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的头盖骨哪去了?(玄奘法师的头盖骨流落到多地)

玄奘法师的头盖骨流落到多地

玄奘法师,本名陈祎(yī),洛州缑氏(今天的洛阳偃师人)唐代著名高僧,13岁出家于净土寺,贞观元年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天竺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得真经,历时17年,唐太宗亲自在紫微城仪鸾殿接见了他,唐僧带着弟子们在长安开始了漫长的翻译经书工作,一生翻译经书75部,共计1335卷。

公元664年正月长安玉华寺,玄奘法师告诉弟子“我要死了,死后请将我的尸体在接近官寺的安静之处下葬”,说完就躺下,僧人们将他翻译的佛经名称读给他听,他感到很欣慰,把众人召集起来“无常将近,快来相见”,再次向大家告别,然后右手支头,身体侧卧,寂然不动,五日中夜,弟子们问法师“和尚一定能生弥勒天吗?”,玄奘回答“一定能”,说完便断气,死后尸体形色如常。

玄奘死后,唐高宗李治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葬在白鹿原(今西安东部),据说因为玄奘葬所距离长安太近,高宗与满朝文武易生悲痛之情,所以,于公元669年4月8日,改葬于陕西樊川兴教寺,当玄奘的尸体抬出时,面色如常。

晚唐时期,黄巢起义爆发,为了筹集钱财招兵买马,便到处挖坟掘墓,兴教寺没能幸免,玄奘法师的尸骨被挖掘出来,随意丢弃在路上,僧人们赶紧收集起来,葬在了终南山紫阁寺(今户县终南山紫阁峪),此处比较隐蔽,是个理想的葬所,这次玄奘改葬事件,史称”发塔“事件。

唐末五代时期战乱,后周周世宗下诏废除天下无敕额之寺院,紫阁寺逐渐萧条,顶骨无人看护,

988年,南京的可政法师云游期间路过紫阁寺,无意中发现了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金钵以及一些衣物,为防止舍利遗失,于是便把他们千里迢迢背回南京,供奉在天禧寺(也就是后来的大报恩寺)。

1412年,明成祖永乐为了纪念母亲,花巨资在天禧寺遗址修建大报恩寺,建立三藏殿,并将玄奘法师顶骨舍利放在寺庙的地宫下。

大报恩寺建成后,几百年来劫难重重,最重的劫难有三次,一次是嘉靖年间,遭遇雷电袭击,140余间房屋化为灰烬,一次是太平天国内讧,韦昌辉害怕石达开把大报恩寺塔当成炮垒,下令将巨塔摧毁。再一次是1842年英军入侵,疯狂剥去塔身上的琉璃瓷砖,盗窃寺内供奉金佛,然后扬长而去。

幸运的是,玄奘法师顶骨舍利藏在地宫,才得以完好保存。

时间到了抗战时期,南京成了汪伪政权的政治中心。

日军为了彰显主权,进行文化侵略,在南京大肆修建神社,其中一个神社的位置就选在了大报恩寺。

1942年11月,驻守在南京中华门外的日军高森隆介部队,负责在大报恩寺三藏殿遗址上面修建“稻禾神社”,挖地基时,挖出一个石函,两侧刻有文字,一面为:“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玄奘顶骨早因黄巢发塔今长干寺演化大师可政于长安传得于此葬之”;另一面为“玄奘法师顶骨塔初在天禧寺之东冈明洪武十九年迁于寺之南冈三塔之上”,在石函内共发现17块头盖骨。

玄奘作为唐代久负盛名的佛教法师,他的事迹和佛经随着日本遣唐使在日本流传很广,日本还建有玄奘法师佛像,所以,日军对玄奘的大名早有耳闻,得此顶骨舍利如获至宝,立即封锁消息,打算据为己有。

1943年2月23日,《民国日报》率先揭露此事,迫于舆论压力,日军出版一份谷田阅次署名的报告《三藏塔遗址之发掘报告》,承认玄奘法师顶骨舍利出土的事实,汪精卫害怕民意,便请求日军归还佛宝,由伪外交部长兼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长褚民谊负责接收,移交的文物包括玄奘顶骨(二寸宽、四寸长)、金佛像一座,纳骨小龛以及银、锡制箱、石龛、黄铜佛器、瓷器、玉饰宝、古钱若干。

