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为何对亲孙女贾迎春的悲剧视若无睹?
观点一
在第二回,冷子兴在介绍荣国府时曾提过,贾母因“极爱孙女”,才将惜春放在荣府抚养,与迎春探春这些姐妹一处读书识字。
惜春是宁国府贾珍的妹妹,自贾源和贾演一代,到了惜春迎春一代时,已经过了四代,都快出五服了。如此关系,贾母还能将惜春当亲孙女一般对待,可见贾母确实喜爱女孩子。事实上除了宁荣二府的女孩子,贾母连族内其他女孩子也会另眼相待,譬如贾母八十大寿时,族内的其他媳妇带来女孩贺寿,贾母因见一个叫四姐儿和一个喜鸾的举止行事比别个不同,便异常喜爱,命王熙凤将其留下住几日,并劝别让人委屈了她们。
无论惜春抑或四姐儿和喜鸾,与贾母丝毫都没有血缘关系,却如此得贾母厚待,那作为亲孙女的迎春和探春,自然该更要受宠了。
然而,作为贾母的亲孙女,迎春自嫁入孙家,并在孙家受尽凌辱,贾母都不置一词,置若罔闻,而根据迎春的判词,这个懦弱的二小姐最后生生被丈夫虐死,那时候的贾母大抵更不会去干涉半分。所以,有人要问了,出了名疼爱孙女的贾母,怎么会任由迎春嫁入孙家呢?若当初阻拦一下,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悲剧了。其实,贾母何尝不知道迎春嫁入孙家要面临什么?只是有几个缘故,令她选择了闭口不言:
再有,贾赦与贾母的关系一向紧张,作为贾代善的大儿子,荣府的管家权却由二房掌控,不得不让贾赦气恼,为此还曾当众讲了个母亲偏心的笑话,可以说是非常明确的抗议了。更有当初强娶鸳鸯不成,反而加剧了母子关系的紧张程度。贾赦对贾母心中有气,贾母是非常清楚的,这时候本就是该他做的决定,贾母若再插手,不更授他把柄,火上浇油么?
其次,贾赦听不进劝。
知道迎春被许与孙绍祖后,贾政是持反对意见的,只因为孙家并非世家,当初因为有解决不了的事才拜在了贾家门下,然而后来孙家明显忘恩负义,不仅不记得贾家的恩情,孙绍祖还反咬贾家希图他家的富贵,贾政深恶这样的人家,所以极力劝阻,但贾赦却一意孤行,并未听进去,贾政也只能作罢。
再次,贾母迷信儿女之事自有天定
虽然是史侯家的千金小姐,自小成长与优渥的生活环境中,但这并不妨碍贾母骨子里对宿命论的坚信。贾母认为每个人的命运是上天注定好的(根据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所见所闻,似乎也是如此),自己再干涉也没有用,儿孙自有儿孙福,顺其自然就好。最后,便是贾母对迎春并不是很上心
虽然很残酷,但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使贾母对于众儿孙并不能一碗水端平,譬如我们都知道贾母最疼爱“两个玉儿”,并且一心一意都在他们两个身上。而即便有多余的精力,探春也是在迎春之前的。
贾母对迎春并不大用心,甚至可以说不太喜欢这个孙女。
譬如贾母生日,南安太妃要见贾府的小姐,贾母却将史湘云、薛宝钗、林黛玉几个叫去,而贾府的小姐仅仅叫去了探春,这已经很明显了。贾母眼里,迎春是上不得高台盘的,为此邢夫人还怄了一肚子气,觉得贾母偏心,到后来还将气撒在了迎春身上,骂其没用,自己娘比赵姨娘强十倍却比不得探春。更有查赌一事,迎春的奶娘首当其冲,众人看在迎春的面子上为其求饶,贾母却不为所动,继续对其严惩,试想如果是其他的小姐,贾母会不会宽容一点呢?当然,也只有迎春这样懦弱的小姐才会让底下的奴才无法无天了。
素日就不受贾母欣赏,不得贾母关心,关键时刻,贾母又怎么会对迎春特别的照顾呢!不惜与儿子恶化关系那种。
以上种种,都是贾母不会干涉迎春婚事的缘故。所以,说到底,因为母亲早逝,自己养成了软弱可欺的性情,父亲又一味高乐,纨绔糊涂,才导致了迎春如此悲剧。
观点二
贾迎春,是贾府的二小姐,大老爷贾赫与小妾所生的女儿。她长得温柔又美丽,只是老实无能,懦弱怕事,任人欺侮,加上又缺乏才情,于是有“二木头”的诨名。
迎春到了出阁的年纪,她父亲贾赦因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拿她抵债,做主把她嫁给所谓的“世交之孙”孙绍祖。
孙绍祖是大同府人氏,祖上军官出身,相貌魁梧,体格健壮,现袭指挥之职,绰号“中山狼”,是个骄奢淫逸、作践妇女的虐待狂,家里的人几乎淫遍。
