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独三国时期谋士众多,其他朝代谋士鲜有?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奇怪,虽然三国谋士众多,其他朝代谋士也非常多,比如,春秋战国时期。

本人列举两个时期的十大谋士作为对比。

三国时期十大谋士:

1: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2:陈宫(?-199年2月7日),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而被曹操视为心腹。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等汉末名士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下邳城中,吕布不听陈宫两面互补之计,以致失败。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

3: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

4:田丰(?-200年),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田丰自幼天姿聪慧,少年时丧亲守丧,守丧的时间虽然已过,但他仍笑不露齿,因此为乡邻所器重。而且田丰博学多才,在冀州很有名望,最初被太尉府征辟,推荐为茂才,后来被选为侍御史,因愤恨宦官当道、贤臣被害,于是弃官归家。不久,成为冀州牧韩馥的部下,因为正直而不得志。

5: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6: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7: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后卷入“二宫之争”。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

8: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敬侯,后追赠太尉。

9: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10:徐庶,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拜师求道。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

春秋战国时期十大谋士:

1:宁越,战国时期人,相传找过孔青打败齐人后,杀得对方丢盔弃甲,俘获齐军战车两千辆,将敌军三万具尸首堆成两座大坟。

宁越对孔青说:“应该利用这些战车和尸体对齐国进行二次进攻,把他们送回齐国境内,他们会因掩埋这些尸体而精力耗竭。”

孔青说:“万一齐国不收这些尸体呢?”

宁越说:“齐军战败为罪一、不准百姓归国为罪二、不接纳战士沙场的百姓尸体为罪三,有者三大罪,百姓就会怨恨君主,将不会为其效力,这就是二次进攻!

2:徐尚,战国的合纵连横谋士。当时秦国已得六国土地,即将统一天下,秦国的蒙恬、公孙衍率军南下,打算攻下最后一个国家,完成统一大业,在途中却遇到了徐尚和李牧的阻拦,两军交战数十回合,三个月秦军均不能穿过徐尚的阻拦。

3:乐毅,他曾统帅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他连战连捷的战争经历,留个后人一个神话似的传说。

4:伍子胥,本身楚国人,后逃到吴国,辅佐吴王阖闾,阖闾与勾践大战中,中箭身亡。后伍子胥辅佐夫差,击败越过,俘虏勾践,但夫差心软,不听伍子胥之言杀掉勾践。伍子胥缕缕进言夫差,最终被刺死。

5:公孙衍,被秦惠文王任命为大良造,积极谋划,向魏国发起攻击,后又出任魏国相国,又任韩相,公孙衍极具战略眼光,他不仅注重联合东方各国,甚至把秦国西方的小国义渠,也拉进了合纵伐秦同盟,但最终却一失败告终。

6:杜赫,是战国时谋士,曾用“捕鸟论”向国君推荐人才,他说你把珠宝给地位显赫的人,一次笼络人心是不对的,他们看不起你,如果你把钱花在普通人身上,又不能有所指望,所以你应该把钱花在暂时穷困潦倒,将来大有作为的人身上。就像捕鸟一样,把网放在无鸟的地方,永远捕不到,放到鸟多的地方,会把它们惊走,只有把网设在有鸟而鸟不多的地方,才会捕到很多鸟。

7:苏秦是合纵六国的主要人物,曾独自游说诸国,说韩、说魏、说齐、说楚、凭着自己一张嘴,搅得天下大乱,改变当时世界的格局走势,是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8:李斯,战国末期著名谋士,曾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政治顶峰,辅佐嬴政登上大位,后劝说秦王灭诸侯、成帝业,在秦王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朝统一后,传国玉玺上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就李斯亲自刻上去的。

9:赵奢,秦国进攻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赵王问廉颇:“可以去救援吗?”廉颇说不能,又问乐乘,回答与廉颇一样,后问赵奢,赵奢说:“阏与交战如两只猛虎打架,凶猛的那个可以得胜。”于是赵王拍赵奢去援救。

10:孙武,其他不多说,就凭一部《孙子兵法》便可排行第一,此书经过两千多年,历代都有研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世界广泛传播,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可谓后无来者!

