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左宗棠的塞防超越了李鸿章的海防?

左宗棠的主张是“海防与塞防并重”,而不是片面支持塞防。左宗棠本人就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一大批海军人才,足以证明左宗棠对于中国海疆防御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之所以出现塞防、海防之争,是因为当时的清王朝刚刚平定太平天国,国力穷困,力不能逮,不能两边同时兼顾。而在19世纪70年代时,新疆的阿古柏匪帮和东南沿海的日本同时对清王朝发动了袭击。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该如何应对危局,这才出现了塞防、海防之争。

左宗棠说:中国“防沿必用海船,海船不敌轮船之灵捷”,“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然而,一个国家的国防,不仅需要先进的军事武器,而且还需要正确的海防军事战略。对海岸防御上,左宗棠主张“慎以求慎”,把此视为海防的重要环节。

左宗棠的军事眼光,远远比别人深远。因为,他看得出,一个国家海防实力的增强,需要以庞大的经济基础为根基,而经济又是以民本为支撑。他巧妙的把“民生”问题运用到了海防思想中:把“民为邦本”、“民得所养”视为巩固和加强海防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左宗棠提倡在海防建设中兵民联合御敌,强调沿海民间武装“渔团”是“自卫身家”、“而御外侮”的组织,反对清政府内部屡起的对渔团加以裁撤的动议。

可见,左宗棠的海防问题转化为了人民战争,这也是他在国家实力不济时的权宜之举,“以辽人守辽土”。

在左宗棠的塞防思想中,他就十分看重新疆。他认为: “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这是清王朝拍板定下来先收复新疆的原因,也是左宗棠的塞防思想中所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同时他还把“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统以能将”军事方法和“筹饷”、“筹粮”、“筹转运”的筹备方案视为规复新疆以重塞防的可靠保证,这三者构成了左宗棠的塞防思想体系。

海防派主要以经费有限为由,左宗棠则是这么给他们算账的。

军饷问题可以解决。

左宗棠指出:海防费用主要是制船造炮和招募水师,现成船渐多,购船之费可省,雇船之费可改为养船之费。”又“沿海各口风气刚劲,商渔水手取才非难……较之招募勇丁,费节而可持久。”

至于大军在新疆的花费,他主张在南北各要地,兴办兵屯、民屯,可以节饷。同时他带领大军入疆,“剿抚兼施”,“粮运兼筹”,新疆完全可以收复。

征西大军开拔,初步核算需要经费2000多万两,可是清王朝满打满算只能给800万两,还要各省协饷才能办到。左宗棠大军能够顺利开拔,并且作战数年,所需战费,多半是胡雪岩从洋商处借贷而来。

李鸿章也说他的海防思想,多半是为了防御日本的。可是后来的历史也看到了,日本确实是近代以来给中华民族制造了最大的灾难的国家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