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为什么挖不下去了?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承认,秦始皇陵确实是千古一帝给我们留下的巨大历史财富,当然这个财富不是只限于文物价值范畴,更多的是他的历史文化价值。

秦陵规模《史记》中:“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相传秦地宫下面的场景是,水银作为山川湖海,秦始皇躺在棺椁中,游荡在里面,珍宝作为星河宇宙,就像一个地下的帝国。

地宫面积:25000平方左右 也有说是78个故宫那么大

目前发现的陪葬坑:180多个

那么这些年过去了,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我们是否有能力去挖掘这座地下宫殿呢?

我分析如下几个原因:

文物保护技术不够完善

在起初次发现兵马俑的时候是1974年,在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那时候因天气干旱,有村民在秦陵东部1.4千米的地方打了个井,打井过程中,发现几个和真人一样尺寸的陶俑,于是立刻就联系专家前往,这就是兵马俑第首次面世。

起初出土的兵马俑,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土色,而是五颜六色的样子,但是专家目睹的过程也就5分钟后,陶俑身上的颜色纷纷脱落,消失不见。后来才知道,因为众多原因,如氧化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确保文物出土后,有能力去保护它。

于是,我们国家的态度就是“不主动挖掘”,因为技术如果达不到挖掘要求的话,造成的文物损失是不可逆的。

挖掘技术不够完善

除了文物保护问题,还有就是挖掘方式和过程遇到的困难。

我们现在虽然是有了大地的探测技术,还是不能完全的对地宫进行探测,毕竟如此的大地宫,加上史书中记载的,皇陵里面肯定还有很多的保护措施。

揭顶式挖掘:

1.封土移除:如果采用揭顶式的挖掘,那么表面的封土处理又是一项大工程,现在的封土规模大概是南北350米,高76米左右,东西345米左右,加起来差不多有20万方。

当然,以现在的我国的施工能力和资金能力都不是问题,但是我们要移除封土的话,就需要抓紧进行一个现场保护的工程,因为文物怕风吹日晒,需要建一个大型的保护建筑。

2.封土筛选:封土移除之后,我们还要对其进行过筛,毕竟难免有很多的文物会残留在封土中,这又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举个例子:比秦陵小50倍的秦公墓,我们从挖掘清理到恢复,大概花了10年时间,换算成秦陵的话,10年乘以50倍,好吧,我还想再活500年。

3.封土恢复:挖掘完之后,我们要恢复呀,封土还是要回来的,这又是一项大工程。

深入式挖掘:

就好比摸金校尉那样,寻找到墓穴的入口,逐步进入地宫,进行挖掘呢?这样不是不可以,但是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我们也要考虑,地宫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里面的结构,构造,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并且非常容易造成二次损伤,塌陷等等问题,这都是不可逆的。

倘若挖掘之后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秦始皇陵留给我们的并不是里面有多少奇珍异宝,现在我觉得是一种中国人对他的期待更多一些,可以说是憧憬与好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但是,如果我们有一天真的挖掘开了,而里面不是史料上写的那样奢华秀丽,水印山川,气势磅礴,与内心的那种期待又是否是种落差。

希望回答可以帮到您,有更多观点,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