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不是徐福带去三千多人的后代(徐福跟日本有啥关系)

这肯定是不可能的,现代基因检测早已明确了日本人的由来

首先要明确一点,早在3.8万年前日本列岛就已经有人居住了,最早来到日本的居民叫绳文人。从1.2万年前开始创造绳文文化,而在6000多年前,有一支弥生人也来到日本,这两个族群构成了现代的日本人。至于徐福,他是否真的到达了日本现在都还没有肯定的论述。

经过现代基因分析,日本人的主要有两大支,一支是来自于西南海岛地区的绳文人,他们是通过朝鲜半岛到达日本的。另一支则是从东北亚地区进入日本的弥生人。

根据DNA检测,今天的日本人是由绳文人和弥生人混合而成的,其中弥生人的基因稍占多数,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日本人的祖先是来自于东亚大陆,他们可能和汉人有着共同的祖先。

从亚洲大陆前往日本,最近的路线是走朝鲜半岛,越过对马海峡进入日本,目前可以肯定,日本人与韩国人与韩国人有着极大地血缘关系。

今天日本人的Y染色体DNA中高比例的单倍型类群O-M176及一定比例的单倍型类群C-M130都和韩国人具有极高的一致性,足以说明日本人和韩国人之间的血缘紧密性。然而这个基因在汉族人里并不常见,通过基因坚定,日本人和中国人之间更多的是文化交流而并非基因交流。

当然进入文明时代之后,也有许多中原人前往日本,日本称这些来自中原的汉人为渡来人。

例如日本的《新撰姓氏录》中就曾记载,在西晋末年,前汉朝皇族后裔刘阿知为了避难,携全家移民日本。日本人今天称呼刘阿知为“阿知使主”,现代日本的许多姓氏都是来源于刘阿知。像是《头文字D》中的高桥凉介,虽然他只是个漫画人物,但“高桥”这个姓氏就是起源于刘阿知。

除此以外,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宗我部家族就自称是秦始皇的后裔,据传长宗我部氏是秦始皇的第15世孙弓月君的后代。直到今天,日本依然有许多人姓秦。

(日本战国著名武将——长宗我部元亲)

不过这些渡来人的数量是比较少的,不至于改变日本人口结构,但这些来自东亚大陆的渡来人却为日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

像是日本的和服就是由渡来人从江浙传入的,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江浙属于吴国,于是日本 就将汉人穿的衣服称之为“吴服”,直到明治维新之后才改称“和服”。

再说徐福东渡,至于他到底有没有到达日本,这个事情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关于徐福到达日本的传闻最早出现在北宋,当时中国对日本已经比较了解,知道在东海以东有一个岛国,于是就将徐福东渡的事情与日本联系了起来。

徐福是秦朝时期的著名方士,每天的工作就是从事占卜、算卦、炼丹,或者是做一些祭拜鬼神的事。秦始皇横扫六国后,总想着长生不老,因此很多意有所图的方士骗子齐聚于咸阳城,妄图能从中获利,捞一笔横财,方士徐福赫然在列。 徐福看到秦始对于长生不老的渴望后,果断抓住机会。上书秦始皇说:“东海之上,有三座仙山,分别为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上都住着神仙,他们手里就有长生不老药。”对此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有清楚的记载。

听到这里渴望长生不老的秦始皇便派遣徐福,带着几千童男童女到海上探访仙人,寻找长生不老之法。 司马迁写《史记》时,离徐福东渡时的历史并不遥远,不过百十年的时间,应该不是谣传,有一定真实性,但是对于东渡目的地是否是日本文中却是丝毫未提。

对此,我们便从另一方面考证,在如今的日本本州和歌山县,有一座“徐墓(疑似徐福之墓)”留存至今,并且每年还有固定的祭祀活动,一部分日本人也笃信自己就是徐福或三千秦朝童男童女的后裔。 其实在日本有一个著名的氏族日本秦氏就自称是秦始皇和徐福等人的后代,而且从语音分析看,日本姓氏腾、腾原、佐腾、本田都与秦系汉族有关。这些姓氏都带有北三苗西戎羌人的特点,也就是祖先符号唐陶氏帝尧。

日本人自称与匈奴有关的也是这部分,就像蒙古与匈奴有关,所以腾格尔这个词很明显是唐哥的意思,与拉丁系的探戈是一个词。

现代科学按照父系血统遗传理论,发现日本人的遗传基因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种是岛屿的原住民,从远古时期已经居住在日本各岛了,比例占到48%左右,差不多一半。第二种来源自关东地区,即朝鲜半岛,中国的东北地区,大概占到31%左右。第三大来源,就是中国大陆起源,这个起源比较复杂,有迁往朝鲜半岛,然后到达日本的,还有直接从中国沿海到达日本的,占了大概15%左右的比例。日本人口剩下的6%,来源更为复杂,相对比较小众。

日本的文化,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不管是日本的文字、服装、建筑、生活习惯、礼仪,或者是国家制度,都有深深的中国烙印。 徐福东渡的历史、传说和演变,清楚地表明了从上古时代起,中日两个民族在文化、经济、乃至人种上的联系是极为密切的。由此,徐福东渡的史实首先被编篡成一篇神奇的故事,在中国、日本、朝鲜得到广泛的流传,而且被普遍认可。

这种种都能够给部分日本人是徐福等人的后代提供猜测依据,徐福东渡,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符号,已经具有了非凡的意义,至于到底有多少日本人是徐福和三千童男、童女的后代,其实都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