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陵墓为何600多年都没人敢挖?(明朝皇帝陵墓为何600年未被盗?)

明朝皇帝陵墓为何600年未被盗?

相比于清朝皇帝的陵墓,明朝皇帝的陵墓大多都保存完好,不仅仅是朱元璋的孝陵,而且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也基本完存完好。

朱元璋的陵墓是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明孝陵,是朱元璋与马皇后合葬的陵墓,占地面积170万平方米,相当于238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陵之一,仅次于秦始皇的陵墓面积。

朱元璋的陵墓前后修建了25年,从马皇后去世的前一年(1381年)开始修起,修了一年,马皇后就去世了,先将马皇后安葬在孝陵,马皇后去世的16年后,朱元璋去世,因此开启地宫,将朱元璋和马皇后两人安葬于地宫之内。

为什么朱元璋的陵墓从建成到现在的600多年中,没有盗墓贼盗墓呢?

其实是原因,关健是两大原因:

一是明朝这个朝代的特殊性保护了朱元璋的陵墓。

为什么明朝是特殊性?因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封建王朝。

明朝存在的时候,对于自家的皇陵保护那肯定是不遗余力,不仅明朝历代皇帝每年都有固定的三大祭、五小祭,而且朱元璋的明孝陵常备护卫兵力都有5000人,5000人的皇陵护卫队,哪个盗墓贼敢盗?相当于每300平方米的皇陵就有一个士兵在看守,简直是无死角防护,谁敢盗?

盗墓是个体力与脑力组合的活,谁也不能在5000人的眼皮底下去盗皇陵,如果被抓住了,那就是灭九族的死罪,在明朝存在的时候,是没有人敢盗的。

即使是明末农民起义天下大乱那会,南京大部分时间是控制在南明小朝廷手中的,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是在陕西及四川一带的,没有打到南京,而是向北京打,也让身在南京的明孝陵没有受到破坏。

满清击败李自成入关后,成为事实上的统治者,因为满清是少数民族,人数非常少,满清虽入主中原,但是面对十倍于已的汉族人口,只能采用安抚的手段,因此对位于南京的明孝陵,清朝统治者都采取了保护+祭拜的方式,通过对明朝皇帝的恭敬,以赢得江南百姓的民心。

清朝从入关时的摄政大臣多尔衮开始,历经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多位皇帝以身作则,对明朝皇帝陵墓拜祭,为后世的历代皇帝作出了榜样,奠定了清朝政府对明朝皇陵的官方态度。

尤其是康熙皇帝,曾先后数次祭拜明孝陵,其态度之恭敬,礼数之尊崇,令汉族百姓为之动容,而且清朝皇帝对明皇陵采取了保护措施,派出重兵守卫,清朝的态度对明孝陵的保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明孝陵能保存完整的原因之一。

不管是忠于清朝的人,还是忠于明朝的人,都对明皇陵采取的是恭敬的态度,也就没有所谓官方的盗墓,而民间的盗墓由于明、清政府的保护,也根本不可能成功。

哪怕是到了清末时期的农民起义大运动,比如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即使定都南京,仍然尊崇明朝,因为洪秀全是汉族人,他反对的是满清,虽然他和满清作对,但是对于明孝陵,仍然采取了祭拜+保护的政策,所以太平天国主政南京时期,也仍然没有人敢盗墓,只是在于清朝的战争中,明孝陵地面部分有所损坏,但并不是因为盗墓,而是战争损坏的。

满清退位后,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依然对明孝陵采取保护措施,因为中华民国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谁是鞑虏?清朝。谁是中华?汉族。而明朝就是汉族政权,因此明孝陵也成为中华民国保护的对象。

而到了新中国,明孝陵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就保存到了今天,仍没有被盗过。

明孝陵没有被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明孝陵的位置紧靠明皇宫,位于人流集中处。

你看明朝的皇陵,不管是明孝陵,还是明十三陵,都离明朝的皇宫不远,比如明孝陵,就是南京皇宫边上,步行只要几分钟就到,也就是说明朝皇帝的陵墓位于京畿重地,再加下政府强力保护,自然也就没有人盗墓了。

因为盗墓是一件复杂的工程,需要作大量土石方工作,有可能还需要炸药炸开地道,就会产生动静,而明孝陵周边住的都是老百姓和达民贵人,这一有动静,还不人人皆知,就会有人来阻止你,你怎么盗呢?