另外的说法

因为三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三国时期的人才的数量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相比的,后再加上罗贯中加了很多的虚构内容,把三国神话了。

依照我们现在来看三国,整个历史过程就是一部兵书,三个国家的相对立的激战情况用到了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的计谋、勤王图霸计,即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计属于典型的政治计谋。提出此计的有荀彧、许攸,成功的是荀彧。

汉献帝即位后,接连遭受董卓、李榷、郭汜乱政。

在政局不稳、战事不断的年代,汉献帝过着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的苦难生活。

尽管汉献帝如此狼狈,可皇帝毕竟是一面颇有号召力的旗帜。对于这点,荀彧看得很清楚,听说汉献帝移驾洛阳,马上向曹操进言。举晋文公纳周襄王、汉高祖为义帝发丧的例子,说明勤王的重要性。还提醒曹操,若不早图,别人将先我为之。

曹操何等人物,岂肯错过这样的好事,立即兴师勤王。可以说曹操之所以能够扫平群雄、称霸中原,与此计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扼喉待变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

官渡之战,曹袁兵戈相向。很快曹军粮草用尽,曹操意欲退兵。荀彧闻之,献此计。先挑明官渡之战的重要性,胜则消灭袁绍、一统北方,乃天下之机。

又举楚汉相争的例子,说明兵少粮尽并不可怕,只要画地而守、扼喉待变,一定能以少胜多取得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试想如果曹操官渡失败,不仅很难统一北方,而且曹操统一大业将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此计对于官渡之战的胜利,以及最后统一北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仗义招才计,此计属于政治计谋。

刘备被吕布打败后,只好投奔曹操。对于刘备去留,曹操内部意见不一。

荀彧、程昱认为刘备乃英雄,不杀终为后患。而郭嘉却认为杀一人而阻天下志士之望,谁肯共谋天下呢。曹操也觉得杀刘备不利于招揽人才,故不杀,并表刘备领豫州牧。观曹操此举乃真英雄也!是故英雄对决,不应施以小人招数,而应正大光明地分出高下。

相反,纵然杀掉刘备,势必会招来更多的敌人,况且刘备当时并没有显露出英雄本色。因此留着刘备未尝不是好事,后来无数智谋之士投奔曹操,足以证明郭嘉有相当远见。 、借刀杀人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

曹操平定北方四州,袁尚兄弟被迫逃亡辽东。表面上看若袁氏与公孙康联合会对曹操构成很大威胁,所以曹操大部分手下主张趁胜一举歼灭袁氏与公孙康。他们没想到还有一个对曹军更为有利的隐藏条件,即是让袁氏与公孙康火并,而曹操能坐收渔翁之利。

此时郭嘉尽管已留易州养病,远离战场,但局势的发展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劝曹操不可出兵追击。若出兵,二者必并力抵抗,急不可下;若缓之,使公孙康、袁氏相拼,其势然也。曹操从其计,果然袁氏兄弟被公孙康杀死。

可以说曹操能最终消灭袁绍势力,进而统一北方,与此计有着重要的关联。 、声东击西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兴兵讨伐张绣,久攻南阳城不下。于是曹操命士兵做好继续攻城准备,自己却骑马绕城三日(见东南角砖土新旧不等,多半毁坏,容易攻城),然后假装从西北角入城。这一切贾诩在城上看得清楚,便欲将计就计,为张绣献此计。

先说明曹操去西北角积草,看上去想从西北入城,不过是虚张声势,实则想从东南角攻城。然后劝张绣把百姓假扮士兵守西北角,令主力埋伏在东南角。果然不出贾诩所料,曹操被杀得大败而归,从而南阳之困得以解除。

