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第一次废太子之后为什么又要重新又立回?(康熙皇帝废太子胤礽实为政治手段)

康熙皇帝废太子胤礽实为政治手段

太子胤礽被废是必然的,即使重新复位也就是一个花瓶招牌,暂时的使用一下,替康熙皇帝挡一下眼眉之急,以防再弄出第二个玄武门之变,可以看出康熙皇帝不但应变能力强,而且是太能忽悠了!

在第一次废太子胤礽的时候,康熙皇帝是认真的,康熙四十六年江南发大水,闹灾慌,太子胤礽拿不出一点主意,对于户部亏空及朝廷官员欠款心中没有谋划不算,自己就欠着国库一屁股债。那时候康熙帝就说过:难道这就是“储君”,我大清国未来皇位吗?【真正的草包太子胤礽】

康熙皇帝废太子胤礽是真的,举荐新太子是假的,试探皇子们的实力是真的,给太子胤礽复位又是假的,康熙皇帝到底是何意图,难道这是在忽悠朝廷官员吗?

对于那位是自己的皇位继承人康熙皇帝心中必定有数,或者说他直接就可以确定接班人的人选后直接公布于天下,可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整这么一出戏呢?

这就是康熙皇帝的英明及帝王心术的高级手法,常人不可理解!【康熙皇帝在静观其变】

(一) 废太子胤礽是一定的,至于康熙皇帝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是哪一位他心中已经确定,康熙皇帝还想在看看,看一下自己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是否合格。

我们是在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剧情在分析:那么康熙皇帝既然心目中已经确定了继承人为何不公布于众,还有来一个公举新太子,这不是忽悠众皇子阿哥吗?闹得鸡飞狗跳这是何意?

康熙皇帝想看看那位皇子最渴望皇帝位置,他的人气如何?【朝廷上下开始蠢蠢欲动了】

(二) 太子胤礽就是过早的确立太子位才被围攻的,因为皇子太多,那一个皇子都有当皇位继承人的权利,过早公布于众必然是被废太子胤礽的下场,会很惨。

如果这次的公选不是康熙皇帝心目中想的那位继承人,康熙皇帝就会像“朱元璋”那样替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扫清障碍,同时把他的党羽一网打尽,为真正的皇位继承人做好继位的铺垫。

实践证明八阿哥胤禩不知死活的跳出来了,所以被康熙皇帝强势打压并就此把年事已高的佟国维撵回家,完成了权力交换。【康熙帝开始怼佟国维了】

(三) 出乎康熙皇帝预料之中,公选的新太子不是他心中想的那位皇子,而是可怕的八阿哥胤禩,而且还是一个强势的八爷党,康熙帝的第一感觉就是可怕!

看这八阿哥胤禩的架势不但要争取储君位置,还可能要对他这位老皇帝的位置产生兴趣,那晓得他这位八阿哥胤禩的势力如此之大,如果要是把自己心中的继承人公布于众必然遭到攻击。

姜还是老的辣,康熙皇帝的这一手干对了,所以康熙帝来个枪打出头鸟,直接把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四人打回原形,断了他们对皇位继承人的念想。【即是人选又是给康熙帝解围】

康熙皇帝想到了如果在此刻公布自己心目中的继承人的人选必然遭到打击,唯一的办法就是给被废太子胤礽复位以缓解矛盾,所以就有了张廷玉仍然保举被废太子胤礽的场面,包括心目中的四阿哥胤禛也领会了康熙的意图。

平衡皇子阿哥们之间的矛盾唯一办法是尽快放出被圈禁的十三阿哥胤祥,只有十三阿哥胤祥出来与四阿哥胤禛一起才能与八阿哥胤禩的八爷党抗衡。既然恢复太子名位,十三阿哥胤祥被放出那是理所当然的说辞,无可厚非。【这才是好哥们】

不过在康熙皇帝决定放出十三阿哥胤祥的时候,还是上书房大臣的佟国维提出了异议,意思是放出十三阿哥胤祥是否要有个说法,最后康熙皇帝的回答让佟国维非常尴尬不已:朕心痛自己的儿子,这个说法行吗?康熙帝的狡辩能力真的是超强,无人能及。

