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李卫身为江苏巡抚,江苏按察使到底有多大权力,能够与李卫正面对抗?(江苏巡抚李卫和江苏按察使黄伦:官职大小、地位高低及背后对决解析)

江苏巡抚李卫和江苏按察使黄伦:官职大小、地位高低及背后对决解析

导读:《雍正王朝》中,皇四子胤禛昔日的潜邸奴才中,以年羹尧、李卫最为有名;在胤禛登基成为雍正皇帝以后,年羹尧、李卫、田文镜三人又成为雍正皇帝倍加倚重和信任的肱股之臣。但李卫作为一个流浪乞丐出身的小混混,和科举出身的年羹尧、久润官场的田文镜有着着根本上的不同。

但“鬼才”李卫在雍正皇帝的着重培养和提拔下,于仕途步步高升,年羹尧西北大胜的时候,李卫已经贵为江苏巡抚,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李卫和年羹尧、隆科多等官场老手相比,显得有些稚嫩,但他却凭着自己近乎执拗的忠心和绝对出彩的政治智慧而深受雍正皇帝信任和重用,短短时间内,就从知县升至巡抚。

雍正皇帝登基以后,为了在江南地区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可谓是愁煞了这位新任江苏巡抚。但是,凭借着自己的强大后台和“江湖手段”,李卫硬是治住了敢于和自己“正面刚”的按察使等人,新政得以顺利推行。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疑问,“按察使”到底是个什么官职?为何敢于和一省绝对领导——巡抚“正面刚”?

我们就从清朝历史上的官员制度出发,对《雍正皇帝》中,江苏巡抚李卫和江苏按察使黄伦的官职大小、地位高低;并对李卫和黄伦各自背后的真正对决,予以解析。

《清史稿·志九十一·职官三》记载:

也就是说,李卫担任的江苏巡抚乃系江苏一省(除了总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两江总督)的绝对一把手,从二品品衔,相当于现今的省委书记。

康熙三十一年,又施行了“督抚加衔制”,也就是会给予一省巡抚加封京官职衔,予以更大权力的赋予,使之管理地方的更为高效、来京办事、奏事、理事更为顺畅。

巡抚一般会加封“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品衔就会变成正二品,成为副国级干部,相当于现今的省委书记兼国务委员级别。

按照清朝地方政府体系组建,一省巡抚之下,还设有布政使和按察使。

布政使:主管民政;相当于现今的省长,但管理范围仅限于民政;

按察使:主管刑狱;也相当于现今的省长,乃系集省公安厅长、省公安厅长、法院院长兼检察院检察长于一身的省长。

另外,对于江苏按察使的记载,在《清史稿·志九十一·职官三》中也有体现:

也就是说,从品衔上看,巡抚大于按察使;从职能上看,巡抚更是大于按察使。

那么,这个份属江苏巡抚李卫管辖的江苏按察使黄伦,为何敢于和自己的顶头上司“正面刚”呢?

根据《雍正王朝》的剧情演绎,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李卫抓住了黄伦“骗占寡妇之身”的把柄后,黄伦冷汗直流,对着李卫悄声说道:

这说明,黄伦也属于当时权倾一时的年羹尧举荐的官员,乃系“年选”官吏之一。背后有着圣眷正隆的年羹尧做后台,黄伦的底气当然很足。别说是一个江苏巡抚,就算是两江总督,黄伦怕是也会瞧不起。

李卫虽然的背后虽然是雍正皇帝,比黄伦的后台要强大很多,但年羹尧的后台同样是雍正皇帝。而且,李卫在很大程度上是年羹尧调教并提拔起来的,所以黄伦才会有敢于和顶头上司李卫“正面刚”的行为。

李卫在江南地区推行的“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乃系雍正皇帝在西北大胜以后,着力推行的新政改革之一,也是改善民生、恢复经济的必要手段之一。但是,雍正皇帝新政的推广,无疑严重伤害了当地士绅阶层的根本利益。

再加上,当时的江南地区乃系“八爷党”的势力范围,江南地区的官员、士绅、富商们有很多出自“八爷党”门下,他们根据“八爷党”的统一安排和指示,以违抗雍正皇帝皇命为重要责任、以掣肘和制约雍正皇帝新政推行为主要任务,以达到从根本上架空雍正皇帝的目的。

作为一省按察使的黄伦,手中掌握着一省公检法的所有武装力量,被江南地区的士绅们钱财拉拢以后,黄伦已经成为士绅阶层的按察使,其手中掌握的公检法衙役也全部成为了士绅阶层的支持力量。

也就是说,黄伦是代表了江南地区的士绅阶层在和“孤零零”的巡抚李卫正面对抗,在黄伦看来,他有这个实力。

而且,黄伦对于新政的抵触心理也是江苏省各级官员的一致意见,相对于一个“光杆司令”李卫,黄伦甚至觉得自己已经胜券在握了!