离间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与韩遂、马超对峙,双方互有胜负,相持不下。然而双方实力毕竟悬殊,韩遂很快支撑不住,于是想与曹操讲和。怎样才能毫不费力、一食二鸟呢?既然韩遂有讲和之意,贾诩马上想到了离间计。先让曹操次日与韩遂交谈良久,使马超心疑。然后让曹操亲作一信与韩遂,故意将信中关键处涂抹不清,让韩遂、马超互相猜疑,进而发生火并,使其两败俱伤。事情果然不出贾诩所料。

翁中捉鳖计,此计属于政治计谋。赤壁之战后,曹操一直在寻找机会消灭孙刘,只是怕马腾偷袭许都。于是荀攸献计,要曹操用汉献帝名义加马腾为征南将军,使其讨伐孙权,诱其入京师,然后除掉他。此计为计中计,是远攻近交计中的子计。

以逸待劳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蜀军攻打定军山不下,法正及时提出此计。他仔细观察地形,发现定军山以西有座宝剑峰,比定军山还高。就劝黄忠抢先夺此山,这样定军山之虚实一目了然,将给魏军带来很大威胁。然后根据当时的敌情我情,让黄忠守在半山,自己居山顶。待夏侯渊兵至,举白旗,黄忠按兵不动;待到敌人倦怠无备,举红旗,黄忠立刻下山击之,必当全胜。后来形势果然如法正所料,黄忠不仅夺了定军山,还杀了曹操大将夏侯渊。此计为蜀国的全盛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趁火打劫计,属于政治计谋。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争斗,引起宫廷内乱。这时,远在西凉的董卓收到何进命其进京救驾的密令,犹豫不决。谋士李儒对当时的局面看得很明白,于是力劝董卓以“奉诏救驾”为名,趁机进京夺取政权。董卓听从李儒的计谋,率领西凉大军迅速进入京城,在李儒、吕布的帮助下,先铲除了丁原等异己,接着废少帝立献帝,从而把持了朝政大权。 、顺手牵羊计,属于军事计谋。关羽死后,蜀吴之间的矛盾达到白热化,按理说魏国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

曹丕完全可以联合蜀国灭掉吴国。可是刚刚称帝的曹丕只顾铲除异己巩固政权,却失去了这样的好机会。当时,谋士刘晔曾提出此计:蜀吴交兵,天亡也。若遣一上将提兵数万,渡江袭之,魏蜀联合,吴国不出半月可亡矣!或者让蜀吴争斗,魏国也可坐收渔翁之利。当然曹丕并没有听从,等到吴国大胜蜀国后,他却错误地出师伐吴,结果一战败北。

调虎离山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打败张绣后,矛头指向徐州吕布。如果正面与吕布交手即使取胜也会损失惨重。这时早已投降曹操的陈登成功运用此计,达到兵不血刃的目的。一是诱吕布将妻小与钱粮移屯下祁,从而为后来占领徐州清除障碍。二是骗吕布说泰山孙观等谋反,结果让吕布与陈宫夜间厮杀起来,杀到天明,方知中计。

吕布急忙赶回徐州,陈登父亲早已占领此城。三是伪传将令,对高顺、张辽说吕布被围,让高、张率兵营救。在陈登策应下,曹操很快拿下小沛。此计使得吕布短时间内丢了大部分领地,只剩下下祁一块不大的地方了。 、攻心计,属于政治计谋。

三国后期,诸葛亮为伐魏,想先解决南蛮以解除后患。马谡及时献此计。大意是南蛮地处偏僻,即使武力攻下,也很难真正征服。不如以军事为辅、政治为主,以攻心达到武力不能解决的目的。后来诸葛亮成功的运用了此计,七擒孟获,使得南蛮纳入蜀国版图,也为后来的伐魏解除了后患。 、笑里藏刀计,属于政治计谋。讨伐董卓失败后,袁绍回到渤海,军中缺粮,冀州韩馥遣人送粮。谋士逢纪献计。

