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真的是一点“黑点”都没有的“完人”吗?(诸葛亮的两大错误:错用马谡与事必躬亲)

诸葛亮的两大错误:错用马谡与事必躬亲

在精彩纷呈的乱世三国中,诸葛亮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明星。隆中对的三分天下见识何其超前,中期稳固刘备的大后方,兢兢业业的治理内政,把内政治理的井井有条。后期掌握实权后更是以九分之一的实力对抗曹魏的司马懿,打的司马懿狼狈不堪,直呼真乃天下奇才也。

在诸葛亮死后,蜀中百姓在成都为诸葛亮修建了武侯祠,香火也是延续千年未曾断过。历朝历代也对其推崇备至。就是这样一个堪称完人的诸葛亮真的没有缺点吗?或许诸葛亮个人能力上算得上十全十美,但是从后来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看,诸葛亮确犯下了两个很大的错误,这也或多或少导致后来的蜀汉政权逐渐走向灭亡。

一、诸葛亮的用人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以致第一次北伐的直接失利。诸葛亮攻祁山时,大家都建议用久经战阵的魏延吴懿当先锋,但是诸葛亮认为参军马谡有大才,对他很赏识,就任命马谡领导大军在军事重地街亭防御曹魏将领张郃的进攻。本来马谡如果有按照诸葛亮的妥当安排,问题也不大。但是马谡不听调度,甚至做出了舍弃水源上山驻扎的自杀行为,结果被张郃率军团团围住,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蜀军溃散。

马谡类似赵括这种纸上谈兵之辈,倒不是说他是庸才,而是实战经验少,现实和理论并不相同,应当多历练才可让其担任要职。而诸葛亮显然没有发现这点,至少在识人上刘备的眼光更胜一筹。他在临终托孤时候就告诉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可惜诸葛亮并没有放在心上。(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二、诸葛亮的事必躬亲

《三国志·诸葛亮传》说:“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倾之,又领益州牧。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一生,事无巨细,凡事都亲历亲为,以至于连校对公文这种小事都要自己来做。丞相主簿杨颙看不下去了,他劝说诸葛亮不必越俎代庖,没日没夜为小事劳累,以致“上下相侵”,杨颙认为治理国家是要按照制度的,上司和下级做的工作不能混淆,大家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司其职,如果诸葛亮事无巨细都事必躬亲,这样做最终只会消耗自己的精力,而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可以说杨颙的见识很卓越,诸葛亮夸奖了一番,然后还是照旧亲历亲为。

诸葛亮凡事事必躬亲,虽然在他活着时候把蜀国无论是家国内政还是军队方面都整治的井井有条,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事必躬亲让手下文武百官的才干无法得到充分锻炼,而他自己也因为过渡操劳导致最后积劳成疾最终病逝。这一系列导致诸葛亮死后蜀国因为后继无人最终逐渐衰弱,成为了三国之中最早被灭亡的政权。

诸葛亮在治国方面有一大短板,自我包办事务给国家带来困扰

诸葛亮无愧三国第一军师,但他最大的黑点就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诸葛亮在蜀汉的职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这样级别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诸葛亮的任务是要统筹全局,兼顾发展,任命适合的人才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事情,而不是事无巨细亲自去做。在这个方面司马懿就比诸葛亮高明很多,诸葛亮北伐曹魏与司马懿大军对峙的时候,司马懿曾经打探过诸葛亮的治军方法,当得知诸葛亮凡事二十军棍以上的责罚都要亲自审理时,司马懿长舒一口气,感觉诸葛亮将不久于人世。这就好比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对所有刑拘的犯人都要亲自过问一样,明显不是一个人的精力可以完成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