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叫赵政又叫嬴政,先秦时代的姓氏起源是怎么样的?

观点一

秦始皇姓嬴,赵氏,名政,因此既可称嬴政,又可称赵政。

今天的姓氏是同一个意思,都代表家族的血缘关系,比如张姓,也可称张氏。但在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姓和氏却是两码事,意义不同。

简单地说,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是同一个族群共同的名称。随着人口增多、迁居异地、身份变化,以及技能的改变等,同一个族群可以分裂出很多支系,这每一个支系就是一个氏。

1、先说姓的起源。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但我认为,中国人发明姓,可能还是出于避免近亲通婚,以实现优生繁衍有关。最开始,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出于生存的需要,渐渐群居在一起,相互通婚是少不了的。随着时间推移,通婚多了,相互间就有了血缘关系,再继续通婚就涉嫌近亲结婚。怎么办呢?为了区别,干脆在同一个部落生活的人都取一个姓,同姓之间不通婚,这样就有效避免了近亲结婚。

因为姓与婚姻有关,因此最初的姓都是女字旁。比如: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少昊四嬴姓、太昊是凤姓等。

周朝的开国君主姬发就是姬姓,代表他属黄帝部落的后裔。在周朝,姬姓又分封不少领地,赐姓,从而衍生出更多的姓。据考证,周朝是中国姓氏发源的黄金时期,因此整个中华民族共尊皇帝为祖先。

2、再说氏的起源。就像前文所说,同一个部落人口越来越多,就要分开群居,有的迁的东边,有的迁往西边,有的跑到南边,总之原始部落要四分五裂了,形成多个分支。这每一个分支就是一个氏族。

氏可以姓为氏,也可以官职、封邑、国名、出生地,或者以先祖的字或名为氏,比如:赵氏、魏氏(以国名为氏)、东郭氏、南郭氏(以居住地为氏)、司空、司徒、司马(以官职为氏)等。

总之,到了战国后期,氏的种类要远远大于姓的种类。

秦始皇嬴政正是这一时期的人物。因此,他的姓源自祖先,氏则以出生地为氏——嬴政的父亲子楚因不受父亲待见,曾被送到赵国做人质。嬴政就是在子楚在赵国做人质时出生了,在赵国生活了13年,因此取赵氏。

那么,姓代表血缘关系,氏则代表了部族的分支,合在一起就代表了具有血缘关系的某一个分支。再加上名字,才能代表一个具体的人。比如:嬴政,就是指嬴姓中叫政的那个人,赵政则指赵氏中叫政的那个人,因为赵氏也是嬴姓族群,因此两者实际指代的是同一个人。

3、姓氏合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新的封建制度,很多姓氏就渐渐衰亡了,有的则进行了合并,到了西汉初年,姓和氏的区别已微乎其微。到了司马迁写《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姓氏合一直沿用到今天。

观点二

大家好,我是小陌,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秦始皇是赢姓,赵氏,名政。按古代正规形式(男子称氏不称姓)应该叫赵政。为什么会叫嬴政呢?嬴政这个名字产生在后期,因为后期人们是以姓开头,秦始皇是姓赢名政,就叫嬴政了。因为时代在改变,不同的时候也就产生了不同名字。

先秦时代的姓氏传承母系社会,先秦时期的“姓”和“氏”分开用的,姓是总的,氏是分支。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

秦始皇按当时规定叫嬴政是不对的。在当时的朝代,姓氏表示血缘出身,氏是表示社会集团。男性是按氏开头读的,区别于现今,秦始皇姓赢,是赵氏,名政,按当时社会应该叫赵政。

然而秦始皇是当时的王,九五之尊,别人直呼其名是不合适的,赵政也基本用不到。后期随着秦朝的灭亡。也没了顾忌,叫赵政也多去了。在后期到了以姓开头的时候,叫嬴政也就合适了。因为时代的不同,叫法也就不同了,无论秦始皇叫嬴政还是赵政,我们对其依然是熟悉的。

在人类的母系社会时期,并没有完善的婚姻制度,而是乱婚,所以,就造成了“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状态。为了规范婚姻,避免近亲相婚,逐渐产生了姓氏制度。

到了先秦时期,姓氏还是沿用以前的姓氏。在既有姓又有氏的情况下,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这样的作用,除了代表出身地位之外,还限制了婚姻对象的范围。

称谓和记述主要还是用名,至于名前面用什么来标识就看当时的需要,未必是用姓或者氏,有的时候是这个人的国家、氏族、地位、封地哪个比较有存在感或者比较重要就用哪个,并不意味着那个就是“氏”,比如秦始皇是秦国的王,可以叫秦政。

到了战国时期,各种制度的崩溃,姓氏体系也开始了混乱。到了秦汉之后,姓氏合二为一。至今为止,姓氏在没出现较大的变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