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为什么飞将军李广至死未能封侯?(分析李广没能封侯的原因:战功不足、政治短见、个性使然。)

分析李广没能封侯的原因:战功不足、政治短见、个性使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出自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诣在赞扬令胡人闻风丧胆,战功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那么为何李广功勋彪炳,却没能封侯?同样来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这样解释。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那么千百年来为何世人对李广未能封侯而扼腕叹息呢?我们先来搞清楚一些概念。然后再具体分析李广没能封侯的原因。

汉代爵位承袭秦制,高祖增设王爵。汉代对于爵位有着等级森严的划分。

每个皇帝对于爵位权限又略有更改。如秦末汉初高祖规定,从第七级的七大夫起为高爵。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到西汉文帝时更改为第九级五大夫以上始为高爵。之后东汉明帝又规定,赐民爵不得超过公乘。而由于“七王之乱”汉武帝颁发“推恩令”后,王爵仅享有封国租税,不得预国政。诸多变化,就不一一列举了。

西汉封侯制度完善,条件苛刻,含金量高。并不像东汉后期社会动乱产生的封侯乱象。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封侯的评判标准,那么我们就来复盘一下李广没能封侯的原因。

李广与匈奴在漠北大大小小七十余战。论及各人武艺与智慧,李广足以配得上”飞将军“的美誉。然而在战役级别的大兵团作战中,李广却损兵折将鲜有胜绩。因此想靠战功获取封侯显然行不通。

李广未被封侯的主要原因为战功不突出和个人缺点

李广未被封侯的主要原因是战功不突出,俘获敌人不够多。李广虽然身经百战,不乏以个人勇敢脱困出险的壮举,却并不曾取得过什么决定性或关键性的胜利。汉武帝对外用兵初期,认为李广为先朝名将,便屡次重用,但李广均无功而返。公元前133年,李广为骑将军参加马邑之役。匈奴识破汉计,双方未能交。四年之后。李广出雁门关击匈奴,因寡不敌众而被擒。虽然他凭借机智勇敢而逃脱,但依照汉法,“为虏所生得年,当斩”,后贬为庶民。李广没有受罚已是武帝格外开恩。公元前120年,李广与张骞出击匈奴,广军几乎全军覆没。然而,西汉是一个执法很严的朝代,如果没有立下突出的战功或者功过相抵,是不可能封候的。即使是对李广深表同情的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里也有类似记载:“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首虏率指斩杀敌人首级和俘获敌人的数量规定,只有达到相应数量,才可封侯。

李广自身睚眦必报、恃强好杀的性格局限也是其难被封侯的原因之一。他在出任右北平太守前赋闲在家,一次欲夜间骑马外出,被当时的霸陵尉制止,李广就此怀恨在心。等到李广受命出任北平太守时,就请求武帝将陵划归己属。等到了军中,他就立刻斩杀了此前曾阻止自己外出的霸陵尉。此事虽为武帝所谅解,但作为征讨杀伐、威震一方的军中大将,其不够大度、仁慈的性格必定让最高统治者汉武帝极为不满,使其自身形象大打折扣。

此外,李广治军不严,不善谋略变通,也是阻碍其封侯的关键原因。李广作战喜欢冲锋陷阵,逞勇斗狼,经常带少数骑兵冲击敌方大队以少胜多而自逞其能。因此尽管李广以“力战”知名,经常在险情面前化险为夷,但也往往因不擅智取而遭受失败。李广治军甚宽松,部队行军可以不按编制的序列行动,对公文表册的处理也比较随意。与李广同时的程不识曾评价说:“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土卒亦供乐,成乐为之死。”治军不严虽然能够得到士卒的拥戴,但终究不是带兵打仗之道,因而李广很难立有军功,获得封赏。李广不曾封侯还与其时运不济有关。文帝十分欣赏李广,曾为其叹息:“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这是因为文帝施行体养生息之策,以和平为先,少有战争,故李广无缘立功受封。后来到武帝时期,卫青与霍去病等青年将领纷纷崛起,已过峥嵘岁月的李广地位迅速下降。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欲大举进攻匈奴。李广多次自请出征,武帝却认为他年老不济,初不允许,后经再三考虑才答应。但大将军卫青阴承武帝意旨,认为李广数为匈奴所败,难有作为,故以其部为偏师。此时的李广,已经完全丧失建功封侯的机会。

李广一生勇猛绝伦,但是缺点也非常突出,加之遇到了不善利用他优势的君主,难被封侯也不足为奇,只能为后人留下“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感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