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没有将一夫一妻制作为儒教的教义?

观点一

自孔孟之道形成,儒家思想就被历朝历代的帝王奉为金科玉律,成为立国之本,几千年未变。儒家的核心,是礼,礼是周王朝所定,。这个礼,是帝王用来愚弄百姓,是一条又一条的枷锁,把百姓束缚住,听从统治者的安排,唯命是从。

儒家们,从不把妇女当人,说什么,唯小人和女人难养,可见妇女地位低到何等地位。并宣扬,无后即为不孝,女人不生孩子,可在七出之列,男人为了传宗接代,可以停妻,休妻,再取,也可以取妾,数字不限,可见,女人是件衣服,可以随便丢,。这还有啥礼可讲,!满嘴仁义道得,一肚男盗女娼。

孔子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能为普通百姓说话吗?能为妇女主持正义吗?他不敢提出一夫一妻制,更不敢将其列为礼中,固定为规矩。

正如鲁讯所说:横看,竖看,只有两字:吃人。

观点二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他并没有将一夫一妻制作为儒家的教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由于周王室衰微,各个诸侯国崛起,各国征战不断,礼崩乐坏。孔子在这种情况下创立了儒家学派,主张恢复周王朝制定的礼乐制度。

周礼由周公旦创立,用来维护周天子的统治,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妻妾制度。关于这一点,清朝徐珂《清稗类钞》中有这样的记载:

一夫多妻,为数千年来之旧俗,其见于《礼记·昏义篇》者,则若周之天子有后一、夫人三、嫔九、世妇二十七、御妻八十一,可谓伙矣。而诸侯、大夫、士庶,亦莫不有妾。

由此可以看出,按照周朝的礼法,周天子拥有庞大的后宫人数,以及诸侯、大夫、士人、庶民除过正妻之外纳妾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孔子是打着恢复周礼的旗号来宣扬自己的思想,虽然对周礼做了一些改良,但对其包含的礼法并未动根基,也就不会去宣扬一夫一妻制度。

孔子生活的年代,妻妾制度已经流传多年,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之。据相关记载,黄帝除了正妃嫘祖之外,还有女节、彤鱼氏等次妃。所以在古代,一个男子娶多个女人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谁也不会去怀疑,一夫一妻制度自然没有产生的土壤。孔子受到时代的局限,压根就不会去想一夫一妻制度。即便他能想到,他也无法和当时整个社会去对抗。

我国的一夫一妻制是在辛亥革命后,随着西方先进思想传入我国才慢慢地影响到人们的思想,但是民国时期仍然有不少人娶姨太太。真正的一夫一妻制的建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是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实现的。

因此,不管是从孔子维护周礼,还是从历史局限性来说,孔子都无法建立一夫一妻制,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