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结婚我随礼五百,我结婚他随礼一百我工资两千生气是我小气吗?

中国是礼仪之邦,十分讲究礼尚往来,随礼就是其中的一种,结婚、乔迁、添丁、大寿等等都喜欢随份子。我觉得这种人情往来,是可以增进彼此感情的。但怎么随礼,却是大有文章,如果随得不妥当,反而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就像题主说的这种情况。

结婚随礼是自古以来的习俗了,为了庆贺新人大婚,亲朋好友自然要“意思”一下以表祝福。当然随出去的份子钱,以后自己家中有喜事,是可以“收”回来的。

我个人认为,随礼和还礼这种事,还是要平进平出的好,像题主的同学结婚,题主随礼了500,等到题主结婚时,同学却只给了100,这明显是不合适的,这和你工资多少一点关系都没有哦。

当然了,如果是你同学那个阶段负债累累,实在拿不出钱回礼,那多少可以理解。除了这个原因,我觉得题主生气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我也会觉得自己的情谊被辜负了,觉得自己在对方心里价值很低。

再来说说我自己身上发生的有关随礼这件事的经历。我和我老公大学毕业4年后才结的婚,所以班上的同学,有比我们早结婚的,也有比我们晚结婚的。

比我们早结婚的呢,那时候跟着大部队走,就是大部分同学给多少,我们就给多少, 当时是给了300红包。后来我们结婚时,收到的红包都不低于300,甚至有些人还多给了,有些人是直接给了500。

那些比我们晚结婚的,他们本来随礼了300的,等到他们结婚时,我们会根据当时的具体物价来给,一般后来物价都上涨了,所以根据关系的亲疏来给,300-600不等,也就是说,还回去的礼金起码要和人家当时给的一样,可以高出,但不能比人家当初随的礼金要低。

这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那些同学还是很讲礼数,很靠谱的。当然了,也有不靠谱的,类似题主说的这种,现在就来说说。

我们都知道,压岁钱也是中华民族一种礼仪文化,意在给孩子新年的一种祝福。每年回老家,七大姑八大姨的孩子一大堆,都得给压岁钱,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孩子,所以都是出去的,没有对比,就感觉不到什么。

后来自己的孩子出生了,那么压岁钱就有进有出了,这时候对比就出来了。一个亲戚,每年我们都会给她孩子压岁钱,最初是100,后面物价飞涨,压岁钱也涨到了200。

我这个人性子急,每次大年30,放过鞭炮之后,就赶紧把该给的压岁钱都派发给了亲戚的孩子们。

每个红包包200,然后我发现别人都是还回来200,只有那个亲戚给了100。起先没怎么在意,到了第二年,还是如此,我还是200给她孩子,她还是还回来100。

到了第三年,我学聪明了,我不先给,我等那个亲戚先给我家孩子压岁钱,果不其然,还是100,然后我也包回去100。

不是我小气,现在出去一顿饭钱都不止100,如果那个亲戚家里经济比我困难,那我也不会计较,关键是人家比我还有钱,那么只有一个可能了,就是她爱占便宜。

我认为爱占便宜的人,你让她占多少,她都会觉得不够。就像我那个亲戚,如果我不这样做,那她永远觉得我应该多给她家孩子压岁钱,可是凭什么呢?

题主的同学,如果不是经济困难,那就是和我这个亲戚一样,爱占人家小便宜,并以此沾沾自喜。

所以题主,这并不是你小气的问题,是你同学的素质不行,对于这种人,不要惯着她,以后她怎么对你的,你就怎么对她好了。不深交,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毕竟谁都不是圣人,谁都不想每次都吹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