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人是开头就上场,然后活到最后的?

从三国建政鼎立到三家归晋,”真三国“持续时间为51年;从魏国开始建政起算,到东吴灭亡,”准三国“持续时间为60年;从黄巾起义起算,到吴政权瓦解,”大三国“持续96年,接近1个世纪。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三国序幕

公元220年,魏国建立,一国建政

公元222年,蜀汉建立,二国跟进

公元229年,东吴建立,三国鼎立

公元263年,蜀汉投降,一国结束

公元266年,西晋代魏,二国瓦解

公元280年,孙吴灭亡,三国瓦解

《三国演义》大戏有七个关键时点或者说是7幕,在那个”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时代,即使如士燮、贾诩、王朗那样长寿,亦不免错过关键幕次。如果能看到4幕以上的,还在签到簿上留名的都不算多见。屈指数来,最多的赶上6幕,完整经历7幕史诗级大剧的没有。

下面是5幕以上大剧的亲历者:

司马孚(180年-272年),西晋宗室,”司马八达“之三。自曹操时代起,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高平陵之变”时,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诛杀曹爽一党。后又督军成功防御吴、蜀的进攻,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固多有功劳。他性格十分谨慎,自司马懿执掌大权起,便逐渐引退,未参与司马氏几次废立魏帝之事。西晋代魏后,司马孚进拜太宰,封安平王。晋武帝司马炎对他十分尊宠,但他并不以此为荣,至死仍以魏臣自称。泰始八年(272年)去世,年93岁,赐谥献王。

备注:

黄巾起义时出生,亲睹晋朝建立,差8年就看到东吴灭亡了。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孚露面还比较多,最经典的场面是”哭曹“。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人,吴国四朝元老、重臣。年轻时做小将,多次跟随其他将领征伐,经常勇冠三军,曾属于甘宁、陆逊、潘璋等人的帐下,骁勇且有计谋;后期于解救寿春、诛杀孙綝等事件中屡有建树,被拜为大将军,后为右大司马、左军师。丁奉一生征战,与北方政权从曹操时代打到司马炎时代,侍奉了孙权到孙皓四位吴国君主,见证了三国的兴衰成亡。

备注:公元200年,孙权接班。作为年轻将领,虽不敢百分百确定,但16年前的黄巾起义丁奉还是有机会赶上的,死后第9年他所效力的东吴政权灭亡。

拓跋力微(174年—277年),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的先祖,被追谥为神元皇帝,庙号为始祖。261年,派其子拓跋沙漠汗入曹魏为质子。中了西晋幽州刺史卫瓘的毒计,默许各部酋长杀害了沙漠汗,然后各部酋长离散,力微忧愁而死,史载其享年104岁。

备注:生时,黄巾还未起义;卒时晋朝已建立,就差3年就可以看到三国彻底终结了。此君的名字未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卫瓘就是那个伐蜀的监军,在邓艾、钟会之争中全身而退的书法家。

刘豹(?-279),南匈奴单于栾提於夫罗之子。188年,南匈奴的动乱,刘豹因此留居汉地。196年,其叔呼厨泉继位单于,刘豹成为左贤王,后接掌了匈奴五部中的左部。《资治通鉴》第八十卷记载:“世祖武皇帝上之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会豹卒,以渊代为左部帅。”

批注:出生时间不详,推测可能赶上了黄巾大起义;卒时晋朝已建立,就差1年就可以看到三国彻底终结了;刘豹这个名字是上《三国演义》了,惜乎只是同名,那个是劝进刘备称帝的是蜀汉阳泉侯刘豹。他的嫡子汉赵帝刘渊生于251年左右,八王之乱时,趁着西晋诸王内乱,割据并州,建立汉国,设置百官,追尊汉朝皇帝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他归入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以果敢刚直著称,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蜀汉灭亡后,被迁往洛阳,于中途病逝。

备注:虽然生年不详,还是有机会赶上黄巾起义,小说中他是黄巾余党,算得长寿将星之一,没看到晋朝建政和吴国灭亡。

刘寔(220~310) 字子真,汉济北惠王刘寿后。少时贫苦,以出卖牛衣为生。然喜读书,常手执牛衣,口诵文章,遂博古通今,深有才学。又洁身自好,志行高远。以计吏入洛,调为河南尹丞,迁尚书郎、廷尉正。后历吏部郎,参文帝相国军事,封循阳子。寔著《崇让论》以矫风正俗。西晋武帝泰始初(265),封爵为伯,累迁少府、太常,转尚书。尝从杜预伐吴。年91卒,谥元。

