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军机大臣相当于宰相嘛?(军机大臣和宰相的区别:军机大臣是军机处的长官,协助处理折奏、参议大政等,没有决策权,只有建议权,也没有独立的官府和属官系统。而宰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具有决策权,有自己独立的官府和属官系统,可以自行任命属官。军机大臣是由皇帝选任的,人数不定,而宰相不是具体的官职名称,地位最高的文臣的尊称,人数和具体官职多有变化。宰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而军机大臣在清朝有类似宰相的地位。)

军机大臣和宰相的区别:军机大臣是军机处的长官,协助处理折奏、参议大政等,没有决策权,只有建议权,也没有独立的官府和属官系统。而宰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具有决策权,有自己独立的官府和属官系统,可以自行任命属官。军机大臣是由皇帝选任的,人数不定,而宰相不是具体的官职名称,地位最高的文臣的尊称,人数和具体官职多有变化。宰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而军机大臣在清朝有类似宰相的地位。

感谢邀请回答!

您说的宰相是官职其实是不对的,下面我将详细讲解下,军机大臣和宰相的区别。

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又称“枢臣”,是军机处的长官。正式名称,初期有“办理军机事务”、“军机处行走”,后来有“军机大臣上行走”,光绪年间始用“军机大臣”之名,凡有上述名称的,都是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均为兼职,自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等官选用,或由军机章京升任。初为三人,后增至四、五人或八、九人,最多十一人。其数无定额,任期无限止。其具体职责为每日晋见皇帝,协助处理折奏,参议大政,并承皇帝旨意撰拟谕旨(乾隆中期以后实际由军机章京代拟); 还负责审拟交办的重大案件,稽察各部院衙门汇奏事件,以及奏补重要官缺等事。例兼方略馆总裁和内翻书房管理大臣。

我们在来了解下宰相。

首先从定义上来说,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丞相就是宰相。

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中书舍人、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所以看到这里应该了解到,到清朝军机大臣也有类似宰相这个差不多概念的职位。我们在来说下他们两者的区别。

一、权力不同

1、宰相有决策权、有自己独立的官府,有自己的属官系统,可以自行任命自己的属官。

2、军机大臣既没有决策权,也没有自己独立的官府和属官系统,他们只是皇帝的咨询和秘书机构,只有建议权,最终的决策在皇帝。

这里就是他们具体工作的最大区别了!

二、人数不同

1、宰相不是个正式的官职名称,它一般是地位最高的文臣的尊称。这个地位最高的文臣在各个朝代的具体官职不一样,而且不一定是一个人。

2、军机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选任,没有定员,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最多时达十一人。

三、起源不同

1、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

2、宣统三年四月(公元1911年5月),大清帝国成立第一届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关,任命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大学士那桐(满洲镶黄旗人)、徐世昌为内阁协理大臣,同时还任命了外务、民政、度支、学务、陆军、海军、司法、农工商、邮传、理藩等10个部的大臣。

3、宣统三年(1911),清朝责任内阁成立(习称皇族内阁,一说应称“暂行内阁” ),前后存在约190年的军机处走向终结,末代军机大臣中,庆亲王奕劻改授内阁总理大臣,贝勒毓朗改授军谘大臣,那桐和徐世昌均改授内阁协理大臣。

[清朝首位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观点二

总督是正二品,不过一般都有加衔,那就是从一品了。军机大臣没有专人,都是六部尚书或内阁大学士乃至皇室宗亲等重臣兼任。总督是地方大员,封疆大吏,手握重权,代表中央在地方行使大权。

清朝军机处于雍正年间设立,怡亲王胤祥、大学士张廷玉和蒋廷锡为首届军机大臣。

军机处的职能类似于如今的国务院加军委,军机大臣们和宰相也基本类似,但是军机大臣并不是宰相。自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明清两代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丞相或宰相了。虽然没有了丞相宰相,六部直属于皇帝,皇帝大权独揽,但皇帝一个人毕竟精力有限,难以顾及诸多庞杂的事务,所以明朝有内阁,清朝有上书房后有军机处。军机处的职能虽然类似于宰相,但与宰相有大不同。宰相对许多事情有决定权,而且重要命令必须得有宰相的副署才能。明朝的内阁也有票拟之权,但是军机大臣是承旨述旨的,对重大问题并没有决定权,是秉承于皇帝的意志行事的。此外,军机处自成立到消亡,虽然位高权重存在了一百七十多年,但一直在性质上属于临时性派出机构。