贾政觉得这门亲事不妥,担心孙绍祖的人品。他预感到迎春嫁过去会受委屈,因此劝谏过贾赦两次,可是贾赦不听他的,贾政也只能作罢。
可怜迎春这个怯懦软弱的女子,在孙绍祖的拳打脚踢折磨虐待之下,嫁过去一年时间就一命呜呼了。
贾母对贾迎春的悲剧真的熟视无睹了吗?当然没有!书中说明,当邢夫人向贾母回明迎春婚事后,贾母的态度是“贾母心中却不十分称意,想来拦阻亦恐不听,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况且他是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为此只说“知道了”三字,余不多及。”
由此看来,贾母不关心迎春的婚姻是有原因的:
一、母子关系紧张是主因
贾赦不管事还胡作非为。贾赫是大儿子理应振兴家业,但是他不但不管家事,还在荣国府划出一片地方,自己居住。他有官也不好好做,还是老色鬼一个,房里姬妾一堆,还想强娶母婢,夺人财产(夺扇),棒打儿子,一件正事儿不干。
知子莫若母,他的种种“罪行”,贾母肯定教育过,劝过,骂过,长年累月下来,效果甚微,心中积聚了失望,干脆对他放之任之。
贾赫夫妇对贾母是假孝顺。从贾母对薛姨妈说的话“你这个姐姐她极孝顺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
可以看出来:邢夫人因为惧怕贾赫,在贾母面前装装样子,是假孝顺,贾母内心明白,也不指望他们孝顺。由此看来,贾赦和贾母矛盾很深,自己不孝顺,连带邢夫人也不孝顺。
贾赫不尊重贾母。十个手指有长短,做母亲的对孩子多少有些偏爱,贾母就比较疼爱小儿子贾政,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而在一次家宴上,贾赫借讲笑话的时机,直接影射贾母偏心,让贾母颜面受损,心生不快。
种种原因造成了贾母不喜欢贾赫,母子关系紧张,有句话说得好“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贾赫不讨喜,连带的贾迎春也得不到贾母的多少关爱。
因此对于这次贾迎春的婚事,贾母明知道自己劝说了也是无用,还不如不说的好,免得给彼此找不痛快,再一次破坏母子之间仅存的一点点关系。
二、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
古代男女结婚,不能自主,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儿女的婚姻大事,是父母说了算。
对迎春来说,她的婚姻自然是父亲贾赦、继母邢夫人说了算,贾母只是祖母,如果贾赦执意做主,她是无法强求的,毕竟贾赦才是迎春的生父,所以作为贾赦亲弟弟,迎春亲叔叔的贾政,也只能是劝,而不是越俎代庖,强行做主。
以前的人相信命,认为结婚是佳偶天成,天作之合的姻缘,婚前双方要合八字,两个人八字相配才能结成姻缘,不能够自由恋爱。
在上了年纪的贾母眼中,儿女的姻缘更是应该如此,即一切都是天注定的,人力是无法强求,更不能肆意更改的。迎春回娘家时,王夫人对侄女在夫家的悲惨遭遇也曾说“我的儿,这也是你的命。”
三、贾迎春自身性格造成
贾迎春为庶出,她从小死了娘,父亲贾赦和继母邢夫人对她毫不怜惜,同父异母的兄长贾琏也对她漠不关心。而且她性格木纳,软弱可欺,对任何事情不上心,在一众才貌双全的姐妹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是一个低到尘埃里的小姐。
贾母对于亲孙女贾迎春的爱远不如黛玉、湘云和宝钗。在书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贾母对迎春这个孙女的关心,祖孙俩唯一的一次交集,还是贾母动了雷霆之怒,要处罚迎春的奶娘。
而同样是庶出的探春,靠自己的能力赢得了贾府上上下下的赞赏,迎春逆来顺受又与世无争的性格,使得她在贾母的心中,几乎没有什么位置。因此,贾母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观点三
