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怀念明朝,而不是唐朝?(明朝:可爱、可亲、可惜。)

明朝:可爱、可亲、可惜。

为什么今天这么多人怀念明朝?

用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明朝最可爱、最可亲、最可惜。

一、明朝最可爱。

第一个理由是历代王朝得国之正莫如明朝。只有明朝是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堂堂正正地讨伐异族得到天下,明朝建国不仅仅是改朝换代,更是汉民族的解放和新生。

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第二个理由是明朝对外敌从来不妥协,没有和亲没有割地没有求和。从太祖朱元璋的北伐、捕鱼儿海大捷,到成祖朱棣五征漠北,明朝硬是把蒙古人打的从元朝变成北元、再变成瓦剌和鞑靼。甚至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尽丧,连皇帝都被俘虏,北京岌岌可危,明朝也依旧不妥协、继续和蒙古人打。

日本气势汹汹侵犯朝鲜,万历皇帝喊出了“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最强音,毅然出兵朝鲜,一战打的日本三百年不敢觊觎中华。

1633年,此时大明王朝已经行将就木。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屡屡挑衅,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更是动用了最强大的武力企图使中国屈服。对此崇祯皇帝严令惩治荷兰。明朝与荷兰爆发了料罗湾海战,战役结果是荷兰大败,荷兰每年向郑芝龙进贡12万法郎以换取在远东海域通航许可。

甚至就连满清,明朝虽然屡屡败北,却始终没有言和,直至崇祯皇帝殉国,防御满清的山海关还在明朝手中。

第三个理由是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王朝,承载着汉族最后的荣耀,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四夷宾服的时代,更是中国最后一个全方位领先西方的时代。

明成祖朱棣剧照

明成祖朱棣除了派遣郑和下西洋向各国宣示大明文明与武威,更于1421年3月在怀来举行大型阅兵演习,参加“观礼”的各国使节总数达27个国家。史载这次阅兵“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列国使节俱惊”,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明朝军威之盛在各国引起了巨大反响。结果是“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

二、明朝最可亲。

汉朝唐朝已太过久远,汉风唐韵很难亲身感受,但明朝却是可以触摸的。

走在北京的故宫,可以想象当年大明王朝的皇帝和大臣们在这里处理国事;走在南京的古城墙,可以遐想明太祖朱元璋的霸气豪迈和朱棣兵临城下的兴奋不已;走在苏州的园林,可以品味当年的富商和士大夫们是如何的惬意自在;走在徽州古村落,可以感悟宗族的传承与历史的印记。

苏州园林

明朝没有魏晋的名士风流,却有平民社会的朴素。

魏晋至隋唐,门阀大族始终把控国柄、垄断仕途。魏晋的名士风流背后,是广大寒门子弟几乎永无出头之日。

而终明朝一世,除军事领域外,皇亲国戚和功勋贵族始终没有正式参政和治国的资格。

大明王朝的真正精英,都是普通读书人中选拔出来的。

即便是杨廷和、严嵩、徐阶这样权倾天下的内阁首辅,下台之后也要离开京城、返回家乡,除了朝廷的恩赏外再无特权。

所有官员下台都返回原籍、回归平民(至少再没有公开议政的权力),这就避免了权力的垄断和世袭,保证了普通读书人有上升流动的机会。

明朝文化没有唐诗宋词的雅致和风流,却有下里巴人的亲切。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牡丹亭》或许不如李白杜甫苏轼的文采风流,却更加脍炙人口、雅俗共赏。

三国演义剧照

明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思想自由文化繁荣的时代,对西方积极学习交流

思想领域明朝有王阳明石破天惊地喊出“世间真理尽在心中”、“人人皆可成圣贤”,有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有黄宗羲“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工商皆本”,有王夫之“天下惟器而已矣”、“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有顾炎武“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

文化成就有三大小说,有汤显祖《牡丹亭》 ,有李时珍《本草纲目》 ,有宋应星《天工开物》 ,有徐光启《农政全书》 ,有朱载堉《律学新说》 ,有方以智《物理小识》 ,有程大位《算法统宗》 ,有徐霞客游历一生的《徐霞客游记》 ,等等。

同时以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 、《测量法义》为代表,明朝政府和士大夫积极学习西方最新科技,共有七千多种西方图书进入中国,从而呈现出了西学东渐的文化潮流。

三、明朝最可惜。

亡国之痛莫过甲申。崇祯皇帝自杀殉国,真正做到了“君王死社稷”。

崇祯皇帝剧照

一个对外从不妥协的王朝,对内却有太多无可奈何。

百姓负担越来越重,朝廷收到的税却越来越少,百官没有俸禄,士兵没有军饷。

内有流寇,外有鞑子,气候变冷,天灾不断,瘟疫流行,甚至还有王恭厂大爆炸这样的未解之谜,明朝遭到了太多打击。

大明劫剧照 瘟疫

涅槃中的明朝,终究还是没有跳出历史的漩涡。

明朝亡国于流寇,汉家天下却被满清窃取。

中原大地腥风血雨,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昆山、苏州、嘉兴、潮州、广州、四川......