而清朝皇陵就不同,都是建在远离人烟的地方,孙殿英盗墓的皇陵,不就是用炸药炸开了,动静很大,孙殿英谎称是军事演习才骗过,再加上周边也没什么人,只有一些守陵人的后裔,不是被赶走,就是被拉拢,才盗墓成功的。

盗墓你在偏僻的地方好动手,但是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是无法下手盗的嘛!这就是明朝皇帝的高明之处。

明孝陵地宫的保护措施和历史原因导致宝物安全无恙

朱元璋的陵墓,就是现在南京有名的景点明孝陵,位于南京钟山南麓独龙阜的玩珠峰。陵墓始建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建成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动用了10万人力,耗时25年才正式完工。

明孝陵开建的第二年八月,朱元璋原配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了这座陵墓。马皇后谥号“孝慈”,其中的“孝”字取意“以孝治天下”,于是,该陵就被定名为了“孝陵”。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孝陵地宫重新开启,朱元璋与马皇后合葬于孝陵。

如果从朱元璋葬入孝陵开始计算,到现在孝陵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刚刚建成时的孝陵,规模宏达,殿阁巍峨,陵内植树十万余株,养鹿数千头。据说,当时南朝在南京所留下的七十余座寺院中的一半都被围入了禁苑的围墙之内,围墙周长达45里。可见,陵墓之奢华,由此而知,地宫中的陪葬品,也必然异常丰富。

但是,经过专家确认,明孝陵的地宫还完好如初,并没有被盗过。这就让人们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没人觊觎孝陵中的诸多宝物呢?

经过相关专家和文保工作者的努力,终于揭开了明孝陵地宫没有被盗的真相,这跟地宫的建造方式和采取的保护措施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明孝陵的地宫不像通常的陵墓一样,自峰顶向下挖掘地宫,然后在其上加封土的模式。孝陵的建造者发现玩珠峰主体为石头,在请示朱元璋之后,工匠们直接从山腰挖洞,整理出墓道,然后在石头峰的内部,横向掏出了一个面积约4000平米的地宫。

这种情况下,除了墓道之外,地宫周边全是坚硬的石头。如果有人想以挖掘盗洞的模式盗孝陵,开凿石头盗洞,将是一个非常耗时耗力的活计。在挖掘工具并不先进的古代,对于小股盗墓贼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其次,地宫的墓道并不位于陵墓的中轴线上,而且墓道中,可能机关重重,并不容易开启。相关专家使用较为先进的大地探测技术,对明孝陵进行探测之后发现,明孝陵地宫的墓道入口位于明楼的东侧,而且是蜿蜒着开凿到了中轴线的方位,连通了地宫。

墓道的这种开凿方式,也让盗墓贼很难找到正确的墓道走向,无法在较薄弱的地方,正确的挖掘到直达墓道的盗洞。

再有,明孝陵地宫之上的封土层也非常特殊。通常陵墓的封土层,会有木炭、青膏泥,然后加夯土。但是,明孝陵的封土层,并不需要木炭、青膏泥来做防潮和密闭,因为本就是石室。孝陵的建造者为了防盗,在封土层中先铺了一层沙土,沙土之上又加了一层鹅卵石,上面再加夯土。

盗墓贼如果要挖盗洞,鹅卵石层极易坍塌,已经举步维年了。即使能过了鹅卵石层,挖沙土层,可是沙土松散,一不小心上一层的鹅卵石压迫周边的沙土,盗洞还是会塌陷,倒霉贼很可能成了陪葬者。再加上下面又有石质层,不管是什么样的盗墓贼都会抓耳挠腮,无计可施。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原因,人为的保护。虽然明孝陵有了上面的三重保护,也只能防住小股盗墓贼,根本无法防止大规模的盗挖。

明朝时,孝陵附近设置了专门的孝陵卫,由军队负责保护孝陵。同时,规定了严苛的律法,不要说盗陵了,即使是经过皇陵犯禁或者失礼都会被惩罚,没人敢打孝陵的注意。

明亡时,火器和炸药已经非常发达了,如有有人用炸药大规模的炸,或者组织大批人,在可能的入口存在处,大规模进行发掘,总是有办法进入地宫的。

好在,大明亡了之后,南明朝廷还在南京坚守。清军南下,攻下了南京。因为清军占领了南京城,李自成、张献忠就没了染指的机会。最初,清军并没有妥善保护孝陵,孝陵周边的百姓开始盗伐陵内的林木,仅此而已。攻取南京的多铎发现后,下令设立了孝陵守陵太监,并迁入陵户四十人,守护孝陵。

此后,康熙、雍正、乾隆都曾命人修缮孝陵。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占领了南京,当时,孝陵的地表建筑几乎尽毁于战火。但是,洪秀全同样没有大肆盗掘孝陵,反而是拜谒孝陵之后,派人看守。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曾代同治谒陵,清廷甚至还制定了重修孝陵的计划。可惜呀,重修孝陵没有重修普陀裕定东陵的优先级高,也就给耽误了。

在民国和日占时期,也都对孝陵做了保护,孝陵的地宫才得以安然无恙。到了现在,孝陵更是得到了更为妥善的保护,还修复了很多残存的遗迹。在盛世中华,孝陵地宫,只会越来越安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