在清朝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就是有军机大臣之职而无大学士衔是有宰相之实而无宰相之明,而有大学士之名无军机大臣之职则是有宰相之名而无其实,只有军机大臣兼大学士才可为真宰相。清朝的国策是首崇满洲,所以作为军机处里的成员们,满人一直占据着优势地位。尤其是在领班的首席军机大臣上,有清一代满人始终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怡亲王处于事实上的领班,等到怡亲王胤祥去世后,排名次席的张廷玉也没有成为领班,而是以鄂尔泰为领班。即使是等到乾隆年间,鄂尔泰也去世后,三朝老臣张廷玉也无法成为首席,而是以更年轻的讷亲成为首席。军机处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汉族领班大臣是刘统勋,即大名鼎鼎的刘罗锅的父亲。刘统勋科甲正途出身,为人忠勤刚正廉洁,早在乾隆初年,就以清明刚直而备受重视,后来进入军机处后排名也逐步上升。在傅恒和尹继善几年间相继去世后,满族大臣暂时难有威望者,刘统勋众望所归,被乾隆提拔成了领班大臣,为军机大臣兼东阁大学士。刘统勋之后,于敏中接替,是另一位汉族领班。道光朝最出名的汉族领班大臣是道光的师傅曹振镛。和珅与阿桂是一对出名的冤家,但是在实际上,领班军机大臣一直是阿桂,次席是和珅,虽然和珅的大学士品级是文华殿,阿桂是武英殿,和珅高于阿桂。阿桂在世之日,在军机处的排名一直是高于和珅的,只是阿桂素来厌恶和珅,又常年统兵在外,所以在军机处也极少与阿桂来往。直到1797年阿桂去世后,和珅才真正的成了首相。

晚清时代,军机大臣和总督的职权已经有所转换了。随着地方势力的崛起,中央势力的衰弱,在晚清时代,地方督抚大权日重。如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在一个地方任总督都达二十多年,这个地方即便在他们去世后,仍然很难摆脱其留下的影响。在中央,军机处也产生了变化,自雍正年间到咸丰年间,军机大臣内很少有皇室宗亲。自同治年间恭亲王总理军机处以来,一直到军机处消亡,这段时间的军机处基本上一直是皇室宗亲来领班,先是恭亲王,接着是礼亲王世铎,但遇到大事与醇亲王商量,而且礼亲王懒得管事儿,所以军机处一直是醇亲王当家。醇亲王去世后,礼亲王在任,甲午年间恭亲王复出。恭亲王去世后,庆亲王崛起。1901年世铎被罢免后,在戊戌政变中立有大功的荣禄成为首席,其实自恭亲王去世后,荣禄已经是军机处中排名次席的大员了。1903年荣禄因病去世,庆亲王奕劻成为首席,直到军机处消亡。在慈禧去世前一年,载沣被提拔为军机大臣,事情已经很明显了,慈禧要让载沣将来当家。处于对地方势力难制的考虑,慈禧也于同年将地方实力派的两大巨头袁世凯和张之洞都调入军机处,免去其二人直隶总督和湖广总督的职位。

在晚清时代前,我们许多耳熟能详的大臣不少是军机大臣或者内阁枢要成员,地方上的封疆大吏出名的不多。如明珠、索额图、李光地、胤祥、张廷玉、讷亲、傅恒、刘统勋、刘墉、纪晓岚、阿桂、和珅、王杰、曹振镛、穆彰阿、赛尚阿等,大多是军机大臣或者也是大学士,基本都是中央的官员,地方的官员出名的并不多。福康安应该是乾隆朝最出名的了,但福康安一辈子基本都是地方上做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虽然也做过军机大臣兼武英殿大学士,但一生中主要还是在军旅中度过,征讨大小金川、平回民、平台湾林爽文、出征廓尔喀,这是福康安一生的主要功绩。而到了晚清时代,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名人其实并不是军机大臣。如中兴名臣的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和袁世凯虽然干过几天军机大臣,但是他们的功勋都是在地方上干起来的,并不是在中央干起来的。在晚清,因为地方上相对自由一些,而督抚实权更大,在一个地方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而在中央,顽固派与洋务派的斗争,清流派与洋务派的斗争,帝后两党的争斗,两宫太后之间的争斗都是十分的激烈,这些以军功起家的重臣们一方面不想参与其中,另外他们许多也没有科举正途,难以进入那个环境。同时在晚清时代,因为与洋人打交道的外交问题成为重要问题,甚至关系到了国家安全,同时因为设立了总理衙门,军机大臣有的还兼总理衙门大臣,领班军机大臣基本上也都兼领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中大多数人一般都没有涉及过外交和军事问题,所以在许多外交和防务问题上,不得不倚重地方督抚,尤其是直隶、两江总督最重。所以李鸿章、曾国荃、刘坤一以及张之洞在重大外交问题和防务问题上的表态对军机处和最高层的决定回产生极其重要的举足轻重的影响。