太子胤礽被恢复了太子位,康熙皇帝平息了朝廷上下乱糟糟的第一次夺嫡局面,不能不佩服康熙皇帝的政治手腕非常高明。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请关注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第182期总268期)

康熙赐予胤礽复立机会,一大半原因是出于考虑名声和制衡八爷

《雍正王朝》中,胤礽本该成为赌王的人,结果成了赌徒,还将一手好牌输的精光。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毕竟老爸不是省油的灯,兄弟们也不是好对付的人。

在这场夺嫡的游戏中,胤礽的职业生涯如同过山车,起起伏伏。他第一次被废时,康熙对其已经失望透顶,为何还要给他机会呢?

热河狩猎时,到处暗藏杀机,八爷等人兴风作浪,伪造调兵手谕,以至于形势晦暗不明。康熙为了防止中途生变,就废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这当中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

当时的康熙,知道自己被“绿”了,心里窝火,再加上也分不清敌友。拿下胤礽,可以起到引蛇出洞的作用,让所有的皇子都觉得自己有希望,可以通过和平手段上位。回京后,局势稳住了,再也不存在安全问题。这时的康熙,就可以腾出手来观察,谁是热河的幕后黑手。

严格意义上来讲,胤礽被废,一大半的原因是自己咎由自取,一小半的原因是因为被人陷害。康熙重新复立他,多少带有一部分矫枉的原因,给胤礽一点机会,看他能不能改过自新。

此外,胤礽再怎么说,也是嫡子,这对大清有很重大的文化意义。康熙一向很疼胤礽,在他出生不久就将其立为太子,而且倾注了很大心血。两人父子一场,康熙看在赫舍里的份上,也不想完全放弃胤礽。

康熙所谓的议举新太子,其实就是“抛绣球”,看谁抢得欢。那个对太子之位最积极的,就是最可恨的。结果,“绣球”刚刚扔出来,老八一伙人就迫不及待,不仅用歪门邪道为自己造势,还到处拉帮结派。

八爷声势浩大,影响力让康熙都有几分忌惮,你老八这么搞想干嘛,是要炸平庐山还是要停止地球运转,你老爸还没升天你都敢逼宫,以后还得了。所以,康熙必须出手,对老八予以打击,这才有了与佟国维结盟的事。但康熙并没有彻底打垮老八,只是给予敲打,因此,老八的余威依旧比较强大,而且蹲到了暗处。

一个有夺嫡欲望的人,指望他压制欲望,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老八虽然受到挫折,但绝不会甘心,后面还会有动作,康熙肯定要对他有所防范。

这个时候,把胤礽拉出来,就能抵消老八的作用力。一个要扳倒太子并取而代之,一个要坐稳太子必须铲除异己,两个人必然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要他们两人能够相互争斗,康熙就只用坐山观虎斗。

此外,康熙属意的接班人是谁,他当时还不清楚,但对胤礽抱的希望不太大。只要胤礽在台面上,挡住各位皇子的枪林弹雨,那个真正的接班人就相对安全。

剧中,康熙特别在意自己的历史地位,甚至有点沽名钓誉。他对下面纵容过度,无非就是不想别人说他坏话;为了笼络读书人,让别人点几个赞,给几个好评,他不惜自费给李绂、陈梦雷发工资。所以,他做任何事,都会考虑到自己的名声。

胤礽第一次被废,有点仓促,在公告天下之前,已经引来不少非议。胤礽的老师王掞就跳出来,直接骂康熙“不教而诛”了,这是一个很不友好的恶评,传出去有损圣德。康熙想要弥补,无非就是两个选择:

一、大兴文字玉,将传播此事的书籍和人一并销毁,彻底改写这段历史。这样做,虽然补住了“不教而诛”,却会让康熙背上另一个坏名声。

二、再给胤礽一次机会,让天下人看看,皇帝还是蛮仁慈的。

第二套方案,无疑是对康熙最有利的,你王掞不是说我不教而诛吗?那好,我给他一次机会,能不能把握就看他自己了。

秋媚说:胤礽第一次被废,是自己不争气。后来被复立以及再次被废,完全就是康熙的套路,耍了你还能挡住老八的刀以及天下人的非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