日本慈恩寺

日军为掩盖偷窃顶骨丑行,利用玄奘的影响捞取资本,建议汪伪政府重新安葬,1944年10月10日,在九华山三藏塔举行“奉安典礼”,其实当时只把顶骨的一小块埋在里面。

由于玄奘法师名声显赫,顶骨舍利极其珍贵,各地都想供奉,日本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案,将顶骨一分为三,一份留在南京玄武湖五洲塔,一部分送往北平弘福寺,一部分带往日本。

日本佛教连合会会长苍村秀峰法师到中国,将顶骨舍利带回日本崎玉县慈恩寺供养。

1955年,应台湾佛教界请求,日方将一小块灵骨送给台湾,供奉在日月潭旁的玄奘寺慈恩塔内。

1981年,慈恩寺分出一部分舍利,供奉在奈良药师寺三藏院。

1987年,为纪念玄奘法师圆寂1320周年,日本药师寺主持高田好胤法师将舍利的一部分,亲手交给陕西兴教寺主持常明法师,安置在玄奘塔内。

1949年,原汪伪政府保管的那一份转到了南京博物院,经过多次辗转,1973年供奉在南京灵谷寺玄奘大师纪念堂。

南京灵谷寺的那一份,经国务院批准,分出一颗舍利给台湾新竹玄奘大学供奉。

2003年11月21日,为纪念玄奘诞辰1400周年,西安大慈恩寺从南京灵谷寺迎请玄奘法师顶骨舍利安奉于新建的玄奘三藏院的大遍觉堂。

北平佛教界保管的那一份一分为四,分别供奉在北海观音殿、成都文殊院、广州六榕寺、天津大悲寺。

北海观音殿的那一份,后来辗转到广济寺、法源寺,文革时期被毁。

广州六榕寺的那一份,文革期间也被毁。

天津大悲寺的那一份,1956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印度修复了玄奘曾经留学五年的那烂陀寺,总理尼赫鲁请求一块玄奘头盖骨进行供奉,鉴于玄奘法师与印度的渊源,本着促进两国交流的本意,将供奉在天津大悲院的那一份,由达赖喇嘛护送到印度那烂陀寺玄奘学院纪念堂供奉。

截至目前,玄奘法师顶骨舍利保存在南京玄奘寺、灵谷寺、成都文殊院、西安大慈恩寺、兴教寺、台北玄奘寺、新竹玄奘大学、日本东京琦玉县慈恩寺、日本奈良药师寺三藏院、印度那烂陀寺共10个道场,供世人瞻仰。

玄奘法师当年历经千难万险求取真经,弘扬佛法,千年之后,他的顶骨依然分赴各地,成为人们瞻仰的佛教圣物,继续为佛教做贡献。

日本占领南京时意外发现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

1942年12月的一天,占领南京的几十个日本兵,在队长高森龙介的带领下,扛着锄头来到雨花台。

这几个日本兵不扛枪,不挎刀,扛着锄头到雨花台来干什么呢?

原来,自从日本侵略者在1937年侵占南京后,就把原来的金陵机器局改造成了兵械制造厂。到了1942年底的时候,驻扎在兵械厂的日本人又打算在雨花台建造稻荷神社,于是才命高森龙介带队平整土地,切除丘陵凸出的部分。

当高森龙介几人正挥汗如雨地卖力干活时,突然发现了一个塔基。在打开这个塔基后,日本人找到了一个精致的佛像、一个纳骨的小龛和一个石函。

兴奋的高森龙介以为挖到了宝藏,迫不及待地命令手下打开石函。他们发现了里面还有一个铜盒子,铜盒里装着几片头骨。同时,高森龙介还发现了石函中的铭文,明确地记载有“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玄奘顶骨”等内容。

高森龙介虽然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但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对大名鼎鼎的玄奘法师十分熟悉,也十分敬佩。当他看到石函上镌刻的铭文,以及众多的佛像、佛器及珠宝后,居然激动得手足无措,不停地念叨着:“这是真的吗?这难道是真的吗?”