最后说下乾隆时代的军机大臣。乾隆在位六十年,太上皇又三年多,实际执政六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最长的皇帝之一。乾隆时代的领军机大臣有鄂尔泰、讷亲、傅恒、尹继善、刘统勋、于敏中、阿桂、和珅。这八个人里,刘统勋和于敏中是汉人,其余全部是满人。鄂尔泰不多说,这是雍正时代的名臣,雍正西南改土归流多赖此人之力。鄂尔泰领班时代,也是乾隆执政的初期,还没有多少自己的人,而且为了表示孝道,自然鄂尔泰是首席,而且雍正末年鄂尔泰也是首席。鄂尔泰去世后,讷亲为首席,讷亲是名臣遏必隆之孙,其才能远不如鄂尔泰,却也博闻强记,可圈可点。讷亲干了差不多十年军机大臣,乾隆本来对他寄予厚望,第一次大小金川之役,曾说讷亲去如同朕去,结果讷亲兵败,为了挽回帝国和皇帝的面子,乾隆不得已必须杀了他。讷亲之后的首席是傅恒,傅恒是乾隆的小舅子,是富察皇后的亲弟弟。傅恒这个人资历不如鄂尔泰张廷玉,也不如讷亲强势,但为人处世也颇有一番能力,比较会团结人,也会揣摩皇帝的心思,加上与皇帝的近亲关系,傅恒一直做了二十三年的首席,而且期间并无过错。当然傅恒时代也是乾隆时代人才的巅峰,傅恒领衔的军机处都是满汉精英,刘纶、刘统勋、于敏中、尹继善、阿里衮、兆惠等等,还有就是阿桂也在傅恒时期第一次进入军机处,开始崭露头角。傅恒活的时间不长,就是五十岁左右。傅恒去世后,尹继善接任首席,尹继善是满族大员中文采最为出众的,乾隆也说满族大员中数鄂尔泰和尹继善文化水平和才能最高。尹继善先后四次出镇两江,是清朝出任两江总督时间最长的人。可惜尹继善接任的时候已经老了,干了没两年也去了。尹继善去了后,乾隆发现满族大员中没有一个可领袖群伦,所以第一次打破惯例,让汉人出身的刘统勋出任首席。刘统勋,比较为众人熟悉,但他儿子刘罗锅远比他名气大。刘统勋,被乾隆誉为真宰相也,为人刚正不阿,清风正气。第二次大小金川之役进入最危难的时候,乾隆也心慌了已经起了退兵的打算,问计于刘统勋,刘统勋明确表示日前兵可退如今万不可退,并举荐阿桂挂帅,坚定了乾隆的决心,后阿桂确实不负众望。刘统勋接任首席的时候也七十岁了,最后积劳成疾干了不到三年也去世了。乾隆追授太傅,谥号文正。刘统勋死后,于敏中接任,这是又一个汉人。于敏中是乾隆时代干的时间最长的汉人首席,干了差不多七年。于敏中这个人,也很有才气,做事阴沉老辣,外清廉内贪污,是个很有能力和才气的贪污圣手。死后其事情逐渐败露,被剥夺生前荣誉。于敏中死后,阿桂出任首席。阿桂历经多年的磨炼,终于熬出头了。从于敏中去世的1779年开始,到1797年阿桂去世,这中间近二十年时间都是阿桂的首席。期间,阿桂还不断领兵出征,是真正的做到了出将入相。阿桂也是乾隆时代除傅恒外在任最长的首席军机大臣。也正是阿桂的时代,乾隆后期又崛起了一批新的颇有能力的满汉精英。如福康安、海兰察、勒保、额勒登保、明亮、和琳、李侍尧、孙士毅、王杰、庆桂、董诰等,当然和珅也在这个时代崛起。和珅第一次进入军机处是在1777年,排第八位,是倒数第三,而阿桂是第三位。次年阿桂升任次席,和珅进入第六。阿桂升任首席后,和珅开始在第四位,后来升到第三位,仅次于阿桂和梁国治。