先与公孙瓒相约夹攻冀州,事后平分其地。同时派人密报韩馥,韩馥必然请袁绍共同御敌。然后从中取利。果然韩馥请袁绍营救冀州,并让出冀州给袁绍。

等到袁绍夺了冀州,马上与公孙瓒撕破面皮,自己独占冀州,为袁绍统一北方四州打下基矗 。

美人计,属于政治计谋。董卓把持朝政以后,弄得上下怨声载道,各地盗贼猖獗。司徒王允看到董卓、吕布皆是好色之徒,于是巧使美人计,让貂蝉离间董卓吕布,从而让其父子两人火并。最后王允、吕布联手杀死董卓,使汉朝天下得以暂时的安宁。

苦肉计,属于军事计谋。蒋干到东吴说周瑜,被周瑜将计就计,使曹操杀死蔡瑁张允水军两都督,为自己除去了后患,但曹操水军实力乃就很强大。周瑜于是与老将黄盖演出一场苦肉计来。这事几乎瞒了东吴所有人(包括孙权都以为周瑜是真的想杀黄盖),只有黄盖的老友阚泽与孔明清楚。结果曹操中了计,苦肉计的成功为后来的火烧曹船立下汗马功劳。

连环计,属于军事计谋。赤壁之战的胜利与诸多计谋密切相关。如草船借箭、借东风、连环计、离间计、苦肉计、火攻等等。其中连环计是其中最关键的一计。当时蒋干在东吴遇上庞统,并极力推荐庞统去见曹操。庞统有心让东吴与刘备取胜,于是献此计。看上去,联环能让船上的曹兵如屡平地,很管用。

其实一旦联环,与到紧急事情(如火攻等)后就变成大患了。曹操及其谋士都没有想到这点,因此遭到火攻是必然的。

一.随机应变——曹操应急佯献刀

二.金蝉脱壳——孙坚换帻脱险境

三.乘火打劫——袁绍诈取冀州城

四.连环计——王允巧使连环计

五.欲擒故纵——刘备三让徐州城

六.嫁祸于人——曹操借头息众怨

七.韬光养晦——刘备借雷巧掩饰

八.兵不厌诈——张飞诈醉擒刘岱

九.借刀杀人——曹操借刀杀祢衡

十.釜底抽薪——曹操乌巢烧粮草

十一.隔岸观火——曹操袖手除二袁

十二.无中生有——程昱用计诳徐庶

十三.上楼抽梯——刘琦上楼抽梯问计

十四.虚虚实实——张飞沉着退敌兵

十五.激将法——诸葛亮计激周瑜

十六.反间计——周瑜假书赚蒋干

十七.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

十八.苦肉计——周瑜导演苦肉计

十九.美人计——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十.利而诱之——丁斐牛马救曹操

二一.围魏救赵——孔明一纸救江东

二二.混水摸鱼——庞德设计下长安

二三.十面埋伏——孔明设伏擒张任

二四.出其不意——甘宁百骑劫魏营

二五.以逸待劳——黄忠疲敌定军山

二六.疑兵之计——孔明设疑胜曹操

二七.攻心为上——吕蒙攻心胜关羽

二八.将计就计——曹操盛葬关羽头

二九.火战计——陆逊火烧蜀连营

三十.各个击破——孔明安居平五路

三一.先发制人——司马懿出兵破孟达

三二.空城计——孔明智设空城计

三三.诱敌深入——木门道张郃中计

三四.忍辱负重——司马懿忍辱取胜

三五.缓兵之计——司马懿缓战破辽东

三六.假痴不癫——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三七.背水一战——姜维背水破王经

三八.走为上——姜维求计避祸

三九.暗渡陈仓——邓艾奇兵度阴

四十.一箭双雕——司马昭一石三鸟

四一.以柔克刚——羊祜怀柔服陆抗 正因为计谋用的出神入化,让后人记忆深刻,才能流芳千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