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雪雁并非简单的丫鬟,而是隐藏的高人(第一眼就被贾母嫌弃的雪雁,长大后继续拖了林黛玉后腿吗?你怎么看?)
《红楼梦》中雪雁并非简单的丫鬟,而是隐藏的高人
雪雁本来是林黛玉从自己家里带来的丫鬟,进入 的时候,贾母觉得只有10岁的雪雁太小,“一团孩气”,担心黛玉使唤起来“不遂心省力”,就把自己身边一个叫鹦哥的二等丫头给了黛玉。后来鹦哥这个人不见踪影,黛玉身边出现了一个贴心的紫鹃,所以一般认为紫鹃就是鹦哥。
总之,雪雁一到贾府,就被贾母指派的丫头挤到一边去了。林黛玉当时年纪也小,初来乍到,加上生性恬淡,当然也不会为雪雁争取。于是,从此雪雁就成了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丫鬟。
但是从书中的文本来看,我觉得说贾母谈不上嫌弃雪雁,只是觉得她太小,估计做不好服侍人的丫鬟工作而已。而这种固有印象,似乎也影响了读者。可能不少人对雪雁这个人物都有一个模糊的刻板印象,就是一个傻傻的没什么存在感的小丫鬟而已。
但仔细回看相关文本,我发现雪雁其实没那么简单。
论年龄,雪雁可能跟黛玉差不多。黛玉长大了,有了青春期少女的心事,难道雪雁还是继续保持幼童思维?不可能的。虽说书里的雪雁戏份很少,但是有两个地方,作者还是给了她一定的表现空间。仔细分析这两次雪雁的表现,太可圈可点了。
赵姨娘要去参加自家兄弟的葬礼,替自己的跟班丫头向雪雁借件衣服穿。雪雁觉得出殡那种场合不吉利,怀疑是赵姨娘她们自己有衣服不肯穿,反而要借她的。于是就找了个理由推辞,说自己的衣服都是紫鹃收着的,要先问过紫鹃和黛玉。这个托词出来,估计赵姨娘就没话说了,一来二去的也费时间,她们肯定就放弃了向她借衣服的念头。
雪雁说的这段话,让我对这丫头刮目相看:
首先是语言组织能力强。雪雁这段话里,涉及的人物有王夫人、玉钏、赵姨娘、赵姨娘兄弟、赵姨娘的小丫头小吉祥儿、紫鹃、黛玉以及雪雁自己。这么多人物,雪雁娓娓道来,谁借衣服、为什么借、自己为什么不借、用什么言辞推托,一件事说得明明白白。
其次,不仅说事清楚,而且遣词造句很用心。对赵姨娘,推说自己的衣服在紫鹃那里,说要请示黛玉和紫鹃,说黛玉病着,请示会耽误赵姨娘的时间,这些理由都是听起来让人无法反驳的客观事实。对紫鹃呢,就把赵姨娘借衣服的事形容为“笑话”,委婉提示赵姨娘平时对“咱们”没什么好处,这回借衣服也是为了去“脏地方”。这么一提醒,哪怕衣服放在紫鹃那里确实是托词,紫鹃也不会抱怨,反而会觉得雪雁考虑周到——当然不能把雪雁的衣服“弄脏”啊,雪雁也是代表潇湘馆的啊。
其实雪雁抬出黛玉和紫鹃来挡驾,赵姨娘肯定就放弃了。但是雪雁还是把这事报告了紫鹃,这正是雪雁的聪明之处。一来避免赵姨娘哪一天可能会对质露馅,二来避免紫鹃哪一天知道了可能会觉得雪雁爱撒谎有心机,对她印象不好。
雪雁向紫鹃报告之前,她还看见了在桃树下发呆的宝玉。当时她的心理活动是:“怪冷的,他一个人在这里作什么?春天凡有残疾的人都犯病,敢是他犯了呆病了?”——如果不仔细看,可能会觉得“春天凡有残疾的人都犯病”显示了雪雁的无知傻劲,但是结合“犯了呆病”来看,我就觉得雪雁厉害了:当代统计表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确实在春天比较容易多发复发,估计跟春季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外部环境刺激有关。而雪雁一个几百年前的小丫头,居然有这等见识,我真是肃然起敬。
