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话说处暑禾田连夜变,处暑的含义是什么?
观点一
农村俗话说“处暑禾苗连夜变”:处暑的含义是什么?
农村有很多指导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农俗农谚,这些都是前人经验之谈,总结出来有广泛代表性的,所以农民才世代口口相传把农俗农谚发扬光大。这不,明天就处暑节气了,在农村有很多关于处暑节气的俗语。
处暑节气在8月23号,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排在第二个的节气。处暑节气其实也是说明一种温度变化,是关系到天气变化的。处暑即出暑。
处暑到底什么含义呢?
其实处暑含义非常简单,处暑的“处”,通“出”,即处暑就是出暑。并且“处”还有“止”,“结束”的意思,整体来说处暑就是出暑,结束炎热天气的日子。但是,现实中,处暑节气的到来,暑气并没有消失,顶多只能说是结束暑气的开始罢了。
农村俗话说“处暑禾苗连夜变”这句话什么意思?
这句话说的是在处暑节气来了之后,稻田里的禾苗每天变一个样,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感觉稻谷黄了一点,一天黄一点,看到饱满的稻谷生长,农民可高兴了,心情是欢悦的。
俗话说“处暑十日忙割谷”,这句话说的是,处暑之后十天后,稻田里的稻谷一天比一天黄了,十几天后就可以收割了。这句话与“处暑禾苗连夜变”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是因为处暑之后,农民要开始忙碌着收割庄稼了,农民是希望处暑之后不能下大雨,也不能连续下雨,这样庄稼受低温影响,生长不充分,稻谷贪青,黄壳比较慢,谷壳蜡黄不好,稻米很多是碎米或者瘪粒的。所以,农民还是希望处暑之后多晴天,晒田,稻谷蜡熟比较好,水分低,农民也快活一些。
观点二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气候变化情况也不一样,当南方人还处在“秋老虎”天气的影响下,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仍然在25度之上,但是北方刚刚进入立秋之后,人们就明显感觉到天气凉了,到了“处暑”时节,温度降的就更快了。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处暑”交节的日子,根据节气字面的意思也很容易理解,处在古文中的解释里有“去”的意思,所以“处暑”的节气,就表示到了这个时节,暑热就已经停止了,未来的一段时间不会再有特别炎热的天气,夏季闷热难熬的日子就要结束了。
处暑时节,自然界最大的变化是从北方吹过来的冷空气开始逐渐南下,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地球表面的气温开始渐渐降低,虽然一些地区还会受到“秋老虎”天气的影响,但炎热的天气越来越少了。
处暑时节也是一个庄稼即将成熟的季节,处暑节气的第三个候应是“禾乃登”,意思是说到了这个季节,田间早熟农作物即将迎来了收获的日子,古人把“黍、稷、稻、梁类农作物称为“禾”,禾乃登的说法就代表了谷物成熟的意思。
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由于雨季已经结束,秋高气爽代替了烈日炎炎,早晚的温差变化极大,这种昼暖夜凉的天气,非常有利于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非常有利,所以这个时期田里的庄稼成熟很快,一夜之间遍地的水稻就会在秋风的作用下,从绿色转变成金黄,所以农民场把这种现象称为是“处暑禾田连夜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