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一到晚上就怕猫怕老鼠,怎么帮助小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呢?(治疗儿童动物恐惧症的有效方法分享)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学方法助力

关于恐惧,我最近深有体会:

曾读过一本书叫《恐惧:推动全球运转的隐藏力量》,这是英国社会学家弗兰克·菲雷迪写的书,他研究恐惧问题已有二十多年。

在这本书中,作者分析了人类社会的恐惧从何而来,以及恐惧是如何推动文化发展。

但对如何走出恐惧,只引用了一句居里夫人的话,那就是:人生中没有什么可惧怕之事,只有应理解之事。

这句话给我很大启发。

人之所以会惧怕一些事,是因对这些事物不了解、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这些错误认识又进一步引发了人的恐惧情绪。

要帮孩子克服恐惧,需在此基础上,借用一些心理学中克服恐惧的疗法。

下面我来说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分为疗法和对您的具体建议两方面。

了解得越多,越不易害怕。对未知事物,人总出于本能地排斥。

纵观各种对付恐惧的疗法,皆依托心理学理论,于行动上缓慢安全地让人了解、趋近自己的恐惧之物。

包括训练法(在大脑中不断重复、演练即将来临的危险)、系统脱敏法(找到患者为之害怕或焦虑的东西,然后在安全舒缓的环境中,让患者逐渐靠近某物)。

所以,要让孩子消除对猫和老鼠的恐惧,主要在这四个字“了解”和“靠近”。

了解,包括自己的情绪和害怕之物;靠近是逐渐接近害怕之物。如果有激烈情绪就停下来,等平复放松了,再次尝试。

举个例子:我的孩子曾经很怕黑。晚上睡觉非要开夜灯。考虑到开夜灯影响人的正常昼夜节律和眼睛,所以我下决心采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她。

首先我给她讲了自己小时候怕黑的故事

讲得滑稽可笑,把自己描述成一个傻乎乎的笨蛋。让孩子在欢笑中感受到:

有的孩子不仅对某些事物恐惧,就连自己的恐惧情绪本身也令他们害怕。因为大人会说这没什么——否定他们的情绪。从而让他们怀疑自己,不明白自己为何会这样。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从哪里来,为何会如此,这是正常反应很重要。

儿童心理治疗师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这本书中说,孩子看到大人轻而易举就能做到某些事,内心是非常没有力量感的。

他们小小的,不仅物质上需要父母,行为上也需要支持。所以孩子需要力量感,如果看到一个人笨笨的,比自己还“差劲”,他们就会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许多儿童绘本上都会设计一个“负责搞笑的”,就是这个缘故。比如《神奇校车》中的阿诺。

其次,我给她读关于战胜黑暗的绘本和科普书籍

我给她读过《害怕黑暗的席奶奶》,这本书讲述不喜欢黑暗的席奶奶,滑稽地赶走黑暗的故事。这本绘本切中孩子内心,在有趣的故事中联想到自己。

我还利用绘本给她讲昼夜是如何运转的。为何会有黑夜和白天。

读这两种绘本,是为了让孩子在安全的距离里接触黑暗、了解黑夜。一步步地靠近。

另外呢,我还编了一个战胜黑暗的小故事,和孩子一起演。

演着演着,有一天,她突然在我表现出怕蛇的时候,对我说:妈妈,你演蛇吧,你越是怕什么就演什么,这样你就不再害怕了。我就是这样的。

这不就是在心理上逐渐接近吗?

美国在给特种兵训练时,会让士兵在大脑中演练即将进行的危险场景,这样当大脑有了预期,人就不再那么恐惧了。

上年大热的纪录片《徒手攀岩》主人公亚历克斯·汉诺尔德,敢不用安全设备攀岩绝壁,脑神经学家以为他的大脑跟常人不同,结果扫描后发现也没啥特别。但是这位仁兄说自己总是回味、预想、反复琢磨攀岩的过程。

这不也是在心理上逐渐靠近吗?跟利用绘本、与孩子玩假装游戏,是一个道理。

其实这也应了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在这里是刺激的递减),第一次见到蛇你挺害怕的,第二次就没第一次害怕,第三次没第二次害怕……直到最后,你都见怪不怪了。人对一件事越是熟悉,越觉得没有新鲜感,这件事对人的刺激便越小。

说教不管用,孩子擅长的是从故事中找对应。

你可以给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怕某件东西的事,自己现在如何了。任何人都会害怕,哪怕是爸爸妈妈。

利用自己的事,比较有亲切感。也可以编个某小孩怕什么东西的故事。最好编得有趣滑稽一些。让孩子感受到乐趣的同时,可以在其中揣摩自己的情绪。

先是一些温馨的故事,再过渡到关于老鼠和猫的科普绘本。

读故事型的绘本,目的是让孩子在心理上趋近老鼠和猫。

故事型的绘本很重要,塔维斯托克诊所的儿童心理书籍《3-5岁幼儿为什么问个不停》这本书反复强调绘本故事的重要性,说孩子能在温馨的图画中,以安全的距离琢磨书中的情绪,直到自己不再害怕;

科普绘本是让孩子在趋近的同时,了解老鼠和猫。知道它们和其他动物一样,只是自然界的动物而已。

孩子天生是戏精。

就像我跟孩子做的一样,假扮成老鼠或者猫。

当孩子以这样更近的距离去揣摩老鼠和猫的习性、心理,他离战胜这种恐惧就不远了。

当孩子取得阶段性进展后,给孩子正强化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当孩子可以看关于老鼠和猫的绘本后,对孩子说:看,你多了不起,现在都能看这种绘本了,我小时候怕xx的时候可没这么勇敢,能跟我讲讲你怎么做到的吗?