李卫虽然贵为一省巡抚,还是出身雍正皇帝潜邸的一方封疆大吏,但其几乎毫无文化修为的负面形象,让其吃尽了苦头、受尽了委屈。

从李卫看不懂告示时,众位官员发自内心的嘲讽笑容,就能看出江苏一省官员对于这个“潜邸奴才”的轻视甚至鄙视。

文人出身的黄伦对于“大字不识一个”的李卫会看不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正是有了这份鄙夷,黄伦才会轻视李卫,才会敢于和其正面对抗。

一个按察使敢于和巡抚正面对抗,并不属官职高低的对抗,而是背后势力的对决和所代表阶层的对抗,说到底就是江南地区士绅阶层、京中的“八爷党”和雍正皇帝的皇权之间的对抗。李卫巧妙用计,将黄伦斗倒,并将新政予以顺利推行,也代表了雍正皇帝和“八爷党”之间的最终必然结果。

(文中具体人物、情节设定均取自《雍正王朝》,对此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烦请辨识!)

江苏按察使黄伦的反抗背后:士绅阶层与年羹尧的支持

按照清朝的官制,按察使是巡抚的下属,因而《雍正王朝》中的江苏按察使黄伦应该服从于江苏巡抚李卫的领导。

按察使,俗称臬台,是主管一个省范围刑法之事的正三品地方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省一级公检法部门的权限整合。

巡抚,“巡行天下,抚军安民”,主管一省军政、民政等一切事务的正二品或从二品的地方封疆大吏。

明朝初年,朱元璋在最初创立巡抚制度的时候,巡抚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差事安排,其主要职责也在于督理税粮 ,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而在省一级的地方官僚体系中,将传统意义上“省长”的一分为三,由“三司”,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主管“民政”,“刑名”以及“一省军务”,三者相互配合,并且相互挟制。直到明朝中期的时候,巡抚由临时性的岗位变为了常设官职,进而节制一省的军政民务,成为一省最高的军政长官,“三司”成为了巡抚的下属。清朝时期继续沿用了明朝的这一官制。

因而,可以看出江苏巡抚李卫是江苏按察使黄伦的上级和领导,无论是官阶还是品级也都高于黄伦,而黄伦作为按察使也应该服从巡抚李卫的领导与管辖。

首先,是整个江苏士绅富户们的支持。

李卫到江苏任职巡抚,首要的任务就是推行雍正“摊丁入亩”的新政,而这也将极大的触动江苏地方的士绅以及坐拥广大土地的地主富户们的既得利益。

在此之前,清朝一直奉行的“人头税”政策,这也就使得纳税的主体落在了人数众多的无地甚至是少地的百姓身上,而这些士绅富户们则可以说是“坐享渔利”。然而,伴随着“摊丁入亩”的政策的实施,将按照拥有土地的多少来征收税银,因而他们也将成为纳税大户,将原本属于自己的收益进行上缴,利益也就自然而然的受到了损失。

所以,这些士绅富户们希望通过黄伦对抗李卫,进而阻挠李卫在江苏推进“摊丁入亩”的政策实施,保全自己的利益,因而这些士绅阶层成为了黄伦的坚定支持者。

其次,是整个江苏官场对于黄伦的支持。

在此之前的剧情的中,江苏省所辖属的扬州等地,都是“八爷党”的门人聚集地,可以说是“八爷党”成员密集分布,这些人本就因为政治集团的不同,与李卫所代表的雍正自己的集团关系不和,矛盾冲突更是根深蒂固。

更为重要的是,江苏的官员与江苏的士绅阶层关系极为密切,利益捆绑相当的紧密,而李卫推行的“摊丁入亩”等一些列的新政,既是触动了士绅富户们的利益,更是让这些官僚阶层的实际利益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与损失。

所以,不管是从自己的经济利益角度出发,还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支持黄伦对抗李卫,也就成为了江苏官场的必然选择。

再次,也是最为关键的是,黄伦的背后有年羹尧的支持。

黄伦之所以有恃无恐的悍然对抗一省巡抚李卫,对抗雍正的新政,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在他的背后的支持力量,这便是年羹尧。当然,并不是年羹尧鼓动黄伦去对抗李卫,挑战雍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年羹尧为黄伦提供的庇护。

年羹尧在平定西北叛乱后,声望、地位得到了空前了提升,雍正都将年羹尧成为“恩人”,而年羹尧在回朝后也大肆保举自己的亲信,培植自己的党羽势力,黄伦也就是在这样的“年选”背景下,出任江苏按察使。

也正是因为如此,背靠着年羹尧的这棵大树,黄伦自信认为,李卫不会过度难为自己,要给足自己面子,同时,即便是自己有错,也会因为有着年羹尧的庇护而安然无恙。

所以,正是因为有了江苏士绅的支持,江苏官场的支持,以及年羹尧的保举与庇护,才让身为江苏按察使的黄伦有了用气和资本,去对抗自己的上司,江苏巡抚李卫,更是带领着整个江苏官员,对抗着雍正“摊丁入亩”的新政。

面对气焰如此嚣张的黄伦,李卫来了一手“调虎离山”,故意将黄伦派去镇江查案的同时,开始对黄伦的清查工作,最终通过为刘王氏翻案,进而找到了黄伦与江苏富商程森勾结的证据,将黄伦一举拿下。

在黄伦被李卫拿下后,江苏的各级官员已是群龙无首,并且担心惹祸上身,丢掉前途,纷纷选择向李卫屈服,而江苏的“摊丁入亩”新政也得以顺利推行。

之后雍正来到江苏地面视察,得到了年羹尧擅杀孙嘉诚的消息,这也让雍正下定了处理年羹尧的决心。与此同时,年羹尧既已倒台,依附于年羹尧的黄伦,也将面临着悲惨的结局,但是对于他来说,这一切也都是咎由自取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