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功与过是什么?(朱元璋的功过评价及其对中国海禁政策的影响)

朱元璋的功过评价及其对中国海禁政策的影响

朱元璋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上唯一可以堪称真正布衣天子的皇帝。雄才大略的洪武皇帝朱元璋一生虽说功绩赫赫,但毕竟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其功过还得一分为二进行评价。

明太祖:朱元璋

首先来谈朱元璋的功绩,基本可以用他派遣徐达和常遇春北伐蒙元时的那十六字檄文来描述,这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陈纲纪、救济斯民。

他的明朝不仅成功推翻蒙元野蛮统治把广大汉人解救出来,还收复了汉族政权自五代后期就丢掉的燕云十六州,十六字檄文中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可谓是实至名归。

要说“立陈纲纪”,这也是朱元璋一生都非常重视的问题。自蒙古人入主中原,中华传统伦理遭到了严重破坏。不仅上层的文人和官员腐败、贪墨横行,底层的百姓也因为少数民族统治者对法治的放松而风气日下。明朝建立后,他不仅是狠抓官场和社会风气,对于传统伦理也是特别坚守。明朝的皇位继承一直是嫡长子继承,或由距离皇帝血缘最近的皇室宗亲继承。推行这种制度主要是为了结束对于皇位的纷争,规避国家可能由此发生的动荡。皇家为天下的表率,若是皇家如此,大臣和百姓必然也会有样学样,世间也少了许多矛盾纠纷。朱元璋本人就如此表率,太子朱标去世后,他宁愿让朱标还在世的最年长儿子,即年轻的皇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也不愿让朱棣等藩王存有任何非分之想。由此造成“靖难之役”叔侄相争的后患,这自然就是后话了。

至于“救济斯民”,朱元璋更是做得妥帖。他虽贵为天子,还经常微服私访,了解百姓疾苦。对于欺压百姓的官员,他从来是严刑峻法不留情面,甚至还有“剥皮实草”这样的恐怖刑罚以儆效尤。而对于百姓,明朝政府从来也都是征收较低赋税,这点上确实是深得天下人心。

可要说朱元璋的过失,那也是不少的。首先,就是他在历史上饱受诟病的大肆屠戮开国功臣。跟随他起兵的将领,除了较早离世的常遇春和善终的耿炳文等人,大多数都被他冠以各种罪名除掉。明初四大案中涉及功臣元老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哪次人头落地不是成千上万。

“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牵连甚广

终明一世,对文人的鄙视和侮辱都很严重,这中间最有代表性的当众廷杖大臣就是源于洪武一朝。再者,明朝令后世不齿的特务政治制度,东厂和锦衣卫也始于洪武一朝。朝中大臣不得不谨言慎行,生怕稍有不慎就为皇帝所知。但凡被打入诏狱就难出来了。

电影《锦衣卫》剧照

最后,就是朱元璋农民出身的局限性给后世带来的隐患。他曾下令“寸板不许下海”,这是明朝建立伊始就制定的遏制中国人对外交往的海禁政策。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洪武七年(1374年),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自此,连与明朝素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明廷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以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洪武三十年(1397年),再次发布命令,禁止中国人下海通番。这些海禁政策使得中国离海洋越来越远,错过大航海时代的中国最终也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近代中国的落后面貌也就此被埋下了种子。

朱元璋:中国历史上的农民皇帝,功大于过

朱元璋 别名:朱重八、朱国瑞。1328年生人。

从“朱重八”这个别名,不难看出,朱元璋的出身。在元朝,老百姓家里如果没有做官或者读书,就没有名字,只能以出生年日期命名。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家里穷,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些,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以后的决断。

1、推翻了黑暗统治

朱元璋这辈子,最大的功劳就是:推翻了元朝的黑暗统治,赶走了蒙古人。让饱受摧残的农民缓了一口气。

2、重视人才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立即恢复了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虽然只实行了四年,但是,他对人才的重视,值得赞扬。

后来中断了十年,其原因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践经验,不能立即拿来使用。没有办法的朱元璋,只能通过举荐的方法选拔人才。这在人才紧缺的当时,也是无奈之举。

洪武十七年,科举制度重新恢复。这说明,他并没有废除科举制度,只是当时的实际情况不允许。

3、体恤农民

这点和他的农民出身,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农民皇帝。即使当了皇帝,他也没有忘本。

诏书原文:

朕本农夫,深知民间疾苦。

朕本农夫,深知稼穑艰难。

他多次告诫大臣们,要关心农民,爱护农民。这还不够,他甚至颁布过这样一个法令:如果官吏贪赃枉法,农民可以将其扭送到衙门治罪。

为了鼓励没有田地的流民定居、开垦荒地,施行免除三年的赋税的优待。

他还下令,军队要实行“军屯”制度,尽量自给自足,不能给当地老百姓添麻烦。

朱元璋对农民这么好的原因是:他生活在残酷的元朝末年,深知,盘剥,压迫农民,对朝廷的危害。明朝初期,江山不稳,更需要依仗农民的支持。

不管朱元璋有何种考量,他执政时期的农民群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待。

1、重农轻商

重农,之前已经说过了。施行海禁,就是朱元璋轻商的表现之一。他把对外贸易权收归中央,直接砸了,那些靠对外贸易的商人的饭碗。

他舍不得收农民重税,对待商人,却从不手软。还不允许商人参加科举考试,这些都是明显的歧视政策。

这些举措抑制了社会发展,被后人称为倒退的王朝。

2、滥杀官员

在官员眼里,朱元璋是个刽子手。死在他手下的官员竟然达到了十五万之众。他先后颁布了《大明律》、《大诰》,内容大都是惩治贪官污吏的,政令往往都是矫枉过正的。宁可错杀十个,不漏掉一个,造成了当时滥杀朝廷官员的局面。

这些都与他的身世有关。小时候,朱元璋及家人,没少受到,当时元朝贪官污吏的欺负。这些时刻提醒他,整肃吏治。

朱元璋是在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皇帝,他有功有过。总结来看,我认为是功大于过。在封建社会,明初的农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怀,这就是他最大的功劳。他对社会稳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是一位可以肯定的历史人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