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诸葛亮为什么一直北伐?(诸葛亮北伐:明继汉室之志不减势)

诸葛亮北伐:明继汉室之志不减势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答应协助刘备一片扶汉之心;自诸葛亮出山之日起就决定了他以恢复大汉天下为己任。也许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觉得诸葛亮有更灵活的选择,但实际上北伐的选择是诸葛亮无奈且必须的选择。

虽然有以上“地利”与“天时”的配合,可惜的是蜀国并无“人和”来搭台,马谡的失误,赵云老去,魏延的狂傲,李严的掣肘,再加上那黄皓的诬陷与后主的昏聩。虽然诸葛亮身怀经天纬地之才,鞠躬尽瘁之心,也难逃星落五丈原,天下是非成败转头空的命运。诸葛亮的一生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奋斗的一生啊!

文章源自本人,图片来自网络,首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诸葛亮北伐的原因与目标

不是诸葛亮想北伐,而是诸葛亮不得不进行北伐。只有北伐,蜀汉才有一线生存之机。

一是蜀汉政权的建立是以匡扶汉室为基础。在曹魏黄初元年的时候,汉献帝被迫禅让给曹丕。曹丕在成为皇帝后,直接把汉献帝降为曹魏的山阳公。但是,因为通讯落后,远在益州成都的刘备并没有能够及时地得到消息。

而当时带消息后来的人,直接说“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于洛阳改造宫殿;且传言汉献帝已遇害。”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刘备才被众人急忙忙地推向帝位,建立蜀汉政权。在刘备称帝时,还有费诗等人反对。所以,蜀汉政权是在一个恰当但不合适的时机下建立起来的。正式因为这样,在夷陵之战的后,汉献帝还活着的消息传回来时,蜀汉可是一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人心有了很大的变动。

所以,在这方面上,为了稳定蜀汉政权,诸葛亮就必须继承刘备的意志,不断地展开北伐,让蜀汉政权得到认可。

二是因为诸葛亮必须把蜀汉内部矛盾转移出去。在关羽失荆州和刘备大败于夷陵之战后,蜀汉真正能够掌控的地盘就只有益州。而地盘小了,那能够给众人划分的蛋糕也就小了。蛋糕小了,而在谁也不肯让谁的情况下,就惟有相互竞争了。

当时的蜀汉内部有四个派系:元老派、荆州派、益州派,以及东州派。元老派和荆州派在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中受到严重的波及,到了蜀汉后期的时候,益州派在蜀汉的影响力不断地增大。但是,荆州派的底蕴也不差,东州派在政治权力中心也能说的上话。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派系间的竞争就更大了。

而为了避免内部争斗,诸葛亮只能把内部矛盾转移出去。而转移的方法很简单,去北伐,去通过战争去夺取所需的资源。但很大程度上,有很多人是主和派,并不像发动战争。只是碍于诸葛亮的威望和权力,他们只能够遵从诸葛亮的命令行事。

三是因为诸葛亮要为蜀汉赢得发展的时间。蜀汉在经过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后,中基层将领缺失,严重地造成了青黄不接的局面。而且,再加上好不容易平定的南方叛乱。蜀汉在这一段时间内是再也经不住折腾的,需要发展的时间。

所以,在蜀汉稳定的发展了三年时间后,诸葛亮就展开北伐了。而诸葛亮的北伐,并不是要以攻占魏城池为目的,而是以侵扰曹魏边境为初衷。换句话话来说,诸葛亮就是不想给曹魏继续稳定的发展,要不断地给曹魏找麻烦。

四是三分天下是基础,一统天下是最终目标。在实现侵扰曹魏边境的情况下,就要为以后能够打败曹魏积累经验和寻找时机。因为这个目标不仅是刘备的目标,还是诸葛亮这样有理想有大志的人的目标。

所以,不管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还是为了蜀汉有稳定的发展时间,亦或是为了诸葛亮心中的远大理想,诸葛亮都必须一直地实行北伐战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