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退休以后要不要跟随在外地的独生子女一起居住生活?(父母与子女同住:养老观念差异导致摩擦)

父母与子女同住:养老观念差异导致摩擦

理论上讲退了休后和子女一起住,天天看着晚辈成长,大人孩子喜乐蓉蓉的一起生活,享受天伦之乐,真是天大的兴事。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是这样,刚住在一起还可以,时间长了就会出问题了。因为老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和年轻人不一样,三观差异明显,在一起生活摩擦不断,打仗吵架也有,双方都感到委屈,让儿子在中间难受,最后不欢而散。当然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居住,过的好的也有不少,出问题的也很多。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传统的农耕文化居住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养儿防老的观念己不适应高速发展的生活方式。二是现在居住高楼大厦的限制,严重冲击了传统四合院居住方式形成的生活文化。三是外来文化和现代化思潮的流行,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即将退休的父母,最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可以选择多种养老方式,和孩子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再回去家住上一阵子,这样来回换着住,双方都有缓解压力的空间,即和儿孙生活享受天伦之乐,又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尊严。但是一定要杜绝那种把房子卖了,直接到儿子家去的现象,一定要给自己留个窝。祝即将退休的老人们生活快乐!

退休独生子女: 在子女身边还是保持距离的父母退休后的选择

题主出的题有二个要素:

一、退休以后;

二、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现象是中国特定年代国策形成的特定社会现象,据说: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未开始的计划生育至今已产生了1.7亿多的独生子女。而随之后来独生子女这一代又出现了大学生不包分配和国企改革4000多万职工下岗,这意味着老的、少的都必须自谋出路于是便出现了“孔雀东南飞”和“下岗再就业”的时代大变局。现在,当时的独生子女已是中年,在家中要承上启下,在社会要顶天立地!而老少两代又大都分开两地,于是便有了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的退休父母异地投靠子女的戶籍政策……

中国是有5000年传统文化的国度,所以亲情在社会结构中又显的尤其重要。有句话不是这么说吗:孩子再大在父母的眼中都还是孩子!这就说明了在中国为人父母者为孩子永远有操不完的心。有一则公益广告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一位母亲望着奔跑的孩子心中说“等你长大了我就放心了”;孩子长大后母亲已鬓发斑白可她又面对孙子重复着“等你长大了我就放心了”。它告诉我们:做父母的只要还活着就永远会将自己的全部身心倾注在儿子、孙子、曾孙们的生活之中!所以,大部份的独生子女父母都会选择向儿女所工作、生活的地方靠拢。

当然,在自己身体还行还能奉献余热的时候大可以在儿女需要有人照料下一代的关键时刻“充当贴心保姆”或买莱、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的“免费钟点工”……但要本着邦忙不添乱的出发点,毕竟我们与儿女们生长的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思维的方式不同、考虑的问题不同……太多的不同注定了二代人“不在一个频率”上不可能演奏出皆大欢喜的和谐乐章。所以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清醒的认识到孩子已经长大,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越趄代疱是二代人相处时最大的忌讳,千万不要因为自认为是为他们好的一厢情愿而闹的背道而驰、互不愉快!

我认为,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退休后向儿女靠拢是必须的!因为这时候的我们已离开工作岗位正是一身轻的年龄段,而儿女们既要面临工作压力、住房压力、哺育下一代的压力等等,这正是我们趁着身体还行助他们一臂之力为他们适当减轻负担的时候同时还能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但靠拢并不等于“依靠”,如条件许可便在靠近他们的地方购置自己的住房以保证彼此都有各自独立的空间以防止“舌头与牙齿”咬伤的事情发生。再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正一天天的老去,总有一天会有需要助力的时候,试问:除了子女我们还能靠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