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代销店为什么逐渐消失了?(农村“便利店”三代变化:从代销点到细分超市,前景如何?)

农村“便利店”三代变化:从代销点到细分超市,前景如何?

本人是80后的尾巴,打小生活在农村,1990年-2019年,29年的时间,农村“便利店”(姑且叫做便利店吧)发生了三代的变化。

第一代:90年代左右的代销点,基本上一个村庄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两个代销点,大一点的村子可以会多一些。

这些代销点承载了我们的童年回忆。在我的记忆里,彼时的代销点一般是自家房子开一个小窗口,透过窗口可以看到里面琳琅满目,摆放着烟酒、盐油酱醋等商品。最吸引我们的当然是各种各样的小零食和低级玩具。 那时,农村生活水平低,零花钱也就几毛几分。家庭有辆自行车的算是生活条件比较好的,个别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有一台黑白电视机。看电视的时候一般是把电视放在院子里,村里人一起看。那时候电视的利用率真是高啊!

由于没有很好地交通工具,村民赶集都是靠步行,要走很长一段时间的土路才能来到集市。代销点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方便村民购买一些家庭必备的日常用品。

第二代:超市出现。也不记得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2005年以后吧(我们那边相对比较落后),传统的代销点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进化。经营规模扩大,开始有了自己的招牌,XXX村XXX超市。 店里的商品多了起来,店内的布局也有了一些变化,可以走进去挑选商品。人们渐渐用起了手机,电视电话摩托车也在农村流行起来。村民去赶集的频次明显提高了不少。

第三代:应该是2010以后的样子,农村超市开始出现了一些细分。蔬菜超市、五金超市、烟酒及日化超市等等。村民一个个买上了小汽车,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交通便利了,去集市只需要几分钟,去市区也不过个把小时。 互联网普及了,网购可以送货到家门口。

但是作为乡村“代销点”细分超市依然存在,不过这些超市一般开在大路边上,不仅仅满足本村儿的需要,也会满足一些过路人的需求。

最后,投资农村“代销点”是否有前景的问题。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位置,是在村镇核心交通要道还是村子里面?

2、客户,只是本村村民还是可以有更大的用户覆盖面?

3、产品,选择合适的品类,是盈利的关键(很多品类村民都在网上买或到集市集中采购) 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建议,欢迎补充!

农村代销店:日渐变得可有可无

现在的城乡差距正在逐步的缩小,农村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也已经实现了手机信号全覆盖,光纤更是进入了农村的千家万户。村村通公路工程的建设让农村的交通便捷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的农村虽然不能家家户户都有汽车,但是摩托车却是有的,有的家庭甚至人手一辆。农村不再闭塞。

以前的农村交通不方便,通信更是如此,仅有的几部座机电话还是在村部里。人们想要买些日常的用品要不去赶集,要不就是在代销店里买。而代销店也是通过肩扛手拉小车推才有那么少的可怜的货物摆上货架,还都是一些盐啦糖啦火柴啦什么的。而且农民就靠家里的那些土地来生存,就是想买些什么东西也得精打细算一番。再有就是赶集也好,去城里也好,看着那坑坑洼洼的山路土路,动辄就要走个十几里甚至是几十里,想想心里就发怵。代销店这个时候就成为了农村不可或缺的一种存在了。

改革开放后 我们国家渐渐的强大和富裕了起来,做为人口基数最大和国家基础的农民,解决他们的生活和生存环境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事情。要想富先修路,国家通过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把农村的那些山路土路修成了光滑水泥路,蜿蜒在农村的水泥路把村与村连接了起来,把村与城对接了起来。农村的各种土特产能运出去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因为路通顺了,各种工程车辆也能进来了。电网铺设好了,给通信打下了基础,通信上来了,网络就能使用了,这样就使农村也能足不出户的了解到外面的信息。

经过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农村自身坚持不懈的快速发展,农村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发达通信顺畅光纤入户,除了地域上的差别,农村和城市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差距。特别是各大电商和物流公司合作,农村在网上买东西都能送到家门口了。

综上所述,代销店做为农村不可或缺的存在已经变的可有可无了。如果投资的话还是要慎重考虑一下前景的,做为一个应急的平台的话还是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像卖个烟酒啦,生活中的零碎用品啦什么的。所以投资代销店的前景并不是那么可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