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排名在关羽之前的典韦到底有多厉害(一吕布二赵三典韦排名)

我们单从演义分析。无论是罗贯中,还是陈寿,都没有给他一个字号,诸如“文远”,“妙才”之类。

能代表典韦的只有他的双戟和他那永不言退的眼神(尽管我从没有见过,但我能感觉到那种眼神的存在)。当人们想到典韦时,就会想起那位坚守辕门永不放弃的猛将。典韦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十回,尽管那是他的第一次出场,但是通过夏侯敦的介绍,能感觉到他并不是一个平凡的武将: “此乃陈留人,姓典名韦.....旧跟张邈,与帐下人不和,手杀数十人.....见韦逐虎过涧,因收于军中.....他曾为友报仇杀人,提头出闹市,数百人不敢近.....所使大铁戟,重八十斤,挟持上马,运使如飞。” 这一段描写很直接的写出了典韦的性格:勇武,卤莽,嫉恶如仇。尤其是那重八十斤的铁戟,关羽的青龙刀不过八十一斤,而典韦还能“运使如飞”,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他武力绝对不在关羽之下。

后来有一手扶定旗杆,显示他的力大无穷。“逐虎过涧”更是厉害,试问三国那位名将能赶着老虎跑,只有典韦。 到了后来,典韦之勇更是不断体现。每当曹操有生命之危,他总是挺身而出,尤其是“濮阳战吕布”,典韦表现十分出众。如第十一回: “操不能前进,无计可脱,大叫:“谁人救我!”。马军队中,涌出一将,乃典韦也,手挺双铁戟,大叫:“主公勿忧!”飞身下马,插住双戟,取短戟数十枝,狭在手中……布军数十骑至……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数十人,众皆奔走。韦复飞身上马,挺一双大铁戟,冲杀入去。郝,曹,成,宋四将不能抵挡,各自逃去…..” 这一战非常经典,可以说是典韦除战宛城之外最著名的一战。当时箭如骤雨,曹操性命危在旦夕,关键时候,典韦挺身而出,单人单马独斗数十人,杀败四将。不负“恶来”之名。在第十二回,也有类似场面。曹操中了陈宫之计,吕布火烧濮阳,四个城门皆有伏兵,曹操奔南门,正遇高顺,侯成拦路。在这危机关头,又是典韦来战,只见他“怒目咬牙”,冲杀出去,侯成,高顺都“倒走出城”。后来又两寻曹操,曹操之所以能逃出濮阳,都是典韦功劳。后来战宛城旧更不用说了,大家对这一战肯定都非常熟悉。

可以说没有典韦,就没有曹操以后的霸业。可惜他死的实在太早了。我从许楮的身上看出了些许典韦的影子。但我认为典韦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一位武将都无法相比的。曹操对他的喜爱,甚于他喜爱夏侯兄弟,以及张辽许楮甚至关羽。曹操虽然没有给他什么显赫的官职,名贵的爵位。但曹操不哭其子曹昂,独哭典韦。后又两次祭拜。这绝对不是演戏。曹操为什么后来没有哭关羽?说明他喜爱典韦甚于关羽。综观典韦一生,他并未为曹操统一北方作出极大的贡献。典韦充其量不过是一名先锋,统率不行。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典韦,曹操不可能活下去。危机关头,若不是典韦的舍命保护,曹操存活的概率就非常小了,所以说,曹操后来哭典韦确实是出自真心。

历史上从来没有权威学者给《三国演义》的武将排过座次。

只是有那么一个人胡说了一回,大体差不多,有一些人稀里糊涂同意,于是就流传开来。

吕布第一,没有悬念,几乎没有敌手。

那么是谁和吕布打个平手呢?是张飞张翼德!第一次交手是在 “虎牢关” ,二人大战 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败;第二次是在 “小沛” ,二人大战 一百五十回合,还是不分胜败!试问:天下还有哪一个人有我张三哥的本事?都是说 “猛张飞” ,没有人说过 “猛赵云” 、“猛典韦” 吧?张飞第二无疑义!

张飞和马超,酣战一天一夜,不分胜败。马超和许褚大战一天,不分胜败。可以判断:马超、许褚、张飞这些人,并不比吕布差,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赵云在长坂坡,一战成名,蜚声天下,人人钦敬,的确是一等一的勇将。

文鸯,单骑闯关,打得魏将 “纷纷落马,不敢上前” ,所向披靡!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说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兴奋异常!

关羽,诸葛亮说他 “武艺绝伦” ,大家都是同意的。可是黄忠和关羽不分胜败,夏侯惇也和关羽打个平手。这些人也是一等一的高手。

叫关羽服气的人,一个是张辽张文远,一个是徐晃徐公明,这两个人,当然是一等一的高手。

张郃,在对蜀国的战争中,“左突右冲,无人能挡” ,勇冠三军!

