池就能做到370km以上的续航(NEDC),后面可能还会推出60kWh的高续航版本,也许会突破500km。18年国内大量荣威、BYD、吉利新上市的纯电动车,做到400km没问题。

很快续航就不是制约电动车的核心问题了。制约问题其实是充电。智能手机的续航根本不如传统手机,但还是普及的很快,因为充电很容易。

当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里程焦虑会大为减弱。没必要背那么重那么多的电池满大街跑,反正可以充电。

在哪里安装充电桩呢?现在很缺乏充电桩呀。新建住宅小区的停车区国家会强制一定比例配比。国家电网在布局。两桶油也在考虑加油站未来的转型问题,可能也会考虑进入这个服务领域。企业园区停车场也是最佳的配置充电桩场所。未来汽车充电模式其实会和手机很相似。大部分场景是:At home or At Work。

充电速度不够快?第一,技术一直在变快。特斯拉的超冲现在可以一个小时补充80%以上,开几百公里。

第二,多数情况没必要太快。太快对电池不一定好,而且比较贵。当你把车放在家里车库过夜的时候,可以慢慢悠悠充它10个小时。你要充那么快干嘛。又不是拉屎完了着急提裤子。

8 长途出行?我怕累。极少开超过200km的长途。电动车以后单程200km,从上海杀到杭州不是问题。更长的距离我预计是高铁/飞机。在美国也许长途驾驶是个主流需求,但中国国情不同,我们的高速更拥堵,高铁更发达还便宜,所以何不坐高铁呢。

过去5年,我唯一一次单程超过200km,是从上海开车到南昌,800km左右,因为拥堵开了10个小时。还在南昌把车撞了,陷入到尴尬的外地交通事故纠纷。事儿不大,但太耽误时间。非常后悔,原则上再也不做这样的蠢事。

9 电动车市场实际情况目前中国电动车的实际消费者,主要是40岁的中年大叔,有家有口,生活方式比较传统。知乎的核心用户群和这群人差异很大。这些中年大叔,买电动车的考虑,很务实主要是:为了牌照。算了牌照和补贴之后,电动车并不贵。而且这是他们目前能拥有汽车的现实途径。很多人等不及反复的牌照抽签/拍卖,或者舍不得拍牌的钱。在消费不了心里想要的燃油车的情况下,他们选择跟世界妥协了一把。当然买特斯拉,i3的用户群完全不同,这部分不是主流。

未来随着电动车产品进步,电动车的消费群体肯定会有很明显的迁移。目前的用户画像,其实没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我估计到2020年,电动车在国内的份额也就是3-4%,到2030年能提升到20%就算伟大的进步。到80后退休的时候,可能燃油车才会真正退出历史舞台。那个时候,电动车可能也要面临新物种的竞争了。比如氢能源。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10 产业趋势对于汽车企业来讲,最悲剧的不是过晚的推出产品,错过市场。而是来的太早,死在沙滩。通用的EV1死于90年代。特斯拉来的不早不晚,恰到好处。日产Leaf和通用Volt来的挺早,可惜定位错误。如今全球车企尤其是中国车企,都在下重注,豪赌电动车。不止有一个车企的核心产品/研发人士(包括跨国品牌和本土品牌)最近跟我说,其实大家都没有看明白盈利模式。账都没算清楚,但看见别人都在搞,大搞特搞,自己也不得不搞。这很像我们小时候在重点中学读书,其实我们也不知道为何要努力学习、反复做卷子、背诵我们不理解的公式和答案、虔诚的听老师的话,但因为别的同学都在搞,如果自己不这样搞,心里会很虚。

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