当人被鼓励时,大脑处于开放状态,更乐于接受新的东西,于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地给孩子的训练加进新的内容。比如劝孩子试着演一演老鼠。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总结起来就是:

我要提醒你的是,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不要心急;当孩子表现出反抗时,也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紧,缓一缓,换个时间再来。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你用这一套方法帮孩子克服了怕猫怕老鼠后,也可以用它克服其他的恐惧,而且这套方法对大人也是适用的。

最后引用爱默森的一句话来结尾:

做你所恐惧的事。

做你所恐惧的事,便是拥抱你的恐惧,直面它。当你做的时候,恐惧也就慢慢走了。

但对于孩子来说这未免太简单粗暴,所以,才有了“安全范围内慢慢趋近”演化出的各种具体方法。

最后愿我们的孩子都能了然世事,心中明达,不惧挑战,勇往直前。

祝好。谢谢阅读。

治疗儿童动物恐惧症的有效方法分享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网上看到过治疗成功的案例。所以可以给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有一种恐惧症叫“动物恐惧症”,起病于少儿时期,轻者只会出现情绪紧张,严重的会出现焦虑、心慌、发抖,甚至精神崩溃。它是一种精神官能症,表示对某些特定事物或场景产生的莫名恐惧,即使当事人明知道不会受到伤害,但是依旧无法控制自己恐惧的感觉。

有的人会一直延续到成年,但也有一部分人进入成年以后自行缓解。所以不要以为是孩子小,胆子小的原因,认为他们长大以后会好起来。资料表明,很多这种恐惧症会一直延续到成年,他们有的人会经常幻想那种恐惧的状态,被噩梦惊醒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如果发现症状还是需要尽早干预治疗,让孩子早点摆脱痛苦。必要时医生会结合心理和药物进行治疗。

当然也有很多人只是轻微的症状,并不是“动物恐惧症”。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亲人的帮助下,循序渐进的进行疗愈。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这是“恋母情结”导致的结果,听起来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也不无道理,“恋母情结”就是对父母的依赖感,上一辈对孩子包办的事情太多,以至于孩子不够独立。没有父母他们就没办法生存,不敢探索外面的世界,才会对一些事物心生恐惧。

还有一些是因为小时候被动物咬过、看到过动物的恐怖电影、看过其他人被咬、父母的描述、环境因素等等,都会导致恐惧症的发生。

就像我小的时候被狗咬过一样,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去别人家里玩。尤其在农村,那时候大部分人家里都会养条狗。只要有人靠近,狗就会听到脚步声,它们就开始不停的犬吠。每当这个时候,我的腿就发软,走不动路,精神紧张。

如果知道了原因,其实治疗就有针对性,最常见的有脱敏疗法、暴露或冲击疗法、肌肉松弛训练、认知疗法、催眠疗法等等。

我来详细说一下系统脱敏疗法的步骤吧:

1、和孩子聊聊猫和老鼠的话题,主要都是正向的,比如猫多可爱,胖嘟嘟的,爱睡懒觉,爱洗脸,爱打呼噜。老鼠小小的,最怕人,看到人拔腿就跑。它们多可怜,只能晚上出来找东西吃。孩子听到这些肯定会对它们萌生怜惜之情。

2、带孩子一起看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看看相关的绘本,还有现在抖音短视频里也有很多猫的可爱视频。

3、带孩子去公园看看别人家的猫的一举一动,主人抱着猫的陶醉表情。这个要离的远一点,而且要观察孩子的情绪,情绪不对要安抚孩子,必要时还是要带孩子离开。

4、买一些可爱的猫和老鼠的玩偶给孩子,让她抱抱、亲亲、摸摸。

5、当孩子前几步都适应了以后,可以带她去见真实的猫。克服恐惧的方法就是直面恐惧,这一步有点难,但是很有必要。孩子刚开始肯定会害怕,给她一点时间,慢慢来。一开始可以只是喂食,后面可以抚摸,再到拥抱。有的时候一次喂食都要反复十几次,家长一定要有耐心,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

以上步骤其实是一个真实成功克服恐惧症的案例步骤,小女孩已经克服了对猫的恐惧,自己现在特别喜欢猫。因为家里房子小,妈妈不同意养猫,他经常去朋友家里和小猫一起玩,给小猫喂东西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