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为什么挖不下去了?(发掘秦始皇陵存在技术、资金和政策等难题)

发掘秦始皇陵存在技术、资金和政策等难题

2015年,受邀访问英国,在女王的陪同下,参观了白金汉宫中国藏品。期间,参观了一尊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制品。看到这里,兴致勃勃地跟女王介绍了秦始皇陵的历史,上面这句话,正是在介绍兵马俑时所云。

在上边看来,秦始皇兵马俑没有进行挖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技术达不到。

别以为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就可以对秦始皇陵下手。从前两年发掘海昏侯墓就可以看出,想要发掘秦始皇陵,以现如今的手段,根本就不可能。

海昏侯墓整个墓园面积有4万多平方米。

2011年发现盗洞之后,文物部门立即进行抢救性发掘。在发掘之前,现在墓园之上修盖一整块儿彩钢棚,将墓园与外界环境隔绝开,最大限度保证文物不受损害。

在发掘海昏侯墓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首次使用低氧舱设备,防止一些容易氧化的文物氧化。海昏侯墓的内棺全部整体打包进实验室,工作人员甚至需要带着氧气瓶作业。

海昏侯墓从发现盗洞,到清理完毕,一共用了5年时间。与之相对应的是马王堆汉墓,级别几乎相当,而且马王堆汉墓有三座大墓,整个考古发掘才用了2年。

可见,科技越发达,考古人员对待文物越小心。

秦始皇陵与海昏侯墓相比,有多大的差别呢?

从级别上来看,海昏侯是候,秦始皇是皇帝,而且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海昏侯墓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秦始皇陵占地面积56.25平方公里,所用计量单位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

若要发掘秦始皇陵,采用的方式与海昏侯一样,也是揭顶式发掘。

秦始皇陵封土堆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想要把这个封土堆给“揭顶”,仅仅挖土方一项就需要资金568亿元。这个费用还是在一切都顺利的情况下,如果出现意外…

封土堆“揭顶”之后,还要对封土堆四周的陪葬坑进行发掘清理。然后,在上面搭建一个密闭的彩钢棚,将陵园与外部环境隔绝开。

换言之,想要发掘秦始皇陵,至少需要搭建一个占地120750平方米的大棚,大棚中间禁止有立柱(大棚完全中空)。从秦始皇的陪葬坑——兵马俑就可以看出,这个中空的彩钢棚并不容易。

这仅仅是将封土堆下面密闭起来,若是整个陵区,大概需要一个比《阿甘正传》里的摄影棚还要大的空间,嗯,里面至少能容下一个“海”。

密闭空间解决好,才是氧化、掉色、汞蒸气、文物与史实相悖的问题。

不过,仅仅是挖个“坑”就需要500多亿,其他费用更不在少数。估计,整个秦始皇陵发掘下来,起码得2000亿。

所以,发掘秦始皇陵主要有两个问题:技术、资金。

在这两个问题之上,还有一个政策原因——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

当然了,发掘秦始皇陵还有一个历史原因:若是真的将秦始皇陵发掘了,陵墓里的文物对现如今的史学认知相悖,那该信谁的?比方说,《竹书记年》的发现,与之前的历史记载有相悖之处…

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在考虑清楚之前,还是莫动手。

秦始皇陵:挖掘地下宫殿的困境与期望

首先我们要承认,秦始皇陵确实是千古一帝给我们留下的巨大历史财富,当然这个财富不是只限于文物价值范畴,更多的是他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传秦地宫下面的场景是,水银作为山川湖海,秦始皇躺在棺椁中,游荡在里面,珍宝作为星河宇宙,就像一个地下的帝国。

地宫面积:25000平方左右 也有说是78个故宫那么大

目前发现的陪葬坑:180多个

那么这些年过去了,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我们是否有能力去挖掘这座地下宫殿呢?

我分析如下几个原因:

在起初次发现兵马俑的时候是1974年,在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那时候因天气干旱,有村民在秦陵东部1.4千米的地方打了个井,打井过程中,发现几个和真人一样尺寸的陶俑,于是立刻就联系专家前往,这就是兵马俑第首次面世。

起初出土的兵马俑,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土色,而是五颜六色的样子,但是专家目睹的过程也就5分钟后,陶俑身上的颜色纷纷脱落,消失不见。后来才知道,因为众多原因,如氧化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确保文物出土后,有能力去保护它。

于是,我们国家的态度就是“不主动挖掘”,因为技术如果达不到挖掘要求的话,造成的文物损失是不可逆的。

除了文物保护问题,还有就是挖掘方式和过程遇到的困难。

我们现在虽然是有了大地的探测技术,还是不能完全的对地宫进行探测,毕竟如此的大地宫,加上史书中记载的,皇陵里面肯定还有很多的保护措施。

揭顶式挖掘:

1.封土移除:如果采用揭顶式的挖掘,那么表面的封土处理又是一项大工程,现在的封土规模大概是南北350米,高76米左右,东西345米左右,加起来差不多有20万方。

当然,以现在的我国的施工能力和资金能力都不是问题,但是我们要移除封土的话,就需要抓紧进行一个现场保护的工程,因为文物怕风吹日晒,需要建一个大型的保护建筑。

2.封土筛选:封土移除之后,我们还要对其进行过筛,毕竟难免有很多的文物会残留在封土中,这又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举个例子:比秦陵小50倍的秦公墓,我们从挖掘清理到恢复,大概花了10年时间,换算成秦陵的话,10年乘以50倍,好吧,我还想再活500年。

3.封土恢复:挖掘完之后,我们要恢复呀,封土还是要回来的,这又是一项大工程。

深入式挖掘:

就好比摸金校尉那样,寻找到墓穴的入口,逐步进入地宫,进行挖掘呢?这样不是不可以,但是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我们也要考虑,地宫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里面的结构,构造,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并且非常容易造成二次损伤,塌陷等等问题,这都是不可逆的。

秦始皇陵留给我们的并不是里面有多少奇珍异宝,现在我觉得是一种中国人对他的期待更多一些,可以说是憧憬与好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但是,如果我们有一天真的挖掘开了,而里面不是史料上写的那样奢华秀丽,水印山川,气势磅礴,与内心的那种期待又是否是种落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