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各大银行,要求取款低于额度,就必须在柜员机上取,各位有啥看法?

银行作为公共服务窗口行业,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是自身职责,要求取款低于额度就必须到ATM ,对于有一定文化基础或年轻人来说,没有毛病,但对于老年客户来说,就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

说句实话,在微信支付宝出道之前,即使年轻人也非常依赖于银行物理网点,稍微懒惰一点的,2万以下好歹也要去窗口凑热闹,结果被“友情提示”哄到了ATM 存取款,我们认为银行的行为值得提倡,毕竟银行花巨资(单台也是几十万)列装ATM 和存取一体机等自助设备,目的就是要对客户进行有效分流,以减轻柜台压力,缩短客户等候时间,提升客户体验。而现在世道却变了,随着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的诞生,非现金支付方式席卷而来,年轻人再去银行的,可谓屈指可数,哪怕是小额现金的存取,也完全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搞定。那问题来了,既然年轻人不去银行用ATM 和存取一体机,随着第二代社保卡的推广普及,“2万以下现金存取到ATM ”的提示还不是主要针对老年朋友。

从银行业务自助办理角度来说,老年朋友因为年龄大,记性差,以及平均文化素质低等原因,无疑是使用ATM 的弱势群体。在县域乡镇地区,特别是落后的农村地区,很多老人仅限于使用电视遥控板,手机都不会,叫他怎么操作ATM ?其次,因为涉及到钱,心理也害怕捣鼓出错,畏惧心理很重,因此大多数老人对ATM 是排斥的,甚至反感的。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既然银行需要充分发挥ATM 和存取一体机的效能,但也不能忽视老年客户的利益。怎么办?这就需要银行对老年朋友在使用ATM 和存取一体机时,提供必要帮助和辅导。一句话,帮助辅导的服务和人员要到位。有些时候,无论大堂经理还是保安,客户一进门就问“取多少钱,银行卡还是存单存折?”,三言两语就将持卡客户“分流”到ATM ,结果没有银行工作人员指导服务,老年朋友只有傻傻的等,或胡乱捣鼓,或请他人帮忙等等,很容易造成密码泄露,即使保安帮忙也存在重大风险,不知银行是真不知道,还是装糊涂?其结果,仍然导致客户抱怨和投诉,偏离了提升服务质量的导向。

更有甚者,哪怕柜台空无一人,柜员也拿着“友情提示”作挡箭牌,对持卡客户2万以下的现金存取视而不见,高冷拒绝。我们在想,银行在大力提升ATM 效能的同时,是否又在大量浪费人力资源呢?一个合理的方案应该是,当柜台没有客户办理业务时,应该对持卡客户进行弹性服务,能处理多少算多少,不仅合理利用多种资源,也让客户感到银行是在用心服务,而不是走形式,喊口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