在异族屠刀下,汉族低下了头颅,抛弃了祖先的荣耀,系上丑陋的辫子、穿上丑陋的衣服,在异族面前以奴仆自居。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剃发易服之后,衣冠华夏,从此成为历史。

明朝之亡,不仅是亡国,更是亡天下。

不仅是服饰,明朝所有的骄傲,都戛然而止。

思想自由文化繁荣,变成了思想禁锢万马齐喑;

阳明心学被斥为异端邪说,程朱理学被极力推崇;

内阁辅政、“众治”被斥为大逆不道,君主独裁专制达到顶峰;

新式火器被抛弃,“骑射乃满洲根本”;

“工商皆本”被扼杀,劝课农桑成了铁律;

海外贸易变成闭关锁国,从此二百年里万里南洋再没有中国商船。

向西方学习交流停止,西学成了皇帝个人的消遣。

就这样,当人类历史来到17世纪,西方白人开始向全球范围扩张,明朝这个东方的巨人却轰然倒下,后继者以加速度开历史倒车,从此西方殖民者再无对手。持续两千年的东方中心时代,最终彻底变为西方中心时代。

最后,当今天的我们不得不人人学英语、言必西方的时候,当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的时候,当历史迷雾被拨开、明朝的脏水被洗清的时候,我们真的怀念明朝!

《明朝那些事》流行带动明朝热是因为迎合了日渐兴盛的汉民族主义和满清割地赔款引发的民族自尊心

很多答主提到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认为是这本书的流行带动了明朝热。

但个人认为与其说这本书开创了时代,不如说他迎合了日渐兴盛的汉民族主义,满足了这群人的民族自尊心。

平心而论,明朝之所以受欢迎很大程度在于他之后的朝代是满清,满清割地赔款,让国人丢尽了面子,很多民族主义者为了找回民族自尊心,就无底线的吹捧明朝,贬低满清,通过吹明贬清的方式将中国落后的责任一股脑甩给满人,从而得出我汉族从来都是最优秀的,之所以近代落后全是满清的责任的种族主义结论。

可以说,吹捧明朝的明粉是有着自己的政治诉求的,吹明能完善他们大汉族主义的政治理论,洗刷汉民族历史上的污点,而吹唐显然没有这个效果。

纵观网上的明粉,很多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比烂,不停的和向外国割地赔款的满清比烂,对于明粉来说,汉唐有多好,明朝相比汉唐宋退步多少,都是不重要的,只要他比满清好就是了。其实明朝是个什么样子,官方早有定论,历史教科书采用的基本就是学术大佬们的观点,那就是明清是一脉相承的,清承明制,清朝在明朝的专制基础上更进一步,从而呈现出一个保守落后、被动挨打的中国。

在史学界,明朝是一个将专制推向顶峰,政治纷乱,政府治理能力低下,腐败严重的时代,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华文明开始走向下坡路,并逐渐被西方超越,可以说,中国的衰落就从明朝开始,清朝只不过是沿袭明朝的趋势罢了。

只可惜,史学界的观点并不能说服明粉,他们在寻找史料时,专找对明朝有利的材料。他们只看崇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却完全无视这个结果正是自私的万历导致的。他们只看到明朝击败了西方殖民者,却完全无视敌人并非正规军,明朝以10倍兵力优势,击败的不过是欧洲的武装商队。他们只顾吹捧明朝的火器如何先进,却完全无视其赵士祯等人提及的火器弊病和其与西方的巨大代差。他们只顾叹息满清的实力强大,却完全无视戚继光提及的制度弊病。他们只顾谩骂造反的李自成,却从不问李自成为何造反。他们只顾拿出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志》对明朝的吹捧,却完全无视此人从未到过中国,而真正到过中国的利玛窦的《中国札记》则描绘了明朝的种种黑暗。

尽管有很多专心学术研究,拿史料说话的大佬试图扭转这个风气,但是却徒劳无功。

对于极端的汉民族主义者来说,历史是否是真实的并不重要,只要能满足汉族最优秀,罪责都是满清的这一理论,不要说选择性无视,就算是编造历史,也完全是可以接受的。而吹明贬清,无限放大几百年前的民族恩怨,就是构建汉民族主义理论绝佳的手段。

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应该像汉唐时的中国人一样,海纳百川,外族只要愿意融入中国就都是一家人,而不用分什么血缘亲疏,更不会炒作几百年前的恩怨,搞对今日之中国百害而无一利的民族分裂主义。

如今的某些民族主义者,不仅不像汉唐男儿般豪迈大气,反而像晚明时期的士大夫般狭隘短浅,这些人与明朝末期的官员一样,平常喊打喊杀,说着誓死不与满清议和,宁愿死都不投降,可真到了关键时刻,却连一分钱都不愿捐,大敌临前时,更是争先恐后的投靠敌营。

就明末的局势,按照杨嗣昌的先和满清议和,先剿灭农民军,再收复辽东,对明朝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方略。但只可惜,迫于满朝愤青们的口水,崇祯终究没有他祖先的魄力,他向愤青们妥协了,然后顺着他们的道路一路亡了国。这些看似忠义的愤青士大夫则在满清入关后大部分毫无抵抗,顺手做了水太凉(钱谦益的典故。)

对于政府来讲,将愤青们装逼用的戏言当做决心和勇敢是最危险的一件事,一个高明的统治者必须明白,愤青只可利用,不可信任。

历史证明,满口忠义的愤青往往是行动上的矮子,他们肆无忌惮的挑起矛盾,却完全无法处理相应的后果,这种人充斥整个社会,对国家百害而无一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