备注:曹丕代汉之后的戏都赶上了,见证了晋朝一统。《三国演义》中,钟会伐蜀时,他还出场了按简历,伐吴也有他。小说中太低调,不为众人所熟识。

卫瓘(220年-291年),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曹魏尚书卫觊之子。年轻时于魏国仕官,后以镇西军司、监军身份参与伐蜀战争。蜀汉亡后,与钟会一道逮捕邓艾,钟会谋反时,又成功平息叛乱,命田续杀邓艾父子。回师后转任督徐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封菑阳侯。西晋建立后,历任青州、幽州刺史、征东大将军等职,成功化解北方边境威胁,因功进爵菑阳公。后入朝为尚书令、侍中,又升任司空,领太子少傅。后逊位,拜太保。晋惠帝即位后,与贾皇后对立,终在政变中满门遇害,享年七十二岁。卫瓘善隶书及章草。不仅兼工各体,还能学古人之长,是颇有创意的书法家。唐朝张怀瓘《书断》中评其章草为“神品”。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西充槐树镇)人,为蜀地大儒之一。在蜀汉任官时期,一向以反对北伐战略而闻名。著《仇国论》力陈北伐之失。炎兴元年(263年),魏国三路伐蜀,谯周因劝刘禅投降,被封为阳城亭侯,迁骑都尉,散骑常侍。司马炎称帝后,征召谯周入洛阳为官,谯周无奈之下带病前赴洛阳,不久病死。

刘禅(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字公嗣,荆州江陵人,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223年,继位为帝,改元建兴,拜诸葛亮为相父;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受封为安乐公,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羊祜、孙权、吕岱、陆逊、张昭、来敏等均是见证4幕的历史亲历者,《三国演义》中也都有出场机会,就不一一介绍了。

我是波云星,历史领域创作者。感谢您的阅读、关注、点赞或评论,我会持续给您带来精彩的历史知识。

廖化:三国演义中的小人物,见证了整个故事!

大家知道,三国是人才辈出,如过江之鲫。人才是一波一波往前冲,后浪很快就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所以是铁打的三国,流水的营盘。像董卓董太师刚出来,把戏暖起来,第九回就死了。

吕布这么帅,颜值也救不了他的戏份,十九回就仆了。

袁绍好坏也是北方一巨头,刚出场,还以为是主角呢,结果三十二回也死了。

就是一看哥哥就脸红的关羽也在七十六回死了。

这还是主要角色,要是配角,那就对不住了,很多是活不过第二集的,比如给关羽配戏的华雄。

但是,有一个人也是配角,但他却全程见证了三国演义,黄巾敲开场锣的时候,他就在了,等到后蜀灭亡,二世祖离了川他还在。这位就是三国小人物廖化。

在三国演义中,廖化出场于第十七回,虽然三国的戏份已经渐入佳境,三英战过吕布,司徒计杀太师,曹操煮酒戏刘备,关云长正在千里走单骑。

但廖化也没耽误,他已经是黄巾军的一个小头目。张角兄弟闹革命起于184年,但黄巾军折腾了二十来年,也不知道廖化是哪年入得伙,但能当头目,至少也是老资格反政府成员了。且算他是184年出生的吧。在碰到关羽关大神时,廖化正好是16岁。

那时,关羽光顾着跟曹操分手,没注意到两位嫂嫂已经被人拉走了。正着急间,廖化出场了。

不说曹操自回。且说关公来赶车仗。约行三十里,却只不见。云长心慌,纵马四下寻之。忽见山头一人,高叫:“关将军且住!”

云长举目视之,只见一少年,黄巾锦衣,持枪跨马,马项下悬着首级一颗,引百余步卒,飞奔前来。

公问曰:“汝何人也?”少年弃枪下马,拜伏于地。

云长恐是诈,勒马持刀问曰:“壮士愿通姓名。”

答曰:“吾本襄阳人,姓廖,名化,字符俭。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余人,劫掠为生。恰纔同伴杜远下山巡哨,误将两夫人劫掠上山。吾问从者,知是大汉刘皇叔夫人,且闻将军护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来。杜远出言不逊,被某杀之。今献头与将军请罪。”】

这个时候的关羽在江湖上已经是一个传奇,不再是开大会,袁绍连个座位都不给,只能站到刘备后面的那个红脸汉子。而廖化还只是一个少年,算是关羽的一个铁粉。就在刚才,好不容易跟同伴杜远一起劫了刘备的两个老婆,原本是一人一个女大学生的。没想到,这是刘备的老婆,关羽的嫂嫂。

廖化偶像症犯了,竟然把创业伙伴杜远给杀了,然后把嫂嫂送了回来。也不知道嫂嫂是否被吃了豆腐。

廖化还想从此拉着部队跟了关羽,谁知道关羽这个杀人在逃卖枣犯竟然还嫌人家是黄巾余党。直接谢绝了。

【廖化欲以部下人送关公,关公寻思:“此人终是黄巾余党,未可作伴。”】

不收廖化,接下来,关羽碰到同是黄巾的周仓,却看人家腿粗手粗,是把拿刀扛旗的好手,竟然又收了。关羽的一念之差,造成千古遗憾。现在全国的关帝庙里,都有周仓的雕像,却绝无廖化的雕像。

其实,是我们廖化先碰到关羽的好吗?廖化对关羽的那份情那份爱,不比周仓弱好吗?