雪雁向紫鹃报告之后,又继续报告看见宝玉的事:
于是紫鹃赶紧前去安抚宝玉,这就有了著名的“慧紫鹃情辞忙试玉”。可以说,没有雪雁这个简短的报告,就没有这个重大剧情了。而雪雁的报告看似只言片语,却隐藏了两个重要的信息:
第一,雪雁心思细密。她知道宝玉的“呆病”一般只会因黛玉而发作,但现在“姑娘还没醒呢”,她就知道,让宝玉发呆哭泣的肯定不是黛玉了;
第二,汇报宝玉的位置时,说得异常精准,“沁芳亭后头桃花底下”,两个参照物,两个方位词。我只能说,这职业素养,没谁了。
所以,谁说雪雁只是个笨笨的孩子?她分明就是林红玉或者平儿第二啊。只是隐藏太深,平时书中人和读者都没注意到她。
其实一句话就可以回答宝玉的问题:我不知道。
但雪雁偏偏说了这么多。既描述了潇湘馆里相关的事情,又举出自己的几个假设,并且说明了自己推翻自己假设的原因。看到这里我真是越来越佩服雪雁姑娘,如果她生在当代,一定是个出色的秘书或助理,虽然自己没有判断的能力,但是可以把相关信息巨细无遗地向领导交代清楚,同时提供自己的思路给领导参考。
果然,宝玉根据雪雁的描述,猜度出黛玉是在私下进行秋祭,并且很贴心地决定先到凤姐那里走一遭,等黛玉的情绪缓一点之后再来看她。
这个情节在我看来,充分显示出雪雁善于观察的特点,她观察的不仅是事物,也包括人。比如宝玉不是她的主子,她完全可以不必跟宝玉说这么多,但她说了,显然是因为她知道宝玉和黛玉不分彼此,心意需要相互及时传递。
而且在雪雁跟宝玉说这些之前,还有个细节描写:
很细心地支开两个婆子,同时还对紫鹃有交代。这样的处理手法,真的滴水不漏,我仿佛再次看到平儿,甚至是薛宝钗的影子。
这样的雪雁,怎么可能给林黛玉拖后腿?从这两次露面看来,雪雁简直就是隐藏的高人啊。一方面,她恪守本分,接受紫鹃的领导,事事先向紫鹃汇报;另一方面,她一边藏拙一边有为,对谁坦率,对谁隐瞒,她心中有数,清楚得很。
看看雪雁对赵姨娘、紫鹃和宝玉说的话,就知道她是站在黛玉这边的。只是可能习惯了自己的位置,所以不会有逾越职责之外的更多动作吧,这大概也可以归结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似主人形”,长期受黛玉影响,雪雁可能也是不争不抢的性格了。
解读贾母的厉害之处以及对薛宝钗和雪雁的看法
其实贾母这个人是很厉害,很老辣的,尤其看人相当准确。
贾母其实并不喜欢薛宝钗,而是喜欢林黛玉。
这倒不是说林黛玉是贾母看着长大的,而是对薛宝钗的一些个性不喜欢。
贾母去薛宝钗屋里的时候,很罕见的发了一通脾气。
表面上是说薛宝钗太老实了,屋内什么都没有,其实是讽刺薛在小小年龄就装模作样。
贾母看得出薛宝钗是个很世故的人,也有心机,平时吃穿用度并没有多节省,却将屋内搞得极为艰难。贾母认为,这是一种沽名钓誉,假清高的行为,就一个小女孩来说是太虚伪了。
其实,贾母这辈子什么人没见过,这些小姑娘就算再聪明,哪里是她的对手。
