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前示意诸葛亮若刘禅不才,可自立为王,他为什么这样做?(《刘备与诸葛亮:信任与托孤的契合》)

《刘备与诸葛亮:信任与托孤的契合》

刘备生于东汉末期,那时的汉朝已朝政蹦坏,家国混乱,豪杰并起。

《三国志》描写刘备: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善下人,少言语,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

从这断话里,可以大致看出刘备的为人:不怎么爱说话,善待地位低的人,好结交朋友。

不乐读书,和曹操熟读兵书及诸子百家相较,差得太远。所以刘备和曹操同为镇压黄巾军的功臣,十几年后,一个无立锥之地,一个拥军百万。

在混乱中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的刘备,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刘备四十多岁,事业仍然沒有建树,不觉心生焦虑,四处访贤,后司马德操推荐了称为伏龙的诸葛亮。

为了能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刘备不昔三顾茅庐,终得见贤。可见其需要帮扶之切。

诸葛亮一出山,就向刘备献了《隆中对》,详细分析了天下形势:曹操能谋,拥军百万,不可与之争锋;孙权久据江东,地势险要,国富民强,可以作为外援;劝刘备拥据荆州和益州,然后联合西戎,南边安抚好夷越,外结孙权,能如此,天下可图,霸业可成。

《隆中对》无疑是给转战几十年的刘备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如在迷雾中看见了太阳,眼前的视野突然开朗,奋斗路线也得以明确。

诸葛亮就是刘备的思想指导老师。

在后来的合作中,刘备和诸葛亮也君臣契合,同道而谋。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也为刘备的帝业鞠躬尽瘁。

在曹操南征时,诸葛亮极力促成了赤壁之战。这一战的胜利成了刘备建帝大业的转机,刘备从此有了自己的力量,再也不用依附任何势力。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刘备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刘备临死前,招诸葛亮进前,说如果刘禅不才,诸葛亮可以自立为帝。刘备这样做有几个理由:

这两个人的让德,对刘备有启发性的思考。

沒有能力而居高位,对图大业无疑是一种阻碍。所以刘备要刘禅把诸葛亮当成父亲来对待。如果刘禅能把诸葛亮当成父亲,就算沒有帮助,也不会成为霸业路上的栏路虎。

刘备知道诸葛亮忠君守信,能匡主济功,但同时也心气高傲,人品高洁,服软不服硬,服信不服逼。对品质高洁的人,信任就是一把锁,牢牢的抓住诸葛亮为刘家终身效力,不会弃无才无能的刘禅于不顾。

刘备最后的托孤,有着深远的意义,既保护刘禅也成就了诸葛亮。诸葛亮后来五次北伐,想完成《隆中对》的战略目标,可事与愿违,北伐最终失败。但诸葛亮却为刘备的江山付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并且,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与长孙诸葛尚也为刘家江山付出了生命。

德是一种信念,也是一把枷锁,让信仰它的人守它终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