好在,命中注定在一起的,还是会在一起滴。

十四年后,书已行至六十回,诸葛亮入川,廖化带着小伙伴来投。也不知道诸葛亮是否知道前缘,竟然调廖化去帮助关羽守荆州。

当廖化再次站到关羽面前时,关羽大概是波澜不惊,他未必会记得十多年前的那场偶遇,而对廖化来说,他的内心却如惊涛拍岸,浪卷千层雪一般。

偶像啊偶像,我终于还是站到了你的面前。

五年后,关羽北伐,廖化为先锋,大概是第一次在偶像面前表现,廖化的表现平平,而这竟然是他最后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关羽败走麦城,一代大神顿作流星。而廖化绝境之下,弃刃投降。而他终究是不愿意在东吴门下苛活,寻了一个诈亡的机会,逃出了敌营,回到了蜀营。

此后,他勤勤艰艰,努力砍人,认真做事,空闲时,他还是会想起那个大神一样的身影。

要是当年,关二爷就肯收了我多好,我或许可以跟他多学点东西。不至于现在还只是一个偏将。

他认真学习,仔细分析,诸葛亮不在了,他跟着姜维,七十高龄,还能提刀上马,陷阵破敌。

他细心分析,弥加老道,姜维用兵,他一语道破:兵不戢,必自焚。

可是,他的一生这么努力,到头了,人们提起他,却简简单单一句话把他概括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这样的评价公平吗?

“灞陵桥,当我碰见关公的时候,上苍已经给了我公道。”廖化想着那马,那人,那刀,说道:“如果让周仓持偃月刀,我牵玉免马,那就更好了……”

这是廖化,还有一位在三国演义中打酱油,但学生很牛。

这就是卢植。

两个学生就是刘备跟公孙瓒。

卢植的才华是不用说的,文能搞培训,传播儒学,武能上阵杀敌。

平黄巾之乱,卢植就是第一波。只是因为卢植没有给领导派下来的太监小费,所以被撸了下来,后来派了董卓跟皇甫嵩。

可是,卢植有点生不逢时啊。他出来得太早了。出场时,三国这场大戏才拉开一点点帷幕。他刚表现了一下,就被赶出朝廷,后面虽被袁绍聘为军师,但第二年就去世了。

可以说,卢植就是一个酱油党,友情客窜,只是为三国暖场用的。

不过,说起卢植的后代,那就牛多了,他的后代比起刘备、曹操、孙权们都要出名。

卢植的祖上就特别牛,据说可以追溯到姜子牙,是齐国公族,因为封到了卢邑,所以这一脉都姓卢。

此后搬到了范阳,以此为郡望,所以后代说起来,都说根在范阳这里。

范阳卢姓,那就是大姓了,从卢植这里为发端,后代精英辈出。

比如北周的名臣卢辩,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还有当和尚也特别出名的禅宗六祖的惠能。

惠能俗家姓卢,父亲原在范阳当官,后来流放到广东,就落户在广东。

在门阀时代,有崔卢王谢四大家族之称。而卢家基本上也只跟这些大家族通婚,比如清河崔氏、太原王氏等等。

据记载,老卢家在正史上留名的就有近千人,当宰相的有二十人,尤其在唐朝,出过八位宰相。这就是相当庞大的一个群体了。

那到了现代,有没有特别牛的卢姓人呢?

当然有啊,不但国内有,国外还有,而且还是总统。这就是韩国的总统卢泰愚、卢武铉。他们都宣称是范阳卢氏人。

那么,范阳的卢氏是怎么到韩国的?

据韩国《卢氏三陵坛志》所说,韩国的卢氏是从唐代开始迁过去的。

当时,翰林学士卢穗感觉这个国家不行了,随时会有灾祸发生(其实已经发生了,就是黄巢之乱,之后就是各地军阀割据),所以举家坐着船儿来到了朝鲜的庆州。

因为是大国来的高端人才嘛,所以很受当时的新罗国王重视,提拔为高管,就此在朝鲜呆了下来。

时到今天,朝鲜的范阳卢氏后人已经超过了二十万,而前总统卢泰愚还到山东归根认祖。

自己的后代成为韩国的总统,这一点,大概也是卢植当时想不到的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