同时,另一位与和珅不对付的汉族大佬王杰进入军机处,排名在和珅之后。在1786年梁国治去世后,和珅成为次席。此后十余年间,军机处的首次席人员就固定位阿桂、和珅。1787王杰在军机处的地位上升到第三,此后直到阿桂去世,军机处的前三位就固定为阿桂、和珅、王杰。同时阿桂也年事已高,虽然还有外出事务,但已经很少亲自领兵出征了,外出领兵的重任放在了年轻的福康安身上,不过战争谋划方面,乾隆十分重视阿桂的意见,连一向战功卓著的海兰察也表示只服阿桂。1796嘉庆即位,但乾隆仍然康健,嘉庆为了尊重父亲,所以军机处的排名基本没有变化,前三位还是阿桂、和珅、王杰,后面的也是时常出入军机处的老面孔,如庆桂、董诰、福长安、台布等。1797年,阿桂以八十高龄去世,但乾隆还在,和珅顺利的提拔为首席军机大臣兼首席大学士,王杰也年老退出了军机处,军机处几乎都是和珅系统的人,他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过也黄泉路近了。两年后,乾隆去世,和珅随即被革职逮捕,军机处也大换血。乾隆时代也彻底的结束了。众所周知,和珅政坛的两大对头就是阿桂与王杰。影视剧中刘墉和纪晓岚与和珅斗,多是演义虚构成分,虽然刘墉和纪晓岚也是一品大员,但从未进入军机处,根本没有能力与和珅对抗,而阿桂与王杰不一样。阿桂第一次进入军机处是在乾隆三十年即1765年,十一年后的乾隆四十一年再入军机处,这一年和珅也进入军机处。阿桂也是满族旗人出身,而且军政历练经验丰富,常年身处一线地区,尤其在新疆、甘肃、四川、云贵等地区有着丰厚的人脉资源和影响力。最典型的在平甘肃回乱时,阿桂表现出了杰出的军政素养,调兵遣将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而和珅也在军中,却难以服众,成为了众人的笑谈,也让乾隆很丢面子。王杰比阿桂小三岁,是正牌的科举正途出身,乾隆五十一年进入军机处。进入军机处后其地位上升很快,没几年就成为排名第三的军机大臣。阿桂是首席,兼任大学士,而且深为乾隆器重,又是老资格,为人刚正。王杰后来成为军机处的汉人首席,还兼任大学士,是上书房总师傅,长期掌管礼部或者兵部。大学士的排位上,和珅居首是文华殿大学士,阿桂次之是武英殿,王杰是东阁大学士。虽然大学士的排名上和珅最高,但大学士更多的是荣誉称号,而且都是正一品,关键看兼管事务以及军机处排名。清朝有规矩,大凡重大战事的有功人员都会画像紫光阁,阿桂、和珅与王杰都曾画像紫光阁,但阿桂是进入紫光阁次数最多的功臣之一,次数和频率远高于和珅。阿桂几乎参与了乾隆时代每次的大战,平大小金川、平西域、平甘肃回乱和征讨缅甸是亲自参与或者指挥,平台湾林爽文、平廓尔喀是在内谋划调遣。比如平西域前五十功臣中,阿桂排第十八位;平金川前五十功臣,阿桂居首;平台湾二十功臣,阿桂再度居首;反击廓尔喀十五功臣中,阿桂谦让福康安,让其居首,位居次席。平台湾二十功臣中,和珅次之,王杰第三。反击廓尔喀十五功臣中,和珅第三,王杰第四。不得不服的是,乾隆的驭人之术啊。乾隆很会用人啊,打仗有阿桂、福康安、和琳,筹钱让和珅,制衡用王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