二人交锋,也和现在的体育比赛差不多,除了自身的能力外,还要看临场发挥。

如此比较起来,我们可以把三国武将的排名重新整理一下:(不分名次)

第一流的武将一十五员:吕布、张飞、关羽、赵云、典韦、马超、许褚、夏侯惇、黄忠、张辽、徐晃、张郃、文鸯、太史慈、孙策。

还有一些勇将:庞德庞令明、魏延魏文长、甘宁甘兴霸、乐进乐文谦、潘凤潘无双、邢道荣邢六六六都不是好惹的。

观点二

据《墨子》中记载,“纣有勇力之人,生捕兕虎,指画杀人”,这个勇力之人指的就是恶来。从这可以看出,恶来是一个力大无穷,甚至能手搏猛虎的猛将。同时,恶来也是商纣王的忠臣,周武王伐纣时,恶来力战而死。

古之恶来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勇力过人,另一个是为主尽忠力战而死。显然,在曹操阵营,典韦和恶来是最相似的。

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臂力过人。青年时他“追虎过涧”,从军后“勇冠三军”,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典韦,从小父亲就在战争中身亡,全靠母亲一手拉扯大。结婚后,陈留太守张邈发布征兵檄,典韦应征被编入军队。

此时,典韦已有一子,取名典满。按当时的规定,参军者需自备战马和兵器,典韦打造了一对重八十斤的铁戟,带着战马奔赴前线。几场征战之后,典韦发现张邈帐下小人得志,决定离开。不想诸人竟然不许他离去,典韦大怒,与他们动起手来,一连杀了数十人,才冲出军营。

濮阳战吕布

三国》中说道:“典韦身材魁梧,臂力惊人,能一个人举起军中大旗的旗杆。”

典韦一开始跟随着张邈,后来归顺曹操。陈留已吾人,属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人。典韦为人仗义,初期帮助被害百姓出头杀人,从而被当地的乡党豪绅所赏识。后来跟随着张邈,再后来跟随着曹操,前几回的文章说到过,吕布的武艺高强,曾经以一敌三,怒战关羽,张飞和刘备而毫不手软,号称“天下第一武将”。

但是,典韦曾经击退过吕布的军队,吕布在濮阳之战的时候,曾经亲自率领过军队攻打过曹操,吕布来势凶猛,曹操方面紧急召开会议,讨论上阵迎敌的武将,而典韦是曹操阵中的第一武将,自然首当其冲,随后的这场激烈的战役中,典韦不顾生死,殊死搏斗,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舍我其谁的霸气,最后,击败了吕布的军队。

古之恶来

典韦作为曹操身边的一员大将,对曹操忠心耿耿,为曹操立下了诸多汗马功劳。而典韦的武器是一双铁戟,那么,典韦的铁戟不重多少斤?在曹操的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由此可知,典韦的铁戟重80斤。

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奇袭曹操营地,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戟击去,便将贼兵十余支矛摧断”,可见典韦之猛,但寡不敌众最终怒目大骂而亡,跑路到舞阳的曹操,得知典韦死讯,为之痛哭,招募间谍取回他的尸体,将典韦葬在襄邑(今河南省睢县)拜其子典满为司马,曹丕即王位后,以典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评典韦的死,只有2个字“悲壮”。赵云当阳无损,因为曹操下令不准放箭。典韦可以说是死在箭下。特别是最后一句“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入者”死了都没敌军敢从他拒守的前门进去的,这比死诸葛吓死活司马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如果当时给典韦双戟和马的话,情况就大不同了。

当阳糜夫人谓赵云:“不可,战将岂可无马?……”连一介女流都知道马的重要性,各位看官就应该都明白了。

典韦为何是“黄脸”?

众所周知,京剧的脸谱当中,颜色都有不同的含义。例如红色,则表示刚正不阿,英勇善战,三国演义当中的关羽就是红脸。而白脸则表示奸诈,诡计多端,在画白脸的人物当中,人们最为熟悉的就是曹操。而黑脸则表示刚毅果断,铁面无私,画黑脸的人物,相信大家也能猜到,那就是张飞。此外还有蓝脸,蓝脸则表示坚强勇敢,足智多谋,所以诸葛亮就是蓝脸。

那么黄脸又表示什么呢?黄脸所代表的含义,就是勇猛善战,凶狠残暴,典韦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人物。

典韦的后代又在何处

在河南省平顶山叶县城关乡,有一个村庄名叫典庄村,据传就是典韦的后裔,目前,典庄村里有1200多人为典姓。

公元220年,典满在河南叶县受伤,当时就在附近村庄疗伤,在疗伤其间招韩氏为妻,伤好后又回到战场。公元221年,带着妻儿回到营寨。到魏齐王时 (公元241年),典满年已老矣,就呈明皇上,落户于叶县,举家过起了日子。典满子孙繁衍,久而久之,到李闯王进河南的战乱年代前,全村共有3000多人,典满死后,葬于现在典庄西南方向的高岗上‑‑‑‑‑俗称老典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