为了确认石函内的头盖骨是不是玄奘所有,日军还冲进了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抓了几个大学教授及考古专家,逼着他们前去鉴定遗骨。

当这几个教授一看到石函里的东西时,全都霎时间神色大变,神情凝重。因为这的确是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是一件国宝。

之所以专家教授们看到了后,会神情凝重,显然,是因为这件国宝,落入了日本人手里。

那么,玄奘大师的顶骨,为什么会来到南京雨花台呢?这中间有着怎样曲折离奇的故事?这些顶骨最终又到哪里去了呢?

众所周知,玄奘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唐贞观年间跋涉万里,入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学法。后带回佛教经律共600多部,被唐太宗奉为上宾,专门修建寺院让其潜心翻译佛经。

公元664年2月,玄奘因积劳成疾,在长安玉华宫圆寂。唐高宗听闻噩耗后,“哀恸伤感,为之罢朝。”两个月后,玄奘的遗骨被埋葬在了陕西蓝田灞、浐之间的白鹿原。

那么,玄奘的顶骨,又是怎样来到南京雨花台的呢?

据史籍记载,当玄奘下葬后,唐高宗李治对玄奘念念不忘,经常爬到皇宫的最高处,远眺着玄奘墓的方向发呆,一看就是半天。

为了不影响李治治理朝政,后来在大臣建议下,李治下旨将玄奘的墓迁到了远离长安的樊川,专门为他修建一座兴教寺,把他的遗骸安放在墓塔内。

现存于该寺内的一座古碑上,仍然能看到唐文宗开成四年所刻的《大遍觉法师玄奘塔铭》,将这件事记录得十分详细。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大肆地疯狂盗挖定陵、茂陵。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兴教寺的僧人为避免玄奘的遗骨遭遇不测,秘密地将他的遗骸再次进行了迁葬。至于迁到了什么地方,有人说是护送到陕西省户县境内的终南山紫阁寺五重塔奉养。

不过,关于这次迁葬,不管是地方志、还是兴教寺的典籍,或者是史书,都没有发现任何记载。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黄巢或其部下对兴教寺内的玄奘遗骸进行过侵扰。

时间来到了北宋初年,也就是公元1027年,有一位名叫可政的苦行僧,十分崇拜玄奘大师,决定到长安来寻找玄奘的舍利。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在终南山的一个古寺里,发现了玄奘的遗骨。

于是,可政决定,将玄奘的遗骨带到南京,并将他的顶骨葬在了南京雨花台。这从日军挖出的石函铭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历史事件:“早因黄巢发塔,今长干演化大师可政,于长安传得,于此葬之。”

那么,玄奘的顶骨被日本人挖出后,最终去到了哪里呢?

高森隆介确定石函内是玄奘的顶骨舍利后,企图掩盖真相,秘密地将它运回日本供奉。但这个惊天秘密,还是被南京的大批爱国人士及时发现了。

当时的汪伪政府,迫于各界的压力,不得已出面和日本人进行交涉。

日方眼看到手的至宝有可能全部失去,狡诈地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将玄奘顶骨舍利一分为三。一份装在墨石函里,供奉在了南京玄武湖畔小九华山的砖塔内,此塔至今尚存。一份顶骨被北平的佛教人士带回,供奉于宣武门外法源寺大遍觉堂内。还有一份保存在南京鸡鸣寺山下,由当时的汪伪政府文物保管委员会保管。

最后的这份顶骨于1973年,供奉于南京灵谷寺的13层密檐楠木塔中。

北平的玄奘顶骨舍利,后来又被多次分送。其中一部分被日本人送回了日本,供奉在东京的增上寺等地,期间还分出了一小部分送往台湾。

留在北平的一部分,又被一分为四,分别供奉于北京的广济寺、广州的六榕寺、天津的大悲院和成都的文殊院。

后来,供奉在天津大悲院的顶骨舍利,还辗转来到当初玄奘求取佛法的印度那烂陀寺,在1963年又回到了栖霞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9038204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返回顶部