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墨?(墨的选择与磨墨技巧)

墨的选择与磨墨技巧

宋之后,文房四宝多指毛笔、黑墨、宣纸、砚台。其中墨与砚更是书法中最重要的工具。本文简单聊一聊怎样磨墨。

墨按制作材料,大致可分为松烟墨和油烟墨等。

松烟墨

松烟墨制墨工艺较油烟墨早很多,汉代的时候就曾有松烟墨的记载。

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烧烟、筛烟、熔胶、杵捣、锤炼等研试而成,工序较为复杂,其特点是色泽蓝黑,无光泽,不宜作画,因此并不为人所重。但在书画作品中表现某些特殊场景时也常用此墨。

油烟墨

油烟墨是用桐油、花生油或菜籽油等加工制成。

油烟墨一般色泽黑中泛紫,有光泽,宜书宜画。所以历来书画家皆以油烟墨为主。

古时的墨,一般多是经过多重加工而制成的墨锭。选择墨锭的的时候,墨色浓黑并能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最劣。

磨墨的方法:是要用清水,用力平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浓稠为止。

用墨最好用现磨的墨,经久不用的墨称之为宿墨,宿墨一般在色泽、表现力甚至于装裱上都不如新墨好用。但也有部分书家喜用宿墨书写,个例而已。

怎样磨墨∶

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字法,本寸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之一大关键已。”

书法的表现力离不开墨的合理运用。力道适中:磨墨要轻重、快慢适中,磨墨的人姿势要端正,要保持持墨的垂直平正,要在砚上垂直地打圈儿,不要斜磨或直推,更不能随意乱磨。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太急太缓,墨汁皆必粗而不匀。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沬,色亦无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指按推用力”,轻重有节,切莫太急。

浓度适中:磨墨宜用清水磨墨。磨墨用水,宁少勿多,磨浓了,加水再磨浓。可边磨边加清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

随磨随用:用墨必需新磨,因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胶与煤逐渐脱离,墨光既乏光彩,又不能持久,故以宿墨作书,极易褪色。而市面上所售的现成墨汁,有些胶重滞笔,有些则浓度太低,落纸极易化开,防腐剂又多,易损笔锋,不宜采用。

储放匣内:研墨完毕,即将墨取出,不可置放砚池,否则胶易黏着砚池,乾后不易取下,且可防潮湿变软,两败俱伤。也不可以曝放阳光下,以免干燥。所以最好还是放在匣内,即可防湿,又避免阳光直射,不染尘,是最好方法。

研磨墨液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自古以来,纸与墨作为影响书画作品墨色效果的二个重要因素而被书画创作者们重视,很多的书画爱好者,通过从古人的画作中看到的“研磨图”,来论证“正确的研磨姿势”,足以说明,“好事者”们的认真执着程度是如何之高。

本人经历文房四宝行业的时间近20年,尽管自己的手头功夫不足一谈,但期间接触的所谓“耳闻目睹的文人磨墨那些事”可算不少。

便静坐码字、拍图与诸友共议。

话说,涉及正题之前,先简述一下研磨的原理以及标准。

墨的构成,是细小的碳颗粒经与胶、中药等添加物混合之后凝固而成,以不同形状的固体存在。这种固体有个特点,遇水后胶会缓慢溶解,且胶的黏性并不是太强,摩擦会让碳粒从固体墨锭中脱落下来。

那么研磨的物理过程就是:墨条与砚台的接触面摩擦以及水分对磨下来的部分寖泡双重作用,使得碳粒在失去胶的凝固作用之后,以非常细小的状态存在于水的混浊液当中。

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磨墨者感觉可以使用时,墨液便磨好了。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磨墨需要墨锭在加了水的砚堂中“不停摩擦”,那么,这就涉及到磨墨速度以及蹭下来的颗粒大小的问题,换句话说,磨墨所需要的时间与墨的细腻程度,是由这些决定的。

那么基于此方法的分析下,影响磨墨速度的因素有:

而我们还知道,墨原料的构成,是由不完全燃烧的植物/油料后冒到空气中的烟所取得的“烟垢”,因此极其细小,所以墨的碳颗粒在粉碎到墨液中之后,不见得就是分解成了最小的单位,因此,尤其对于画画来说,还需要“醒墨”。

醒墨就是将墨好浓度合适的墨,再放置一段时间,以令墨中的碳颗粒尽量细化到“最小单位”,这样使用起来,才会令创作后的墨色呈现更多细微的变化。

于是我们就从目的和原理上了解墨液的“昨日今生”了,怎么磨,答案也就呼之欲出:

① 加适量水于砚堂之后,遵循“重按轻推”的法则,缓慢转动或推拉墨锭。

说明:磨墨不见得一定要“墨条垂直砚面转圈”去磨,转圈法只是磨墨手法的一种,我们的目的是要将碳颗粒从墨锭上“蹭”下来,实现了这个就行。

实际上,斜向推拉墨锭反而更舒服,

首先这个法子不会在磨墨时出现墨锭跳动而令漆黑的墨液溅出(但是垂直墨条转圈经常会这样);

其次墨的磨口呈现的“人字形”磨面,更利于残留墨液的去除——放砚面轻敲几下即可。

实际市面上有一种斜坡式的砚台,其砚式就是专门针对此磨墨法而制的,日本流行此法较广。

② 墨浓度到合适的程度之后,加水再磨或进行后续的醒墨

随着磨墨的进行,墨的浓度会越来越高。

感觉出现墨路之后,稍观察下,墨条划过之后,如形成的“墨路”两侧堆积的墨,缓慢向路中间移动,则墨的浓度便适合了。

这个时候,如觉墨液量不够,可再加水继续磨,或者进如下一个环节,醒墨。

③ 醒墨也有人叫“发墨”,目的是让墨液中的碳颗粒进一步分解至尽量细小的程度。

因为靠摩擦而蹭下来的碳颗粒,有可能是整块下来的,这时候,尽管墨的浓度已经可以了,但,不见得墨液里面的细小颗粒都是充分分解为最小单位了,

经验表明,磨好的墨,静置20分钟以上,效果会更佳,目的便是继续让水分将墨粒从胶状凝聚状态分解开来。

这个过程可以将砚台盖上,如没有盖的话,敞开静置影响也是可以。

醒墨之后,这个墨便可以符合任何高要求的创作需要了。

④ 几点注意事项。

废话说了一大通,其实最简单理解就是:

高要求的作品需要的墨,磨浓之后再醒墨,

否则,耗墨量大的用墨可以酌情使用粗糙一点的砚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