而贾母为什么第一眼就不太喜欢雪雁,雪雁从此有林黛玉第一贴身丫鬟,退到了不重要的地位,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
赵姨娘派丫头,找雪雁借衣服去参加赵家亲戚的葬礼。这主要是赵姨娘是贾府待遇最差的主子,连像样衣服也没几件,更别说丫头的衣服了。
但雪雁拒绝了,而且还对紫鹃说了下面的话:
“我想他们一般也有两件子,往这地方去恐怕弄坏了,自己的不舍得穿,故此借别人的。借我的弄坏了也是小事,只是我们,他素日里有什么好处到咱们跟前,所以我说:‘我的衣服簪环都是姑娘叫紫鹃姐姐收着呢。如今先得去告诉他,还得回姑娘,费多少事呢。误了你老人家出门,不如再转借吧。’”
这段话没几句,但信息量很丰富,体现了雪雁很多性格特点。
第一,雪雁小气。
人家借衣服,也就是葬礼穿一穿,而且这种衣服也是葬礼专用的,其他场合不会穿,所以谈不上什么晦气。
这本来是小事,而且赵姨娘其实和林黛玉表面上关系不错,双方也有走动。
而且赵姨娘女儿探春,同林黛玉也是好姐妹,这点面子本来是应该给的。
而雪雁太小气,就是不借。
第二,雪雁很重利益。
她说:只是我们,他素日里有什么好处到咱们跟前。
也就是说,雪雁认为赵姨娘并没有给她什么好处,所以她不愿意帮忙。
其实借衣服是小事,举手之劳,这种衣服平时也就是几年穿一次。
而雪雁却认为赵姨娘没给她什么好处,所以她当然不应该借,搞得像做生意一样。
这要是个成年人也就罢了,雪雁只是一个毛丫头,还没有成年。
第三,雪雁比较虚伪。
你不借就不借,别人都能理解,她推脱为“我想他们一般也有两件子,往这地方去恐怕弄坏了,自己的不舍得穿,故此借别人的”。
如果赵姨娘丫鬟真的有衣服,又怎么可能向雪雁去借?
都是雪雁自己找借口而已。
小小年纪不借就不借,还这么虚伪。
第四,雪雁不太聪明,有点糊涂。
雪雁推脱是:‘我的衣服簪环都是姑娘叫紫鹃姐姐收着呢。如今先得去告诉他,还得回姑娘,费多少事呢。误了你老人家出门,不如再转借吧。’”
这就等于将不借的责任,推给了紫鹃甚至林黛玉,雪雁自己就撇清了。
关键在于,你私下这么说就算了,为什么还告诉紫鹃?
紫鹃十有八九会告诉林黛玉,这岂不是雪雁自己找骂!
都是仆人为主子承担责任,哪里有仆人把责任推给主子的?
林黛玉如此精明之人,有小心眼,听到以后肯定会不爽的。
这说明,雪雁不太精明,比较糊涂。
第五,雪雁趋炎附势。
在这段话中,雪雁对于赵姨娘毫无敬意,甚至说话颇有些蔑视,不客气。
这主要是赵姨娘在贾府混得差,很多人都踩她,连雪雁也不把她放在眼里。
所说贾府上下都是势利眼,但还是那句话,雪雁是个小女孩,却也是这样。
总之,雪雁的本性不太好,对于主子也不会很好,贾母才认为她靠不住。
相反,紫鹃可是全心全意为林黛玉考虑,甚至为此闹出过大事。
而最后林黛玉断气,紫鹃陪在身边,而雪雁却帮助他们骗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
由此可见雪雁的人品。
不过,雪雁其实也不是人品恶劣的人,也就是有些毛病的普通人。
她的优点也有,就是随遇而安,能够适应环境。
最后薛宝钗让她自己出去嫁人,雪雁就高兴地去了,一个小女人而已,也没有多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