红楼梦里,贾母对孙女迎春婚事的态度,很多人都觉得有些“无情”了,因为她没有出面干涉,完全听任大儿子贾赦去办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关于迎春嫁给孙绍祖一事,我们都知道,二老爷贾政是极力反对的,因为孙家并不是什么豪门贵族,“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
贾政看的很清楚,这个孙家不仅门第不高,而且是趋炎附势之辈,他劝过自己的哥哥两次,但贾赦不听,他也就不好说什么了。说到底,迎春不是贾政的女儿,他做叔叔的无权过问。
那么贾母对迎春婚事是什么态度呢?她真的熟视无睹了吗?当然没有!当邢夫人向贾母回明迎春婚事后,贾母的态度是“贾母心中却不十分称意,想来拦阻亦恐不听,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况且他是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为此只说“知道了”三字,余不多及。”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总结出贾母不过问迎春婚事的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贾赦不听劝阻。知子莫若母,我们都知道,贾母的两个儿子里,他偏爱的是次子贾政,这一点从贾赦曾经讲过的偏心的玩笑中可知,他是在暗示母亲偏心。
贾赦是个什么样的人,作为读者的我们看得很清楚,他的母亲贾母自然也心知肚明。他不务正业,有官不好好做;老色鬼一个,房里姬妾一堆,还曾强娶母婢,夺人财产(夺扇),棒打儿子,一件正事儿不干。
贾赦的这些“罪行”,贾母不可能不知道,她明知道自己劝说了也是无用,还不如不说的好,免得给彼此找不痛快,再一次破坏母子之间仅存的一点点关系。
第二,儿女姻缘天注定。以前人结婚,都讲究佳偶天成,天作之合的姻缘,婚前双方要合八字,两个人八字相配才能结成姻缘,不能够自由恋爱。
在上了年纪的贾母眼中,儿女的姻缘更是应该如此,即一切都是天注定的,人力是无法强求,更不能肆意更改的,说白了,就是信命。迎春回娘家时,王夫人对侄女在夫家的悲惨遭遇也曾说“我的儿,这也是你的命。”
第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到了,古代男女结婚,不能自主,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儿女的婚姻大事,是父母说了算。
对迎春来说,她的婚姻自然是父亲贾赦、继母邢夫人说了算,贾母只是祖母,如果贾赦执意做主,她是无法强求的,毕竟贾赦才是迎春生父,所以作为贾赦亲弟弟,迎春亲叔叔的贾政,也只能是劝,而不是越俎代庖,强行做主。
除了以上提到了的三个原因,贾母不过问迎春婚事,其实还有两个原因。
第四,迎春在贾母心中的位置。我们都知道,贾母喜欢女孩儿,但我们也看得出,迎探惜三春作为贾母的亲孙女(侄孙女),在贾母心中的位置,明显不如黛玉、湘云和宝钗。
前八十回里,我们几乎看不到贾母对迎春这个孙女的关心,祖孙俩唯一的一次交集,还是贾母动了雷霆之怒,要处罚迎春的奶娘。地位稍高的探春,完全都是自己争取的,迎春懦弱的性格,使得她在贾母的心中,几乎没有什么位置。
第五,贾母与贾赦紧张的母子关系。贾赦素来不为贾母所喜,母子关系一直都不好,尤其在鸳鸯抗婚之后,贾母就更是瞧不上自己的这个儿子,更不要说过问他女儿迎春的婚事了。
贾母不过问迎春婚事,也许有跟自己儿子置气的原因,加上贾赦一意孤行,听不进任何人的劝阻,贾母也就丢开手了。
综上,并不能说贾母对孙女迎春婚事不闻不问,或者说完全听之任之,而是种种原因决定了,她没法过问迎春之事。
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出嫁的贾政的女儿,也许贾母会出面干涉,因为贾母偏爱次子,且贾政夫妇什么事都听老祖宗的,但贾赦单门独户另住,跟母亲关系又这么僵,且迎春婚事他有私心,所以,他是不会听从贾母的,贾母也深知这些,自然也就不再多问此事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