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一味屈辱求和,手握重兵多次打败金军的岳飞等人为何没自立?

观点一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点,岳元帅的精忠报国之心绝对是可昭日月不容置疑的!

其次,我们再假设一下,假如岳飞自立的话,他能够成功么?

小北认为岳飞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一,宋朝治理天下已经有将近两百年的时间,这个时候的民心还是心向宋朝的,岳飞获得的军心和民心也是依附在宋朝之上的,岳飞只是宋朝的一个将军而已,岳飞若是谋反,立刻便会失去人心。

其二,岳飞一直在率军征战四方,并没有一个稳固的驻军之地,他的后勤辎重等战略物资都是从后方运来的,若是岳飞谋反,后方立刻便会断了他的补给线,若是没有了粮食,那岳飞就算是手下兵马再精锐也是没用的。

其三,岳飞尚未完全击败金军,金军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岳飞所部兵马周围也都驻有宋朝兵马,当时金军已经再和宋朝议和了,而且金军也知道岳飞乃是他们最大的敌人,若是岳飞谋反,立刻便会受到金军和宋军的围剿。

其四,岳飞所部兵马内部也有赵构掺进来的沙子,岳飞手下的兵马并没有完全掌握在他手里,他只是大军主将而已,岳飞若是谋反,他手下的兵马立刻便会开始分散,甚至是自相残杀起来。

在如此的情况之下,岳飞只要谋反,立刻便会陷入人设崩塌、兵马四散、粮草断绝、面临合围的困境,以岳飞的军事才能,他自然知道这是一个死局,因此岳飞一定不会谋反自立的。

上面的几点原因是客观原因,主观上岳飞精忠报国品德高洁,他也不可能进行谋反的。

观点二

“赵构一味屈辱求和,手握重兵多次打败金军的岳飞等人为何没自立?”这个问题,我认为其实质是宋朝的制度问题,至少有“三个不允许”,即使岳飞手握重兵,也不可能发生“陈桥兵变”。

一是制度不允许。封建王朝最根本的制度是“三纲五常”,这是封建统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其中“君为臣纲”意即皇帝是臣子们的准则,皇帝说的都是准则、都必须无条件遵照执行。这等于把臣子们紧紧地绑架在皇帝的战车上,为他所用,受他奴役,听他差遣,为他服务,从制度是确定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宋太祖赵匡胤本身是就是一个武将,“黄袍加身”后忌惮武将“复制”他的壮举而实行了打压武将的政策,生怕被武将夺去江山,以致宋朝文人多而武将少。当被这种思想绳索所捆绑时,一般的人是不会挣扎,也无力挣扎的。

二是性格不允许。岳飞从小接受是“尽忠报国”的教育,甚至还有岳母剌字,希望岳飞能够忠于君主,爱护国家,这等于在他的心底刻下了愚忠的烙印。后来,宋高宗曾亲自写下“精忠报国”的手书送给岳飞。一个是从小教育自己至尊的母亲,一个是恩威有加的当今圣上,这样的环境成就了岳飞愚忠性格的使然。有人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但事实是“撼山易,撼性格难”。性格的形成,无论外因如何有利,他都会忠于自己内心的。想想那些被邪教绑架的人,就是被洗脑的人。何况这是他自觉自愿的,不为外因所动摇。

三是实力不允许。终宋一朝就没有一个武将“叛乱”,对应第一点,这是宋朝的制度使然。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武将一得势就上位,所以宋太祖赵匡胤深谙武将之道。建立大宋政权,平定天下后,赵匡胤对这个问题非常在意,担心的就是这些历史会在次出现在自己身上,他曾不无感慨的说过,一百个文官贪污都没有一个手握重兵的武将造反危害大。所以,从宋朝一建立就主打修文偃武,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防范武将作乱,最根本的就是更戍制、取消府兵制、文官监军、削减地方兵权。几套“组合拳”打下来,尽管岳飞手握重兵,但基本上被制约了。

综上所述,宋朝的修文偃武制度,既是岳飞的悲哀,更是宋朝的悲哀,其制度从根本防止了武将作乱篡夺政权的可能,消除了内部威胁,但却挡不住外族的入侵,从北宋到南宋,丢掉的不仅仅是王朝,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节。而岳飞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一直受后世所称颂,他为国尽忠、为民请愿、为时代鼓与呼、战与斗,这些都是最最可贵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